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峯言峯语

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皇位由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记载是遵照其母杜太后的“金匮遗诏”行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赵光义登上皇位提供了合法性和合理性。然而,后人根据赵光义在此事前后的一些暧昧行为,感到有些可疑,于是开始怀疑“金匮遗诏”的真实性。那么,或有人会如此发问:于历史进程之中,“金匮之盟”此一事件是否确有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宋史·杜太后传》的说法,建隆三年(962 年)的时候,杜太后病得厉害,赵匡胤一直守在她身边精心照顾着。杜太后晓得自己快不行了,就把宰相赵普叫进了宫。太后问赵匡胤:“你知道你是咋得到天下的不?”

赵匡胤挺谦虚地回答:“我得到天下,都是因为祖先和太后的恩德。

太后就说:“不是这样的,这都是因为周世宗把皇位传给了年纪小的儿子。要是周氏的君主是成年人,天下还能轮到你吗?所以啊,你死了以后应该把皇位传给你弟弟。国家需要有经验的君主,这对国家来说是好事。

赵匡胤垂首泣涕,表明定会谨遵太后的训诲。太后复又对赵普言道:“你亦需铭记吾言,断不可违逆。”赵普于是当场写下誓书,签上“臣普书”,并将其藏在金匮中,由宫人保管。这就是“金匮之盟”的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写的《涑水纪闻》、李焘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等等这些史书当中,也有着差不多相同的记载。

然而,这些记载可能只是宋人的一面之词,如果仔细推敲和考证,这些记载可能并不可靠。因此,后人对于“金匮之盟”的存在与否产生了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金匮之盟”确实存在。自“金匮之盟”的说法流传以来,宋、元、明、清各朝代很少有人质疑其真实性,并且这件事常被用来赞扬赵匡胤赵匡胤无私。有人还指出,赵匡胤在世时,就已有意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宋代文莹所著《玉壶清话》卷七记载,开宝初年有人上书赵匡胤,提醒他提防赵光义,但赵匡胤却说将来要依靠弟弟治理天下,并把上书的人杀了。

李焘的《资治通鉴长编》里也有差不多这样的记载:赵光义生病的时候,赵匡胤亲自去看望他,还给他尝药、喂药;赵匡胤跟身边的大臣说:“晋王(说的就是赵光义)走路的样子很有气势,而且出生的时候就有不一般的地方,肯定会成为太平天子,他的福分和德行不是我能比得上的。”

现在也有一些学者觉得“金匮之盟”是真的。他们的证据有这些:首先呢,从“金匮之盟”出现的那个情况来看,杜太后临终前说的那些话是有可能的。

五代时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考虑到杜太后对赵光义的宠爱,这样的遗言是可以理解的。其次,赵匡胤在位期间没有立太子。赵匡胤有四个儿子,但德秀和德林早逝。赵匡胤在960年登基,直到976年去世,共在位17年。

但史料中没有记载他立太子的事情,这有点不合常理,可能证明了“金匮之盟”的真实性。最后,赵匡胤和太宗关系密切。赵匡胤登基后,不断提拔他的弟弟,如果考虑到将来巩固自己儿子的皇权,这是难以理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种看法是“金匮之盟”是赵光义造假弄出来的。清朝的古文学家恽敬最先对这个盟约里的内容表示不相信。后来呢,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对它不太相信了。

20世纪40年代,张荫麟先生在他的著作《宋太宗继统考实》中认为“金匮之盟”是赵普伪造的,并全面否定了这件事。

他的理由主要是这些:首先,杜太后去世的时候,赵匡胤才 34 岁,正年轻力壮呢,他的儿子德昭都已经 14 岁了,很快就能长大变成大人。就算赵匡胤在接下来的三五年里死了,也不会出现像后周柴世宗留下 7 岁孤儿没人领导的那种情况。

以杜太后的明智,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其次,如果真有“金匮之盟”,赵光义完全可以在赵匡胤去世时公开宣布,堂堂正正地成为皇帝,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到五年以后,在大家各种说法乱成一团之后,他才好像突然想起来似的,列举出证人,公布了誓约。这就让人不由得怀疑,所谓的“誓约”是不是因为内部斗争的需要临时编出来的。

不过呢,也有人觉得,杜太后可能是这么想的,宋朝才刚建立,基础还不牢固,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政权。虽说当时赵匡胤正当壮年,但是政治这东西变化多端,谁也说不准,如果赵匡胤真的意外死了,十多岁的德昭很明显没办法应付。而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赵光义或许是理想的接班人。

还有一种看法也对“金匮之盟”存在的合情合理表示怀疑。他们通过研究赵匡胤、赵光义和赵普之间的关系,觉得这个盟约可能是赵普和赵光义为了各自能得到好处一起造假弄出来的。

比如,赵普在赵光义即位后突然受到贬抑,他可能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而伪造了盟约以讨好赵光义。总之,这也是一个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

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只能将这个千古悬疑留给后人解决了。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