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花钱 王帆藏品
二郎神花钱胡坚藏品
假设我们的推论具有一定的逻辑,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水神庙壁画中的所谓“兴唐寺”主题画面,其实也是祈雨内涵。他的逻辑依据是:
1、祈雨是佛法的感应
所以整个水神庙的祈雨行为,都首先是向佛菩萨进行祈祷。请求佛菩萨的感应,才能得到有效的法雨。所以,也许就存在了上空有西方三圣施恩开化,解救众生,而另一面则是带有降毒龙的文殊化应的圣老人,引领降雨的要素隐喻。
之前我们也曾经阐述过,非但宋代人们持有瓶所以制天下水的观念,所以画家不让画中仕女随意在法瓶中插花,从佛教文化角度,龙瓶中也是八功德水。《宣律师住持感应传》云:“龙瓶内具足有八功德水, 汝若饥渴,当饮此水,能消烦恼,增长菩提。勿轻此小瓶,假使四大海水,内此瓶风吹草动,犹不能满。中有龙王,此贤劫初三佛出世所有遗法,多中瓶内,与娑竭龙宫,一无有二。”在这里,水瓶即是龙宫,中有龙王,可以纳四海之水,所以自然可以消除心旱,普降甘霖。
敦煌文书S.4474为释门的《回向发愿范本》,其中第二条《贺雨》云:“于是士庶恭心,缁侣虔敬,遂启天龙于峰顶,祷诸佛于伽蓝;及以数朝,时时不绝。是以佛兴广愿,龙起慈悲 ;命雷公,呼电伯。于是密云朝凝,阔布长空;风伯前驱,雨师后洒。须臾之际,滂野田畴。”在这个佛家文本中,祈雨首先得向诸佛祈祷,所以才有负责降雨的龙从山顶飞出工作,实施降雨。而且,中土风俗中的“雷公”、“电伯”、“风伯”和“雨师”也成为受天龙差遣的下属职能人员。
大家看看,“祷诸佛于伽蓝”以祈雨,其实就是水神庙中西方三圣站立云端,明应王以下向上祈祷的生动描述,而启天龙于峰顶,命雷公,呼电伯。风伯前驱,雨师后洒。须臾之际,滂野田畴,就是水神庙降雨图的生动呈现。而士庶恭心,缁侣虔敬,就是“兴唐寺”壁画部分的真实聚焦了。
吴昌龄《西游记》第二十出中有佛家降雨的描述,说唐僧过不了火焰山,观音令风雨雷电四神降雨,四神作法,一时间“骤雨滂沱电光满, ……天瓢来浇灌,潺潺的水势满”。吴昌龄《西游记》第二本第五出虞世南上场云:“奉观音佛法旨,荐陈玄奘于朝。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玄奘打坐片时,大雨三日。”《酉阳杂俎》前集卷三记梵僧不空为玄宗祈雨事云:“岁尝旱, 上令祈雨,不空言:‘可过某日令祈之, 必暴雨。’上乃令金刚三藏设坛请雨, 连日暴雨不止”。此类佛法祈雨的史实与虚构文学,不胜枚举。
2、佛法祈雨的操作路径
既然祈雨在本壁画上,是佛教的恩泽救拔,西方三圣作为施恩的象征,总体上是战略性的存在,而文殊老人的出现,则是引导性的。至于具体实施者,就是“兴唐寺”壁画中的那两个高僧。他们是具体去落实接洽降雨工作的佛家代表、一线工作人员。也许就跟话本中的唐僧一样,在观音的派遣下,需要去一线念经念咒,去催动雨帘一样。
那么,佛家派出的两位高僧,是如何接洽协调降雨工作的呢?在俗称的“兴唐寺”画面中,我们上述总计了三组人马,这三组人马,其实就是降雨工作小组的成员构成,一方是依佛法救众降雨的佛家,一方是面对读者的红衣主尊,这个红衣主尊其实非常可能就是明应王本尊,因为他持有明应王的特别特征,那就是两颊殷红,他在端坐朝会合礼的时候,头戴王冠,现在骑马做事,就换了便捷的小冠。所以,因为他是神灵,所以才配备了华盖,显示尊贵。而背对读者的,应该是人间的朝廷代表重臣,他的宋代展脚幞头官袍执芴的身影,已经出现在所谓《唐王千里行径图》中,在那个画面中,他曾经代表朝廷去向神灵祈雨。见下图所示:
所以,具体实施降雨的三方联合小组,就是神灵的代表高僧团队,分管降雨的山神明应王团队,以及祈祷下雨的人间政府钦差。
至于旗帜上为何是大唐两字,大致是因为明应王的封号,是唐代所封的缘故。释力空著《广胜寺志》记载云:“唐德宗在贞元年间,遣丞相李泌封明应王之神以护之“。
明应王背后随从的令剑,与官员背后随从的令剑,是同构的,乃至是同一物,他显示了降雨的执法权,是从明应王那里获得了去前线监督龙神降雨的钦差授权。
在水神庙壁画中,其实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生态,无法割裂分拆,有的元素,是反复出现的,这表明,在某处的要素、角色,也会出现在其他画面,这表明,这些画面之间,是存在连续关系,逻辑关系与因果关系的。他虽然未必是连环画,但是至少是互相关联的系统画。
二郎花钱 陆昕藏品
比如令剑。
令剑不仅存在于大家都称呼“兴唐寺”的祈雨图中,而且是红衣主尊的随从与人间祈雨的重臣的随从分别执有。显示了政令的交接与降雨行动的权力授予。
降雨是涉及天地阴阳的大事,不容微笑过错,万一使阴阳失序,那便是万死难辞其咎,在道家《太上混洞赤文女青诏书天律》中,有对风伯、电母、水司行雨操作的严格要求与惩罚条例,对于主要责任人龙王,更是要求严格。比如在《诸龙王律条》中有云:
诸龙王犯罪,并依准《水司官律》断罪 。
诸龙王失其所赐之宝者,处斩 。
诸龙王妄乱震怒,行云致雨,侵害苗稼树木,崩土摧堰,克害生民者,处斩 。诸龙王受承指挥,兴云行雨,而违时、刻者,处斩 。
诸龙王不得所系之司指挥,妄乱出游,及行云兴雨者,处斩 。
诸龙王故纵放其子女,淫媚生民为妖者,分形 。
诸龙王犯罪,律所不载者,仰原情轻重定罪。
可见,降雨是一种需要严格遵守天条,操作需要十分精准才能保障完成的天命。既然负责降雨的龙王阵营面临如此严格的监管,那么谁来监管他们呢?背负令箭者。诸如壁画中,背负令箭的佛家代表高僧监管方,背负令箭的具体分管降雨的山神水神监管方,以及背负令箭的人间代表朝廷有德大臣监管方。
至于人间的重臣,似乎是祈求下雨的弱势一方,为何其随从也会持有令箭呢?因为有道天子也是上应天意,正直的大臣也是神灵化应,他们一死,马上可以接任城隍、天王、伽蓝之类的神灵职位,毫无问题,他们在人间的时候,本尊也经常被老天神灵借助去监雨斩龙,比如大家熟悉的魏征监斩泾河龙王,李靖代龙王行雨等等。所以,朝廷的重臣随从也携带监雨令箭,也是没有问题的。
同样的,其实这把令剑,在如同明应王朝会图一样的全员到位的祈雨图中,也已经存在于明应王下属的队列之中。见下图所示:
同样,令剑也出现在实施降雨的最前线。骑马红衣的主尊在前线督战,其左手有捧着代表权力的印信的文吏,其右侧有拔剑的鬼卒,由此可见,这个红衣尊者或许是龙王化应,乃至明应王本尊。
龙王有化为龙形,龙头官身与纯粹天官打扮的几种呈现,分别适应不同的语境。我们可以参照一下毗卢寺壁画中的化身天班官员的龙王形象。
顺济龙王 安济夫人
娑迦龙天
所以,从令剑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水神庙壁画中权力授予的层级,佛祖菩萨恩准降雨,所以水神明应王获得降雨准许权力,明应王将降雨监督权授予官员,在前线,也出现了监督降雨的现场监管权。令剑要素上述举例,具体对应,有待其他学者择机研究,在此就不赘述了。
比如卷宗
至于降多少雨,降多达面积,雨水丰沛程度,降水的时辰,都需要根据人间官府与民众的善恶状况进行依法甄别,比如某地假设民间有了窦娥这样的冤情,该地就只能亢旱三年,而滴水不沾了。
这个甄别的依据信息卷宗,不仅出现在下图中红衣主尊随从的手中,也出现在奉命前去监雨的官员的随从手中。
其实,在下图明应王大会群臣进行的祈雨大会中,其中的随从就已经手捧卷宗。
这个降雨的依法卷宗,同样也出现在降雨现场龙王手下的随从手中。
网络资料
这个卷宗,还出现在下图中持杖老叟的随从手中。充分说明,下图这个所谓的“千里行径图”与整个壁画的核心主题祈雨,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关联。它大致就是祈雨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
网络资料
假设这就是文殊老人,那么,其实所谓的千里行径图本身也就充分参与了祈雨的整个逻辑过程,也就是,这份卷宗,首先是佛祖菩萨核准,然后下发给山神明应王,明应王大会群臣,做了祈雨的战前动员,手持降雨细节卷宗的人员也已经到位就位,明应王在佛祖菩萨的关怀瞩目下,将令剑卷宗授予钦差,然后,卷宗就被带到了降雨前线,去充当具体降雨分配的重要唯一科学依据。
有关于洪洞县水神庙壁画的历史文化图象探索,我们下回继续。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感谢玄商拍卖资料支持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