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山区的一个小镇上,流传着一个关于哑巴裁缝的故事。
它讲述了一个哑巴裁缝用十五年时间,默默地爱着一个永远不可能在一起的人,最后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一片痴心。
第一章
宋朝嘉泰年间,浙江山区里有个叫“布巷”的小镇。
这里住着一个哑巴裁缝,人们都叫他“阿木”。
阿木的手艺极好,特别是在做女红方面,绣工精细得让人叹为观止。
阿木从小就是哑巴,没人知道他的真名。
他是十年前突然来到这个小镇的,一来就开了这间裁缝铺。
虽然不会说话,但他性格温和,手艺又好,镇上的人都很喜欢他。
那年春天,镇上来了个新的绸缎商人,姓顾。
顾商人带着女儿顾霜住在布巷对面。
顾霜生得极美,但眉眼间总带着一丝愁苦。
原来顾霜早年丧母,父亲为了生意常年在外,把她交给姨娘照看。
那姨娘心狠,成日虐待她。
好在顾商人这次决定在布巷定居,顾霜才算摆脱了苦海。
阿木第一次见到顾霜,是在一个下着细雨的午后。
顾霜撑着油纸伞从他铺子前经过,不小心被门槛绊了一下。
阿木连忙扶住她,四目相对的瞬间,阿木的心狠狠地跳动了一下。
第二章
从那天起,阿木的生活有了变化。
每天早上,他都会把铺子门前的一段路打扫得干干净净,生怕顾霜走路时被石子绊倒。
顾霜常来他这里做衣裳。阿木每次都特别用心,总要花上好几天才能完工。
他会在衣服的暗处绣上一些祝福的图案:蝴蝶代表着快乐,梅花代表着坚强。
顾霜很喜欢阿木做的衣裳,每次取衣服时都会开心地笑。
那笑容在阿木心里,就像是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明媚。
年复一年,顾霜从少女长成了大姑娘。
来向她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她都没答应。
她常常一个人坐在裁缝铺对面的石阶上发呆,阿木就默默地看着她,手里的针线却一刻也没停过。
第三章
顾霜二十岁那年,有个富商的公子来提亲。
顾商人觉得这门亲事不错,就把顾霜许配了出去。
听到这个消息的那天晚上,阿木一个人在裁缝铺里缝了一整夜。
第二天早上,镇上的人发现地上洒满了血迹——原来他一夜之间缝制了一件大红嫁衣,针脚细密得不可思议,但他的十个手指都被扎得鲜血淋漓。
这件嫁衣是他送给顾霜的新婚贺礼。
顾霜收到时,看着那完美的针脚和暗处绣着的千万只蝴蝶,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婚后,顾霜搬到了别的城市。
阿木的铺子还开着,手艺依然那么好,但人却消瘦了许多。
他开始织布,织出的布上总有一些奇怪的暗纹,细看时却发现那是“顾霜”两个字的变体。
第四章
十五年后的一天,顾霜突然回到布巷。
她听说阿木病重,特意赶回来看他。
当她推开裁缝铺的门时,看到的是满屋子的布匹。
每一块布上都绣着她的名字,有的明显,有的隐晦,有的如云烟般缥缈,有的如山水般灵动。
那些布匹堆满了整间屋子,足足有上千匹。
阿木躺在床上,手里还攥着一块没绣完的布。
看到顾霜来了,他挣扎着爬起来,从床底下拿出一个小木盒。
盒子里装着一封信和一块玉佩。
那是顾霜小时候弄丢的玉佩,一直让她耿耿于怀。
原来那天她被门槛绊倒时,玉佩掉在了地上,被阿木捡到了。
信是阿木请人代写的:
“霜儿:
我不是天生的哑巴。十五年前,我是江湖上有名的盗圣。
有一次我去偷一户人家的财物,看到一个被继母虐待的小女孩,那是你。
我不忍心看你受苦,就去教训那继母,却不小心闹出了人命。
为了赎罪,我自己割断了舌头,发誓这辈子要默默保护你。
原谅我的自私,一直没有把玉佩还给你。
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证明,当年那个见义勇为的少年,就是现在这个默默爱你的哑巴裁缝。
——阿木”
第五章
阿木死后,顾霜把那些绣着自己名字的布匹都收藏起来。
她后来在布巷盖了一座“痴情馆”,专门收藏这些布匹。
这些布匹后来成了布巷最珍贵的宝物。
人们说,每到月圆之夜,那些布匹上绣着的“顾霜”二字就会发出淡淡的光芒,就像是阿木对顾霜永不熄灭的爱意。
布巷现在已经成了著名的纺织之乡。
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来这里学织布、学刺绣。
他们都会去痴情馆看那些布匹,感受一个哑巴裁缝的痴心。
镇上的人说,这世间有些情,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
就像阿木用了十五年时间,在千匹布上绣下同一个名字,这份情意,比任何甜言蜜语都要动人。
现在布巷的人还流传着一句话:
“宁可用一世时光,绣一个名字;
不愿用一时花言,误一人终身。”
这大概就是阿木留给后人最宝贵的情感启示。
爱情最动人的部分,或许不在于轰轰烈烈的表白,而在于默默无声的坚守。就像那个不会说话的裁缝,用一针一线,写就了一部惊天动地的情书。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民间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怪谈、神话、故事、传奇等,旨在传承、拓展、发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