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豪宅,一直都是绿城、龙湖等民企的看家本领,然而近年来,随着行业洗牌,民企大量出清,一大批央国企开发商迅速崛起,纷纷进军北上广深,成为一线城市豪宅市场的新势力。
01
比如上海,过去的金九银十完全成了豪宅角斗场,9月新房卖了400亿货值,堪称炸裂,其中央企中海的豪宅领邸玖序狂卷119亿,国企建发的缦云卖了27亿。
到了10月,新房销售冠军直接由中国绿发开发的黄浦滨江豪宅——绿发浦江园摘得,该项目均价16万元/平方米,以单月60.81亿元的销售额遥遥领先,第二名才卖了27亿,断层领先拿下第一。
之所以这个盘能在那么多的央企卷盘中脱颖而出,那是因为地段太顶了。
上海的豪宅向来不缺买家,他们看重的是顶级地段的核心资产,况且这还是黄浦区一线滨江地段的豪宅,南面距离黄浦江约450米,几乎无遮挡,在富人圈里,这种房子就是硬通货。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这个楼盘背后的开发商居然由一个央企新贵操刀——中国绿发。
这个房企没有保利、华润等名气大,也缺少厉害的豪宅产品背书,刚入局上海市场,就闯进今年房企销售额前20,能在如此内卷的上海豪宅圈有一席之地,背后定有玄机。
02
以“中国”开头的开发商屈指可数,细究绿发的历史,非常值得玩味。
许多人认为绿发的前身是鲁能集团,而鲁能是国家电网的子公司,然而其中内情并非如此简单,背后错综复杂。
鲁能集团成立于2002年,几乎与国家电网同期诞生,但当时与国家电网毫无关系。集团大部分股份(93%)由中国水利电力工会山东电力委员会持有。
虽然是电力委员会投资,但鲁能并未涉足电力业务,而是在接下来的20年内大举进军房地产市场,那个年代,有钱的主都不会错过地产投资。
2010年,鲁能集团的股权被划转至国家电网,这才正式成为国家电网的全资子公司。鲁能一路狂奔,在2017年达到高光时刻,地产销售额高达893亿元,位列行业前20名,距离千亿房企一步之遥。
越是疯狂,越是离毁灭越近。彼时房地产由热转冷,鲁能高位接手了当时所谓的“优质地块”,轰出一个又一个的地王,有些地块甚至囤积了十余年未开卖,财务立马紧张,犹如撞上了南墙,第一次被中国的房地产教育了。
很快,第二次打击来了,国务院一纸“退房令”,要求央企全面退出房地产,仅保留16家具有房地产主业资质的央企。由于鲁能未在名单内,只能退出房地产业务,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直到2020年,鲁能突然重出江湖,中国绿发将鲁能集团的100%股权收之麾下,换个主体再战地产。
03
这次重新出征,绿发展现了势在必得的决心。
首先是资金,挖了一下中国绿发的股权,背后是中国诚通、国家电网、中国国新三大央企持股,并且把自身的注册资金增至400亿元,要知道万科的注册资金也才110亿,去年更是豪掷100多亿摘下上海黄埔滨江地块,上面用真金白银在支持绿发。
其次做强自己的护城河——“绿色地产”,打从进入地产圈,打造了不少知名的酒店度假村等文旅项目,比如长白山华美胜地、千岛湖华美胜地,还有大连金石滩鲁能希尔顿酒店,上海艾迪逊酒店低碳改造等。
过去开发了196个地产项目,得到了100%的绿色建筑认证,把“绿色发展、低碳建筑”等标签深入人心,撕掉以前“鲁能”只做刚需的旧标签。
那靠这些,绿发真的能在高竞争力、市场化的房地产圈混到头部吗?
这个暂时难下结论。
首先标榜绿色地产的开发商不在少数,从最早的当代置业,朗诗地产,到后面的央企金茂等,都是以科技住宅著称,产品经受过市场考验,比如金茂府就有自己的受众,这对于“新人”绿发来说,都是直接竞品,品牌的沉淀需要时间。
其次,有丰富的现金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到招揽地产的人才,特别是在万科、绿城等头部房企操盘的经理人,无论是营销造势,还是对受众的理解,央企还是需要多学习民企的活力,尤其是在行业下行期。
结语
平心而论,绿发能闯进今年上海市场销售额前20房企,多少有些赌对了的成分。
在房地产领域,相较于招商、保利、中海、华润这些树大根深的头部地产央企而言,绿发一时还难以望其项背。
不过,绿发作为后来者,甚至可以说是后地产时代才开始发力地产的央企,也比之少了很多过往的包袱和枷锁。
以炸天团的外部视角而言,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备受瞩目的第四代住宅正向着我们款款走来,绿发作为以绿色背景成立、拥有央企雄厚实力的后来者,完全可以另辟蹊径,跳过当前的产品竞争,直接在第四代住宅上发力,成为引领新时代住宅的执牛耳者。
的确,后来者绿发最有这个资格,相信也会有这个实力,但就看绿发的操盘手们有没有这个魄力了。
关注 大爆炸 运气 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