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打了一年多,以色列人在欧洲喜提一项新成就:过街老鼠。
11月,以色列球队在欧足联欧洲联赛亮相没几周,看台上的以色列球迷,就已经挨了两顿揍。
第一场揍是在荷兰挨的。11月上旬,在阿姆斯特丹,由于以色列球迷在欧洲球迷为西班牙洪水遇难者默哀期间大声喧哗嬉闹,还公开唱出“加沙没有学校,加沙没有孩子”等明显具有种族主义色彩的挑衅性歌曲,现场爆发“混战”。大量欧洲球迷围殴以色列球迷,造成至少10人受伤。
紧接着,这周,同样的情况又在法国“经典复刻”了。欧联赛法国队对阵以色列队期间,以色列国歌响起,现场“嘘”声不断,最终爆发新一轮冲突。
法国这场“群殴”的规模虽然和荷兰不能比,但是性质更严重。
原因有二。
第一,法国算是欧洲国家的“领头羊”,有重要的风向标意味。连法国人都如此不待见以色列,足见得现在的以色列,在欧洲已经声名狼藉了。
第二,荷兰的群殴事件发生之后,内塔尼亚胡第一时间给现场的欧洲球迷扣上了“反犹”的帽子,搞得其他有计划接待以色列球队的国家都如临大敌。为了防止现场发生暴力冲突,法国领导人马克龙,不但在体育场周围部署了2000多名警力,还亲自出现在了球赛看台上,想要“镇场子”。结果,他的分量在法国老百姓眼中明显不够重,以色列还是没能逃过被集体“嘘”声的命运。法兰西体育场内打得热火朝天,体育场外则是聚集了大批巴勒斯坦支持者,举着绿白红三色旗游行示威,整个巴黎乱成了一锅粥。
以色列球迷在欧洲连挨的这两场揍,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巴以问题上,整个欧洲的风向,已经变了。内塔尼亚胡最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以色列凭着自己在加沙的“辉煌战绩”,亲手摘掉了自己身上的“二战受害者”光环,被踹下了道德的高地,也失去了保命符。
当然,由于以色列的精英阶层和美欧的精英阶层关系紧密,所以短时间内,内塔尼亚胡还能挥舞着“反犹”的大帽子四处恐吓欧洲政客。但是,随着整个欧洲“右转”的进程加速,以色列成为众矢之的,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而与二战相比,以色列人这次的处境更加危险。因为以色列不但在欧洲已经“臭名远扬”,在中东,也已经和阿拉伯人结下了深仇大恨。抵抗之弧已经和以色列打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这次欧洲不用自己亲自出手,只要给以色列“断供”,没了靠山的以色列,恐怕立刻就会遭到反噬。
巴以冲突爆发初期,中国就明确表示过,两国方案,是解决中东问题的最佳出路,不仅对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来说是如此,对于以色列来说也是如此。但以色列不听好人言,执意当“中东小霸王”,那日后惹出什么祸端,都是咎由自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