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吉利控股宣布对极氪、领克股权结构进行优化,理顺股权关系,减少关联交易、消除同业竞争,坚定不移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
吉利控股宣布对领克汽车(以下简称“领克”)进行股权结构优化,以推动极氪和领克进行全面战略协同。整合之后,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领克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
弟弟成了爹,车圈戏剧性的一幕出现。
领克和极氪的关系,似乎一直被人们所谈论。
但多生孩子好打架,已经是落后时代的陈旧战术了。
现在鼓励跨行业重组并购,吉利系这次的合并是个有趣的变化:车企新能源子品牌战略收缩正在成为新的潮流和趋势。
我们先来看看极氪。
作为高端纯电品牌,极氪起步就是一副“要干大事”的姿态,上市不到两年就拿下超30万辆的交付成绩,这在新能源车赛道上相当不俗。且从数据看,极氪不仅在销量上给足了信心,财报表现也是稳步增长,二季度营收突破200亿,毛利率达到17.2%,远超很多对手。
显然,极氪的定位和吉利的投入是匹配的,且在市场中也占据了独特的高端新能源定位。
再看领克。
最早是吉利和沃尔沃的合资品牌,以运动年轻化切入市场。但眼下的领克却有些“无处安放”的尴尬:一方面,它的价格区间和吉利其他品牌相互重叠,不够高端却也称不上入门级,想走的运动化路线在市场里有些吃力;另一方面,面对极氪这样的新造车势力,它的燃油车标签似乎不再那么吸引人。
合并意味着吉利能够更高效地整合资源。领克和极氪各自拥有品牌价值和不同技术积累,而新能源与燃油车的结合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也可能让品牌线更有层次感。其次,合并后可以打造更加多元化的产品组合,扩大消费者覆盖面,打破品牌定位模糊的局限。比如,极氪的高端定位和领克的运动基因如果能够巧妙融合,或许会诞生出一个“运动高端”的新能源品牌,这对年轻消费者来说无疑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对领克而言合并之后,不会再出现与极氪形成既不得不让,又不得不做出很多博弈的状态,相比于各自为政,各自拉体系形成的浪费,一个品牌行为边界的各自为政是更大的消耗。
按照吉利的测算,协同之后极氪预计联合采购合并 BOM 成本将降低 5-8%,产能利用率将提升 3-5%,合并研发投入通过研发协同降低 10%-20%,职能支持部门组织优化将费用降低 10%-20%。
对于在美股上市的极氪而言,合并领克之后其实并没有经营层面的损失,还能带来更大的销量规模。随着合并后的运营节省,采购和研发的共用,资本效率会提升,对于投资人来说股价想象空间更大。
极星如果之后合并进来,那么极星可能作为极氪的高性能品牌存在,这样可以把之前极氪FR的一些成果套在极星的产品上,还包括智驾、电子电气架构这些,这样也能够帮助极星获得整个集团内最高端的技术,摆脱沃尔沃的掣肘。
在品牌之间有交叉的部分,极氪做纯电、领克是混动。极氪+领克会让品牌之间服务的带宽拉大,大概可以覆盖 60% 的市场。极氪将继续采用 “直营 +” 的模式,领克采用经销商的模式。两个品牌将在一、二线城市保持独立的销售渠道,但在三、四、五线城市可以共享渠道。
这也意味着,吉利内部的赛马进入尾声,筛选出了足够强势的领先部队。从内部项目组到外部的售前售后都会做整合处理,以前消费者感受到的乱象可能会减少了。
简而言之,合并带来的增益,能够消除同业竞争,助力产品组合的提升,在统一的架构和研发体系下,扩大用户触及面,进而形成规模效益,持续推动降本增效。
显然,汽车行业的大扩张时代接近尾声,接下来是大整合时代,不仅是企业内部的整合还有外部的整合已经开始,比如车企间的兼并与重组,淘汰弱势品牌,最终挺进决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