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沓泛黄的设计图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数据和计算公式,这是中国第一代飞机总设计师马凤山留下的手稿。

他用这双手,为新中国设计出第一架能够携带核弹的轰炸机。

也曾让中国第一架大型客机运-10冲上云霄。

当年轰-6轰鸣着掠过天际时,他的眼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而当运-10项目被迫停产时,他的眸子里却盛满了难言的苦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十一年的生命历程,他将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的航空事业。这是一个充满理想与坎坷的故事,更是一段见证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历史。

江南水乡无锡,在1929年迎来了一个注定不平凡的生命。马凤山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个小商贩,母亲操持家务。

日军机轰鸣掠过天际时,他总是抬头仰望,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对航空的渴望。

在颠沛流离中求学,马凤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即便生活艰苦,他也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尤其在数理化方面表现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二十岁的马凤山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新中国的曙光照亮了他的求学之路,也让他看到了实现航空梦想的希望。

在交通大学的三年时光里,马凤山如饥似渴地汲取航空知识。他常常泡在图书馆里,研读各类航空工程资料。

1952年提前毕业后,马凤山被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厂。

初到东北的寒冷并未冷却他火热的心,他要让中国人有自己的飞机。

刚到厂里时,这里还只是一个修理飞机的车间。

马凤山白天跟着老师傅学修理,晚上挑灯研究设计图纸。

从最基础的螺丝钉开始学起,马凤山很快掌握了飞机结构的每个细节。

他的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开始参与设计工作。·

1958年,29岁的马凤山被任命为设计室主管设计师。

他带领团队设计了和平401号短程喷气式客机、402号涡桨客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客机的成功让马凤山初露锋芒。组织决定派他赴苏联学习更先进的航空技术。

1959年的喀山之行虽然只有短短四个月,却让马凤山获益匪浅。

他偷偷记下详细笔记,这些珍贵资料后来成为研制轰-6的重要依据。

回国后,马凤山全身心投入轰-6的研制工作。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他深知轰-6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当时中国刚研制出原子弹,迫切需要一款能够携带核弹的轰炸机。

每一个零件的设计、每一项数据的测算,马凤山都亲力亲为。

他要确保这架承载着国家使命的飞机万无一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在万千期待中,轰-6轰鸣着划过长空。这一刻,马凤山眼含热泪,他为祖国拥有了自己的战略轰炸机而自豪。

轰-6的成功让马凤山声名鹊起,但他并未就此止步。

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民用大型客机领域。

1970年,马凤山带领团队开始了运-10的研制工作。这是中国首次尝试研制大型客机,困难前所未有。

他以轰-6为基础进行改进设计,创新性地采用了锥形机翼设计,大大降低了飞行阻力。

发动机悬挂在机翼上的设计,不仅解决了重量分配问题,还有效降低了噪音。每一项创新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

十年磨一剑。1980年9月26日,运-10在上海大场机场首飞成功。

这一天,马凤山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架凝聚着中国人智慧的大型客机,引起了世界瞩目。外媒纷纷报道,称赞中国已步入航空大国之列。

然而,命运弄人。

就在马凤山满怀期待准备量产时,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传来:运-10项目被迫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