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气入骨,即吞刀刮肠,饮灰洗胃,觉俗态之益呈;正气效灵,即刀锯在前,鼎镬具后,见英风之益露。

——陆绍珩《醉古堂剑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

另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

前者是艺术家,后者是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情趣,就是俗人

自古以来,皆存雅俗之辩。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对雅俗有一个论断,他说:

无意境,无情趣,就是俗人。尽有人买一件古玩,烧一炉香,自己以为很高雅,其实还是俗。

因为在这环境中,换进别一个人来,不见有什么不同,这就算做俗。高雅的人则不然,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

可见,雅,就是要有自己的情趣和意境,而不是人云亦云,谁去都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个问题,和君子与小人之别非常类似。

在《庄子·大宗师》中,有一段虚拟的子贡与孔子的对话。

子贡问孔子道:什么是畸人?

孔子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孔子的意思是:所谓“畸人”,就是相对于普通人而言,显得非常奇怪,但却完全契合于天道的人。

从天道的视角下,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往往会被世人看作“君子”;而被人们称之为“君子”的人,在大自然面前,常常只是“小人”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世间,有些人不合礼教,就像恣意狂放的魏晋狂士、不羁于礼的竹林七贤,但谁又能说他们不够雅、不是君子呢?

这些人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雅士君子,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合礼法,但他们的思想却直指本真、合乎天道,所以才会被世人所推崇。

而一些人,满嘴道德仁义,但一辈子只会想着自己的得失,不拿半点真诚待人,看似是个君子,实质上只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真,即是雅事

在魏晋时期,人们会通过“清浊之分”来大致区别雅俗之人。

若是被认为身具“清气”的,就有被归入清流的机会,受到世人的尊敬。

所谓的“清气”,就是清明之气,也可以被引申为光明正大之气。

拥有这种气质的人,为人真挚,自然洒脱。

因为人的行为可以附庸风雅,但人的气质却是来自一个人的所知所见、所思所想。

若心中清明,自然就不会是个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

真人的心,就像深潭中的明珠,深邃明朗,不动不摇;普通人的心,就像水面上的泡泡,轻飘浮荡,随时破灭。

真正意义上的君子之道,从不来自追求形式的做作,而是源于一种直指本真的坦然。

那些雅致的事情,是心思纯正的君子,自然而然流露出的表象,而不是说模仿好这些表象的人,就可以成为君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骨,即是牢笼

做人,最怕的不是不知道什么是雅,而是长了一身俗骨,什么是俗骨呢?

其实俗骨就是一个与“清气”相反的概念,泛指庸俗的气质。

一身俗骨的人,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拘于定式。

如《坛经》所说: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用自己的思维想事。

但凡做什么事情时,就一定要先用大道理说服自己,然后不断地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各种各样看似光明伟岸的借口。

他们不明本心,只会从众。只看的到他人告诉自己的风景,却从不会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些什么。

这样的 人,一生只能伴着自己这一身俗骨,在人海里浮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这世上最可怕的事,不是人一出生就活在囚笼里。

而是人用尽自己一生的时间,却只是为了给自己制作,更多、更牢固的囚笼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