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育才做出的贡献有多大呢?朝鲜战争结束后,刚回到老家没多久的杨育才,就接到了朝鲜主席金日成来访中国,在济南点名要见他的消息。
毛主席在北戴河观看京剧《奇袭白虎团》汇报演出的时候,聊起了杨育才最近的情况,觉得他职位太低,亲自给他升职。
每一位英烈的事迹都应该被人熟知,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这位获得“特等功”的传奇军人。
他就是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的主人公原型——杨育才。
坎坷不平的成长经历
1926年,杨育才出生在陕西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家中十分贫困,后来又失去了母亲,他为了维持生计,小小年纪就去地主家干活放羊。
在陕西的那个黄土高坡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男孩,他甚至还没有羊高,跟着羊群在奔跑,因为从小就经常爬上爬下,才让后来的杨育才练就了好身手,他跑得非常的快,像风一样,飞毛腿的外号也是由此时开始的。
在他们的那个时候,社会上很是混乱,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的人们,遭受的苦难更是数不胜数。
在杨育才13岁那年,为避免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他逃到了勉县张家河北山一带,为别人家砍柴、放牛、推石磨,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寒冬腊月的时候,他的身上还是穿着破破烂烂的单衣。
1948年,杨育才的父亲病逝,他在从外面赶回家处理父亲的后事的路上,正好碰到了上校团长阎锡山的部队在抓壮丁,杨育才向来都是老实本分的,哪里可以拗得过当兵的,就这样,他和许多人一样,被抓走充了兵。
杨育才去了部队上一段时间,他善于奔跑的优点很快就被人发现了,于是他们就安排杨育才去当了传令兵,合理利用他的特长为部队效力。
在第二年的四月份,阎锡山逃离了山西,杨育才所在的连队被解放军捉了俘虏,他才终于逃离的苦海。
因为他从小出身在穷苦人家,对于当地的军阀地主十分的痛恨,所以他见到打败地主的解放军,就仿佛见到了亲人。
在这样的心理促使下,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了解放军的队伍,从此他就再也不是一个小小的传令兵了,而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杨育才是一个心思机敏,行动灵活的人,他在作战的时候非常勇猛,每次都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在日常的训练中他也非常的积极向上,思想进步很是迅速。
1950年六月份,杨育才跟随部队来到了朝鲜作战,他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阵地防御战、巩固阵地战、战术反击战及夏季反击战役。
由于刚到朝鲜的时候,对地理环境不熟悉,上级决定成立一个侦察队,负责去侦察地理地形和敌人的动向。在选择侦察员的时候,连长把杨育才推荐了上去,说杨育才臂力过人,善使机枪,而且胆大心细,最适合做侦察员。
在同一年的十月份,杨育才担任了侦察连的副班长,在金城阻击战中,他带领着仅仅一个班的兵力,就把敌人1个连的包围进攻给击退了。
1952年九月份,杨育才又去参加了东线防御战,还有两次的反击小无名山,取得了很突出的战绩。
由于他身形威猛、胆大心细,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先后立下了三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他被战友们称为了战地“大力士”“小诸葛”和“飞毛腿”,很快成为了侦察排副排长。
被朝鲜大娘从死神手里拉回
曾在解放战争的时期,山东沂蒙革命老区就传颂着一段佳话:一位朴实善良的大娘,遇到了一个解放军战士生命垂危,然后她不顾一切把他带回家里面,用奶水救活解放军战士的事迹。
在几年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也出现了一位朝鲜阿妈救护志愿军战士的动人故事,他后来回忆说,“在抗美援朝战场,曾有一位朝鲜阿妈救过我的命,令我终生难忘。”
1953年3月12日的清晨,漫山遍野又增添了一层厚厚的新雪,杨育才踏着齐腰深的积雪在执行任务,他的手脚都已经被冻僵,再加上一天没有吃东西,浑身无力。
杨育才咬着牙坚持走到一个叫泉瑞里的村庄时,他才晕倒在了雪地里面。幸好一位朝鲜阿妈发现了他,赶紧把他背回了家,她用嘴含着一个个钮扣,软化了衣服,帮他解开了已经冰冻的棉衣。
又用嘴里的热气解开了鞋带,帮他脱下了皮鞋,杨育才已经毫无知觉,他的双脚被冻得像棍子一样地僵硬,不能用热水烫,也不能用火烤。
阿妈毫不犹豫地解开了外面的衣服,把杨育才的双脚抱入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来让他的双脚慢慢暖化。杨育才一觉醒来的时候,看见了阿妈熬红的眼睛,此时还在为他烘烤衣服,杨育才望着她慈母般的面容,不禁热泪盈眶。
是阿妈救了他的生命,是朝鲜人们用真诚的心救了他,杨育才把朝鲜人民给他的这份恩情与战斗友谊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英勇作战、拼命杀敌,以实际行动去报答阿妈的救命之恩!
夜袭白虎团荣获特等功
当时韩国的一支部队被称为精锐的首都师第1团。这个团于1946年组建,是最早在韩国出现的武装部队之一,士兵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被韩国人当作了王牌部队。享有"国防军主力"的美名,因此这个团也被韩国人称为所谓的“白虎团”。
杨育才任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此时的他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就是带领上一个侦察班,去捣毁南朝鲜军的“白虎团”团部。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个去执行“虎口拔牙”的艰巨任务,难度自然是非常大。杨育才奉命带领侦察班出发了,他乔装成“美国顾问”,12名侦察员化装成护送“顾问”的南韩战士,直击敌人内部。他们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历经千难万险直奔虎穴。
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迅速的穿过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越进一片片雷区。就在这时,前面传来士兵赵顺合急促的声音,“停下!副排长,我踩着地雷了。”
杨育才心里一震,压低声音急切地喊道:“其他人隐蔽,赵顺合,你把脚踩住,站稳,千万别挪开。”
杨育才趴在了地上,他用手小心翼翼地顺着赵顺合的脚,把铁板两旁的土扒了开来,地雷一点点地露了出来,这可能是一颗美式反坦克雷。
他不敢大意,又继续往下扒,最后他终于确认了这就是反坦克雷,赵顺合知道反坦克雷在低于180公斤的压力下是不会爆炸的。在杨育才的指示下,赵顺合快速地抽出了脚。
因为知道附近有地雷,他们一行人前进的脚步慢了下来,他们慢慢地摸索着前进,就在这时,前方传来了流水的声音,杨育才心里十分欢喜,敌人是不会把地雷埋在水沟里面的。
他立即发出命令:大家顺水沟往上爬。战士们都接连跳进了水沟里面,加快了前进步伐。
在走到三南里附近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走公路,杨育才观察了一下侦察班的行进情况,发现了在队伍的尾部有个人走得比较慢。他数了一下人数,加上他自己,队伍的人数变成14个。
杨育才没有打草惊蛇,他跟旁边的韩淡年说了一下这个情况,韩淡年慢慢走到队伍的后面,三两下就缴了那个人的武器。
经过他们审讯后得知,这个人是南朝鲜军队的一名逃兵,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便跟在他们的身后跑了半宿。
就这样,他们轻而易举地就从那人口中,得知了“白虎团”团部的准确位置,以及装备情况、人员数量和当晚的“口令”。
在他们得到这些情报之后,队伍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几道关卡,直接奔向了敌人的指挥部。
在走过了几道山之后,他们发现在一个开阔的山沟里面,有一连串的汽车灯光在闪着,他们发现了原来是许多的韩军正在装卸货物,其中有一些韩军在车的周围抽烟聊天。
杨育才立马拿出了地图,经过反复的确认,确定了这里就是敌人的团部所在地。于是他们决定趁着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立即发起进攻。
敌军在受到我军的突然袭击的时候,一瞬间不知所措了,全部乱成了一团,有的人在四处逃跑,有的人直接爬到了汽车的下面。
杨育才立刻带领侦察班,迅速的跃过外围的铁丝网,向着敌人的指挥所直接冲了过去,他们动作迅速,直接打了敌人个措手不及。
结束战斗后,他们进到了一个比较宽大屋子里面,在里面的墙壁上挂满了地图,上面还标记着各种记号。地上和桌上都在乱七八糟地堆积着一些手枪、军帽、肩章、衣服等。
战士们把中间画着虎头、旁边写着“优胜”字样的旗帜一把扯了下来塞进了包里面,这就是韩军“精锐”首都师第一团——“白虎团”的团旗。
他们仅仅用了十分钟就结束了这场战斗,圆满地完成了此次的突袭任务,为金城反击战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3年10月13日,杨育才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记为特等功,1954年又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同时,杨育才所带领的侦察班荣立集体特等功,获得了特等功奖旗一面,上面写着“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
1999年5月,这位身经百战,从无数战争中走过,对中国人民无私奉献的英雄,最终还是因癌症医治无效离世,享年73岁。
英雄虽然逝去,但是他留下的这种精神会一直流传,永远在人性的深处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