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苏军出动了百万大军,陈兵黑龙江沿岸的中苏边界,扬言要入侵中国。我国领导人再次之前未雨绸缪,于当年5月份就召开了相关会议的讨论。至1969年8月27日,中央政府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全国人民防空领导机构,全国随即出现了修建防空工程的高潮,许多中央领导人多被疏散,城市人口大量疏散至乡村。全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与此同时数十万解放军向我国东北的中苏边境集结,将士们枕戈待旦,空气中都弥漫着火药味,大战似乎一触即发。最终还好是虚惊一场,那么这次到底为什么令我国如临大敌,全国一级战备呢?这个说来话长,细讲的话,就要从我国和苏联的关系说起了。
(毛泽东和斯大林)
中苏甜蜜时期
民国时期,也就是1919年,那是后苏联刚刚建立,还比较苏联,叫苏俄。苏俄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这次十月革命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决定性意义。随后苏联成立后,共产国际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分支,自然也受到共产国际的管制。当时中国共产党对于共产国际还是相当信任的。
在这期间,共产国际依照苏联革命成功和法国无产阶级大革命的经验来指挥来发展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并派去了共产国际的顾问”李德”,但是最终因为这一系列的措施不符合中国国情而进一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由此,中国革命在经历长征和遵义会议后,有了自己的思想。
(红军过草地图片)
在抗战时期,苏联对于中国给予了极大的援助。苏联为当时的国民政府提供了800多门火炮,和81门坦克,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枪械。并且,苏联还支援了大量飞行员,因为当时苏联并未对日宣战,所以苏联飞行员都是以中苏志愿航空编队的名义作战的。尤其是抗战末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将70万关东军彻底击溃。可以说,抗战的时候苏联对于中国的抗战事业有着很大的贡献。
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苏联对于支持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摇摆不定,一方面苏联高层默许将当时苏军收缴的关东军的武器给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却在国际社会上公开支持国民党。直到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苏联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天下已定,才着力修复与我党的关系。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苏联第一个承认了中国,并且向中国提供了一亿美元的低息贷款用于中国发展工业,同时派出大量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来到我国支援建设。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派出教官帮助我国训练飞行员,并为中国和朝鲜提供了大量武器。同时也派出专家帮助我们研制核武器,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为“中苏蜜月期”。
(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
中苏分裂与对抗时期
好景不长,苏联领导者斯大林去世后,他的继任者赫鲁晓夫是个强势的人,他急于让苏联获取更大的国际霸权。由此开始,苏联开始急于控制中国,就像控制那些东欧国家一样。提出帮助中国建设军用天线,这个东西一旦建成,那么苏联就可以偷听到我国军事机密。
(赫鲁晓夫在视察)
还提出在东海建设联合舰队。但是我国当时百废待兴,只有几条缴获国民党的小型军舰。自己也没有能力去建设舰队。也就是说,联合舰队一旦建成,我国对于苏联则毫无海防可言。苏联军舰可以在我国沿海畅行无阻,并且威胁我国沿海城市的安全。所以我国断然拒绝了苏联的这一系列无理要求。
(苏联士兵在接受检阅)
苏联步步紧逼,我国在原则问题上毫不退让。中国的问题只有中国人能做主,中国的发展也只能是由中国人民说了算。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于是到了1959年,中苏彻底闹掰。1960年,苏联撤走了所有驻华专家,临走拿走了所有设计图纸。这让我国工业化建设一度遭遇困境。
与此同时,在1962年的的我国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苏联公开支持印度,甚至向印军兜售军火,并且叫嚣着解放军不是印军的对手,但是印军和解放军一交手,被我军战法打的摸不着头脑,两小时损失3000人,解放军甚至一度打到了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只有300公里。这让苏联再一次看到了我国的军事实力。这也是后来苏联忌惮解放军实力迟迟没有入侵中国的原因之一。
(在接受检阅的解放军)
不仅如此,苏联要求我国偿还当时的贷款。此时正好是我国全国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国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节省每一粒粮食,即使饿死,也要上交粮食给国家。我们国家自己国家爆发着饥荒,还勒紧裤腰带还粮食给苏联。这导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很多人吃树皮、草根、观音土,被饿死。我国终于于1965年还清了所有欠款。
中苏关系导火索——珍宝岛事件
1969年3月到9月,苏联先后三次派兵侵入珍宝岛,因为我军有所准备,所以苏军三次进攻均被挫败。珍宝岛事件是中苏矛盾长年累积的结果,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苏就一直有领土争端。在中苏蜜月期时期,双方因为比较和气,所以边境冲突不那么明显,双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随着中苏关系不断恶化,珍宝岛的归属问题,就提上了日程。
其实早在1964年,中苏双方就已经对于珍宝岛领土争端进行了谈判,但是谈判结果赫鲁晓夫并不满意。于是中苏双方在边境线上不断摩擦。1964年到1969年,因边界问题造成的摩擦多达四千余起。1969年3月,苏联悍然派遣几百名士兵登陆珍宝岛夺岛。但是我边防部队战士在营长冷鹏飞的带领下,占据有利地形,利用机枪、手雷、地雷等尽可能杀伤苏军,一次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在训练的解放军士兵)
事后根据统计,苏军阵亡230人,我军阵亡71人。于是,苏联恼羞成怒,在珍宝岛冲突期间陆续向中苏边界派遣百万大军,我党也针锋相对,部队开始向中苏、中蒙边界集结,全国内大建防空洞,国家将工业工厂转移,城市居民外迁,中央领导也都被疏散,中央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似乎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苏联领导人勃利日涅夫一边大举集结军队,一边又叫嚣将会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苏联还向美国喊话,要求美方不要插手此事。其实按理说,苏联和中国都是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现在中苏双方互掐对于美国更加有利才。所以美国并未对此事立马做出表态。
(1969年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处于国际社会孤立无援的状态。要知道,苏联当时的坦克数量高达两万五千辆,陆军战力世界第一。如果战争爆发,我国东北和华北平原都极大的有利于苏军机械化部队行军。苏联的钢铁洪流将难以抵挡,侵占东北和华北平原。形势危急!
(1969年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毛主席巧计退苏军
对于这种情况,毛主席召开中央领导层会议。毛主席对于此事做出了批示:一方面,积极动用外交手段,尽量避免这场战争。同时另一方面,各大野战军奔赴前线,全国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并公开向苏联喊话,如果苏联入侵中国,中方将会不遗余力血战到底。如果苏联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中方也将会使用核武器对于苏联进行还击。中国将血战到底,绝不投降。
(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演讲) (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演讲)
苏联一时间被中方这种强硬的态度镇住了,其实苏联入侵中国,也不大有把握,之前的举动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苏联在中苏边境集结的百万大军,实际上只有四十五万左右,并且还是二流部队。因为苏联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欧洲,一线部队都在守着欧洲了。倘若此时举兵攻打中国,苏联必定国力消耗巨大,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势反攻东欧怎么办?
(红场阅兵的苏联士兵)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对于苏联武力威胁所采取的行动也传到了美国那里。美国却一反常态的支持中国,就这样,在朝鲜战场上打的你死我活的两个国家,居然再次站在了统一战线上。要知道上次统一战线还是二战期间。这给了苏联一个极大的震动。
为什么美国愿意帮助我国?其实很简单,周总理奉毛主席的指令给美国方面做出做出回应。一句话点明了这里的其中缘由。其实当苏联宣布入侵我国后,美国政府立即召开会议,期间不少人觉得苏联和中国互掐是一件大好事。所以当时美国政府并未对于此事做出任何回应。但是收到中国给美国对于此事的回应后,美国总统尼克松不觉背后一凉。
(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
中美一心制苏联
中方回应指出,中苏之间大战必定牵扯核战争。中苏双方都有核武器,万一打起来,核战争必然爆发,这样一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约不可避免地会被卷入核战争,或者是受到影响。尼克松和美国高层深思后,最终经过商量后一致决定。对于苏联入侵中国一事持坚定的反对态度。
其实,除了核战争会影响到美国之外,美国还深知一个道理,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美在二战期间是盟友,现在却是敌,但是现在中国和苏联已经闹翻,是不是此刻把中国再次拉为盟友?因为毕竟美国此时的主要敌人仍旧是是苏联而不是苏联,为了牵制苏联,美国此时在亚洲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对苏联进行牵制,中国就是最好的选择。
(70年代的解放军士兵)
再者,苏联国力远胜于中国,万一苏联占领了中国,那么社会主义阵营就会进一步加大,形成铁板一块,对于美国更加不利。综合这一系列的原因后,尼克松拿着这些原因说服了国会,最终对于此次中苏冲突,站在了中国这边。美国这一举动给了给了苏联巨大的压力。
美国的这个态度让苏联彻底丧失了最后一丝抱有入侵中国的幻想。此时的苏联完全没有了当时扬言侵占中国的傲娇,因为现在宣战,就等同于和中苏两国共同宣战,就会彻底把中国推向美国。这对于苏联是极为不利的。再者,中国不弱,地广人多,军队数量和战斗力更是相当乐观,在抗美援朝期间更是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的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朝鲜战场上中美双方谈判)
最重要的是中国也有了核武器,此刻宣战,必将给美国可乘之机。在深思熟虑之下,勃列日尼夫最终决定放弃攻打中国。最终,苏联主动派出代表对于中苏边境问题交涉,最终这一事件和平解决。但是中苏两国的边境问题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完全达成一致。
同时尼克松决定要私下里和中国缓和关系。这也就有了后来的1971年的基辛格访华以及后来的尼克松访华。在美国与中国正式建交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在美国控制下的北约国家纷纷和中国建交,也正是此时期,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以压倒性的票数,加入了联合国,正式夺回了被台湾窃取的联合国合法席位,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其实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当中,尤其是建国初期,我们国家能够一次次的躲避战火,并且飞速发展,毛主席功不可没,现在,我国经济军事力量在全世界已经稳居全列,但是仍旧是以德服人,止戈为武,不失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