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从俄罗斯远道而来的苏-57,几乎每天都为现场观众奉上了精彩的飞行表演。

飞行员谢尔盖·博尔丹的表演风格,称得上凌厉、迅猛且爆裂,如AL-41F1“产品117”的轰鸣声。不过,在赢得现场掌声和赞叹的同时,也会激起一片讨论:机动性能如此好的苏-57,与同是重型战斗机的歼20相比,谁更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滑行道上的歼20与停机坪上的苏-57“对望”。

新的战场环境与信息致胜

航展的每一位观众,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本届航展上,多场新闻发布会中一线专家总师的发言,能够给我们带来关于新一代战斗机性能的新思考。

“谁更厉害”的讨论,本质上是“谁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战场环境”。而未来的战场环境是什么样的?目前看来,是信息化、分布式、隐身化、智能化、体系化和网络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一代战斗机的机动性能很重要,但制胜要素已经不止是能量机动性能了,更转向了信息领域。

这样的战场环境和战斗需求所牵引研发的新一代战斗机必然会更强调信息制胜——显然,相较于第三代战斗机时代的各型号追求能量机动,如今战场上的制胜因素已发生很大变化。

也因此,新一代战斗机的战斗力离不开机载计算机技术、机载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赋能”。同时,这样的战斗机也不再单打独斗,将在战场空间中与友机协同组网,构建更强大的作战能力,并为未来的战术战法带来更多的新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的“内在美”还涉及“数字化”。据专家总师介绍,正是得益于数字化,新一代战斗机不论是从立项到首飞,还是从研制到装备,周期相比三代机都更短。

“内在美”到“细节美”

不过,国产新一代战斗机的这番“内在美”,事实上难以让航展现场的每位观众直观感受到:它的雷达性能到底有多好?机载武器的性能有多优秀?

这份无法言说的“内在美”恰似在人民空军的室外静态展展区展出的红旗-19。与旁边的红旗-9相比,它的发射筒尺寸反倒显得小巧几分。并不是每一位观众都能特别留意它,注意到它独树一帜的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展周”的清晨,前景是起落架舱的流畅线条、远处是在撤下蒙布的歼10C座舱,座舱盖闪着光、地勤人员开始航前准备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20在本届航展上首次展示了内有乾坤的货舱,并对公众开放预约参观。

不过,“航展周”期间,如果有幸遇到歼20从眼前的滑行道划过,或者幸运滴“中签”、能登上运20的机舱,观众就会深有体会——如运20总师唐长红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的:“如果大家去参观,可以绕着飞机去数一数铆钉,可以看到机身蒙皮很平整。”

这就是“20时代”中国战机的工艺美学。毕竟,不论是歼20上还是歼35,哪怕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那些细节,点滴瑕疵都可能影响到雷达散射,削弱自身隐身性能。

但航展上的这些飞机,观众看得见的最直观细节,就是飞机蒙皮、铆钉等细节,被处理得堪称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旗-19,与国产新一代战斗机一样,都有着无法直观展示出来的“内在美”,拱卫着祖国天空的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铆钉、螺栓的孔在专业上叫做“齿轮槽”,那么想要把飞机蒙皮上的铆钉“消失”,并非是简单地用涂料填补即可,而是要给这个孔加上盖子,即专业上的“齿轮槽槽盖”。这背后就需要研制专用的“齿轮槽槽盖”,专用的材料来实现电连续性(保证电磁波在凹槽处不会产生散射),槽盖的结构设计要能实现足够干涉力值来保证使用可靠,总体结构又要实现维护时的可拆卸,以及研制在安装中配套的专用设备“槽盖安装枪”(下图)。

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能够呈现新一代战斗机“内在美”的,还有埋于弹舱之中的机载武器。

本届航展上,新型中远距空空导弹PL-15E空空导弹展出了内埋版,就摆放在歼35A和歼20S旁。对比外挂版,它的弹翼折叠,从而给弹舱留出了更多空间。关于它的特点,展牌上提到这样一组技术词:超视距发射、多目标攻击、发射后不管以及全天候使用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L-15内埋版和外挂版的对比,可见外观上的弹翼折叠与否的差别。

不过这样寥寥若干名词,显然难以完全让观众对以PL-10E、PL-15E为代表的我国新一代空空导弹的先进性能有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这里,我们可以重温空空导弹重点型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在新闻发布会上的金句:“但是在战场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第二就意味着失败。”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在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跨域后,“新一代”必然志在超越、志在性能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挂载在“翼龙”X无人机翼下的PL-108,它和PL-90AE都有着“通用”的特点。

“一代导弹,一代技术”,空中平台的性能,离不开航空武器装备的持续升级迭代,航空科研人员必须紧跟战场形式变化来提前布局,比如针对无人机时代的无人机空战场景,本届航展上就首次展出了PL-108导弹。

作为无人机的机载武器,它一方面要小型化、重量轻、尺寸小,另一方面必须“通用”,既可以在空-空中打击中大中型无人机、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又要兼顾对地面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

不止于此,它与PL-90AE等小型精确制导武器的“通用”还体现在,既可以挂载于直升机、无人机等空中平台,也可以部署在装甲车、高机动车等地面车辆平台上化身为近程防空武器系统,遂行伴随防空、野战或要地防空等作战任务。

这些藏在内在与细节的变化,与装备外观的变化同样、甚至更加重要。而这些,是航展现场的喧腾热闹之外,如静水流深般日夜精进而带来的。让这些水滴石穿般的努力,震撼而真切地呈现给大众,或许就是航展的重要意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