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滇池之畔,风光秀美,活力无限。11月18日,202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在云南昆明举行。
春城昆明,开放大潮奔涌——内畅外联,“硬联通”提速;互利共赢,“软联通”提效;民心相通,“心联通”提质。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人文交流日益密切,经贸往来更加频繁,城市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逐渐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边城磨憨,开放活力迸发——客货两旺的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应凸显,中老泰铁路互联互通,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按下“加速键”,逐渐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站在国际舞台上的昆明,立足独特区位优势,敞开大门谋发展,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能级开放平台搭建越来越多,开放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和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开放引擎越来越强劲,正以“辐射中心 开放春城”建设新成效书写着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篇章。
打开地图,昆明独特的区位一目了然。
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三圈”交汇点的昆明,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沿枢纽,也是中国从陆上连接中南半岛最便捷的省会城市。
从历史看,这座城市从不缺乏开放的基因。昆明自古就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美丽的滇池湖畔,发出了“一座壮丽大城”的惊叹;600多年前,出生在昆明的世界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写下了古代中国与各国和平交往的不朽华章;100多年前,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滇越铁路通达昆明;中国第一条国际高速公路昆曼公路从昆明出发抵达曼谷……
今日的昆明,从未止步于过去的成就,而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其中最为直观的体现就是交通的互联互通。
“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通车近3年来,这条跨越山河的钢铁巨龙,不仅大大缩短了中国和老挝的时空距离,也推动了沿线经贸发展和人文交流,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内外联动、便捷高效的“黄金大通道”。
“钢铁新丝路”汇聚昆明,“黄金大通道”联通世界。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正式开行;2023年10月8日,中老铁路“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行,上海—昆明—老挝万象货运列车实现直达;2023年12月3日,“中欧+澜湄快线”中老铁路国际货运专列在磨憨站出境首发,“中老铁路+中欧班列”国际铁路运输大通道正式打通;2024年9月24日,首趟中老泰多式联运“一单制”货运列车从昆明发车……自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中欧、沪滇、湘滇、云贵、粤滇、京滇”澜湄线等国际货运班列先后开行,“星光·澜湄号”中老铁路跨境旅游列车在昆明站首发,让这条“钢铁新丝路”的“含金量”仍在不断提升。
乘坐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出行的游客
路畅其行,货畅其流。数据显示,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截至今年11月3日,累计开行旅客列车超过6万列,发送旅客达4170万人次,旅客来源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输货物达4670万吨,跨境货物量达1070万吨,跨境货物运输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国内31个省区市,跨境货物列车每日开行数量由开通初期的2列增加到17列,运输品类由初期的10多种扩展至2900多种,昆明国际班列集结中心正加速形成。
中老铁路的强劲增长态势,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区域合作、共同发展树立了典范。
以“路”为媒,通达八方。作为云南省会城市,近年来,昆明依托“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等交通网络,高速高效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已基本建成面向全国、辐射区域、通达全球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空中通道”也正向全球快速延伸,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跻身世界最繁忙机场之一。昆明位于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地理中心,2小时航程可以到达东南亚多数城市,5小时航程基本覆盖东南亚、南亚、东亚,发展航空运输的条件十分优越。截至2024年初,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最高达4808万人次,航线总数396条、通航城市191个,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45个,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连接亚欧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目前,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加速推进,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达9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100万吨。
一列列“钢铁驼队”纵横前行,一条条航线架起空中丝路,一条条公路联通内外……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提速,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在昆明加速聚集,展现出了春城对外开放的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2022年4月,昆明扩大开放又迎来一个崭新的契机——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由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
磨憨,位于中老边境,地处昆明、万象、曼谷三大城市的中心节点位置,既是中国通往老挝重要的国家级陆路口岸及通向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也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通道之一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佳接合部。
昆明和磨憨,一个是省会城市,一个是边境口岸,分别位于中老铁路国内段两个节点。托管磨憨,让昆明成为中国唯一一个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
两年多来,昆明全力推动资源向磨憨集中、政策向磨憨倾斜,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有突破、三年大发展”的目标,以再造一座新城的魄力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努力建设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中老命运共同体的样板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国际产能合作的示范区。
泰国榴莲经中老铁路运往昆明
16吨进口榴莲通关,需要多长时间?在磨憨铁路口岸,答案是5分钟。托管以来,昆明加速推动磨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口岸建设,磨憨铁路口岸进境粮食、水果、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投入使用,通关便利化水平、口岸通行效能大幅提升。磨憨铁路口岸已经成为全国通关效率最高、货运增速最快、面向东盟最大的铁路口岸。
与此同时,作为昆明托管磨憨以来的首个中老双边跨境合作建设项目,磨憨—磨丁公路口岸综合提升改造项目(一期)工程也正加快建设,提升改造完成后,双向12车道及配套的场所设施将进一步提高货物通关量和通关效率。
磨憨人才公寓
“一天一个样。”除了口岸的繁忙、贸易的繁荣,穿行于磨憨城中,处处活力奔涌,重点片区提速开发、项目加快建设、产业正在聚集,变化每天都在发生。
人才公寓、边民互市场、政务服务中心等项目投入使用,城市主干道东盟大道提升改造完工,一大批项目正持续刷新“进度条”……2023年,磨憨—磨丁合作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8亿元,同比增长370%。2024年,合作区建设重点项目共有132个,总投资61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0.12亿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瞄准磨憨,源源不断的客商涌向磨憨,磨憨成了昆明招商引资的“金名片”和“最大IP”。2023年11月,磨憨更是精彩亮相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组组亮眼数据、一个个喜人成绩,彰显了磨憨发展迸发出的澎湃动能,也昭示着精彩未来。
磨憨边民互市场
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过程中,创新央地合作模式、创新东西部协作模式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正不断“加码”。两年多来,昆明依托中老铁路,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昆明综合保税区、磨憨—磨丁合作区“四区”叠加优势,实现要素保障、政策支撑和制度创新效益最大化。在昆明和磨憨分别规划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沿边产业园区,推动在老方磨丁片区开发建设“园中园”,充分发挥“两国一园”优势,创新实施“昆磨联动”区域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投资兴业新热土、承接产业转移新优势。今年5月,又创新推出《昆明市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把磨憨—磨丁合作区和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2个市级重点“飞地园区”统筹确立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承载区,推动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在重点“飞地园区”优先落地、高效聚集,加快构建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跨区域协作机制。
目前,中老双方围网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实现物理围网闭合,初步具备“两国一园”封关运营的硬件基础。“沿中老两国国境线两边跨境围网,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原则,在围网区内实现互联互通。”磨憨—磨丁合作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网封关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落地后,“两国一园”将立足中老双方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优势,实现产业联动、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如今,磨憨正将开放之路越走越宽,这座昔日的“边陲小镇”已逐渐蜕变为魅力绽放的“国门明珠”,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黄金口岸”,也向世界递出了“开放春城”的新名片。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
同样传递着开放信息的,还有昆明举办的各类展会,这座城市曾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的中国—南亚博览会就是其中的典型。
跨越山海而来,共赴开放之约。作为中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最为重要的经贸交流活动之一,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8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共有8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进馆参展企业2000多家。本届南博会期间共促成投资合作总金额超100亿元,其中昆明市投资项目签约金额占南博会签约总额的32.9%,贸易签约金额占南博会签约总额的60.4%。
一系列展会的成功举办,不但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来昆投资兴业,一大批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纷至沓来。目前,昆明与203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57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昆明投资兴业。
俯瞰昆明城区
乘着开放的东风,昆明对外经贸合作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2023年,昆明进出口总值达1346.78亿元,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昆明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户、较2022年增加244户;实际利用外资5.48亿美元、增长14.9%;云南国际大宗商品(橡胶)交收中心、缅甸贸易中心(昆明)暨缅甸商品馆等平台先后在昆明揭牌……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当前,昆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对外开放多重优势叠加、多重机遇交汇、多重利好集聚,“大开放”必将吸引越来越多海内外资本、企业投资昆明、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国之相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1981年昆明缔结第一个国际友城。43年来,昆明积极扩大国际“朋友圈”,与五大洲26座城市缔结友好城市、27座城市成为友好交流城市,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缔结友城数量居中国第一,相继获得“国际友好城市特别贡献奖”“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等荣誉。
2024云南国际友城青少年交流周闭幕式活动现场
“远隔大海重洋,让我们亲密挽着手,情谊永不相忘,让我们来举杯畅饮,友谊地久天长……”2024年10月,在云南民族大学的礼堂中,来自美国丹佛市等地的10余名青少年与昆明市青少年手拉手,用一曲《友谊地久天长》结束访问昆明的行程。短短几天,他们与昆明的青年朋友一起品美食、做手工、同唱一首歌,昆明的形象在友城青少年心中清晰立体起来,他们说:“昆明真板扎,我们还要来。”
这是昆明与国际友城交往中的一个动人瞬间。相知相融,方能更亲更近。多年来,昆明以国际友城为平台,在国际友城人民间架起互学互鉴、相知相亲的桥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让友城人民越走越近、友谊愈加深厚。
在与英国利物浦青少年奔跑的足球场上,在与尼泊尔博克拉市户外越野挑战赛的赛场上,呐喊声、欢笑声诠释着“友谊第一”;在海外“昆明书屋”,琅琅书声讲述着中国故事;“民族+现代元素”的昆明歌剧去到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家,让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远扬海外;优秀国际文艺精品也漂洋过海来到昆明,2021年以来已引进国际商演项目17个……昆明与国际友城之间,在交流互动中合奏美美与共的友谊之声。
国际友城青少年游石林
“走亲戚”、品文化、谈合作……以民心相通为纽带,昆明与国际友城之间开展了多领域务实合作,“友城+文化”“友城+科技”“友城+旅游”“友城+经济”等方面成果丰硕。其中,瑞士苏黎世市是合作成果最为丰硕的友城之一,两市在城市供排水、公共交通、总体规划、旧城保护、滇池治理、低碳合作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被誉为“中国对外友城合作的典范”。此外,依托国际友城建立了“昆明国际友城教育合作联盟”等制度,开展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交流;与美国丹佛市开展的中美非技术合作项目,获联合国“南南合作奖”;牵头成立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目前已发展为覆盖7个国家、拥有16个会员城市的国际性旅游组织。
国际友城的交流交往,给昆明带来了携手合作与发展的新机遇,也让昆明开放的门越开越大。7个国家在昆设立总领事馆,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中国—上合组织青年交流中心等纷纷落地,金砖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在昆设立,COP15第一阶段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南亚国际文化论坛等相继在昆明成功举办,昆明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日益扩大。
昆明半程马拉松
交流合作的渠道越来越广,合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在昆明译制的多部电视剧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热播;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昆明高原半程马拉松、昆明滇池国际龙舟争霸赛、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西甲希望杯中国(昆明)赛等体育品牌赛事举行,昆明开始为更多的外国人所熟知,并连续4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潜力的中国城市”。
如今的昆明,“朋友圈”越来越广、“国际范”越来越足,正以更加开放包容、文明热情、活力绽放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世界认识昆明、让昆明走向世界。
“这座城市是许多道路的会合点,既是一条铁路的终点,又是若干马帮旅途的起点;既是东西方最后的接触点,又是东西方最早的接触点;既是通向古老亚洲的大门,又是通向中国荒芜边疆的大门。”1930年,25岁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经滇越铁路进入昆明,写下了这段话。
时隔近百年后,踏入昆明的人们会发现:昔日偏居中国西南一隅的昆明已经跨越山海、联通世界,不仅成了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春城好时节,又迎新机遇。昆明南站、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往来人流如织;地面上,一列列钢铁巨龙穿梭不息;天空中,一架架飞机展翅腾飞。放眼远望,这座生机勃勃的“春城”,正沿着对外开放之路继续前行,用更高水平的开放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来源:昆明日报、昆明发布
编辑:李晓梅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
觉得不错,点个和
转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