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一家医院因一年内四次医保违规被终止医保资格,最终停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传一份医院的停业通知显示,由于医保资格被终止,自2024年10月21日起,该院门诊和住院服务均无法报销。为此,医院不得不暂停营业,并宣布从该日起不再接收新病人。这也意味着医院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留院员工每月仅能领取基本工资2300元。通知中写道:“非常遗憾即将解散这个大家庭,希望各位职工能够理解。”

因医保违规被迫停业可谓是一剑封喉,而类似事件在康复行业也并不少见。以中某康复医院为例,作为医保定点医院,这家实力雄厚的康复医院在2022年7月主动申请注销,续存仅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显示,中某康复医院成立于2016年12月,注册资本400万元,2020年曾获评A级纳税人。然而,自2018年起,该院频繁违规,4年内共被罚8次,虽然单次罚款金额不高,但违规次数惊人。

具体违规记录如下:

• 2018年3月:因助理医师违规开具处方被罚(罚款金额不详);

• 2018年4月:未经许可开展体检及使用无资质人员,被卫计委警告;

• 2018年8月:因医生超执业范围开具处方,被罚款5000元;

• 2021年12月:重复收取护理费6元、过度诊疗收费60元,医保局要求退回基金并罚款,总计132元;

• 2022年3月:涉及挂床住院、伪造文书、低指征入院等违规行为,涉医保基金19391.78元,被要求退回并罚款,总计85013.9元,同时被勒令停业;

• 2022年5月:因虚假住院、过度诊疗等违规行为,涉医保基金5060.01元,被要求退回并罚款,总计20143.1元;

• 2022年6月:因挂床住院被罚,涉医保基金7039.94元,被要求退回并罚款,总计21119.82元;

• 2022年6月:再次因虚假住院、伪造文书等,涉医保基金7291.83元,被要求退回并罚款,总计43750.98元。

在最后一次被罚款后,中某康复医院最终向卫健委提交了注销申请,结束了其短暂的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医保违规被罚而注销的康复医院屡见不鲜,南京金某老年康复医院便是其中一例。

2020年,该院因利用多种违法手段套取医保基金被媒体曝光,曾因提供违规刷卡记账服务,涉及金额达22223.48元。此外,该院还因擅自开展诊疗活动,被南京市事发区卫健局罚款并责令停业。此次骗保事件曝光后,医院被终止医保服务协议,最终申请注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院一位该院工作人员曾对记者坦言:“不能因为医保查得严就不做了,不能害怕。我们要效仿祖堂山养老机构,通过康复病例来盈利。这一项几乎没有成本,很赚钱。医生应鼓励病人,即便不需要康复的也要做。”

这样行走在违法边缘的言论,也着实让人唏嘘。除了小型民营医院以外,即使是著名医疗集团旗下的康复医院,也逃不过注销命运。

宁波三某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某斯集团控股)旗下的明某医疗集团多家康复医院,因重复收费、将不符合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费用纳入医保结算等行为,给医保基金造成重大损失,陆续受到多地医保部门处罚。其中,一地明某康复医院的罚款金额更是高达311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询资料显示,明某医疗这家被罚311余万的康复医院曾经就因收购被注销过,此前已累积3次行政处罚,总罚款112.3万元。注销后,明某医疗将旗下妇产医院重新更名为同一康复医院,然而该院随后再次因违规行为被罚2次,总金额达321.8万元。

今年,明某医疗旗下的多家康复医院频繁因医保违规遭受处罚,可谓是损失惨重。即使是拥有28家康复医院的明某医疗,面对医保违规问题也束手无策。

民营医院对医保有多依赖?可以从一些数据中看出端倪。

以2018年为例,国家医保局在2019年6月发布的《2018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支出为17822亿元,其中非公立医疗机构消耗约3700亿元,占总支出的21%左右。

同时,《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总收入为5065亿元,这意味着医保收入占非公立医疗机构收入的比重超过70%,成为主要“金主”。

民营医院尤其是依赖长期医保支付的康复类医院,对医保的依赖尤为显著。

随着国家医保局对康复行业的监管趋严,近年来全国多地出现医药定点机构“解绑”医保服务的现象,部分医院主动或被动脱离医保体系。特别是最近两个月,取消医保资格的公告发布频繁,医保正在成为一把双刃剑,许多医院因医保而兴,也因医保而衰。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打击骗保力度的加大,靠骗保维持经营的民营医院将难以生存。一旦被取消医保资格,不仅要承担巨额罚款,恢复医保定点资格的可能性也极小,打击十分致命。

知名医改专家、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徐毓才表示,在大数据“天眼”之下,医疗服务行为几近“透明”,诊疗记录与医保收费记录不符将成为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甚至骗保的证据。在新的医保环境下,医疗机构唯有合法合规经营才能长久生存。

·欢迎点赞、在看、分享到朋友圈·

信息来源:企查查、网络、康知了

编辑丨云自闲

本文系“康知了”综合整理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为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