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飚这个名字,担得起传奇两字。要论武艺,只有被称为“少林派”的许世友可以跟他一较高下;要论经历,他从一个罢工的小童工一路成长为出色将领,还曾在多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而且在长征这条艰难道路上,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些耳熟能详的重大战役中都有他冲锋陷阵的身影。被战友戏称为“耿猛子”的耿飚,究竟有哪些传奇故事?
耿飚
小小年纪罢工,早早参加革命
耿飚的一生几乎都在为革命做贡献,小小年纪就参与了工人运动的罢工。
湖南醴陵,是耿飚的家乡,更是他开启革命斗争的地方。1909年8月26日,耿飚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降生让父母欣喜的同时,又弥漫起一股担忧。家里都是种地的农民,日子过得很是清贫,等到耿飚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分担起了养家的重任。
他不得已早早地放弃了学习,但是却接受了另一种“教育”,那就是武艺。虽然在学习上有所落后,但是由于父亲曾经习武,耿飚在学习武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耿飚的父亲曾在清兵营中接受过很长时间的训练,对武术、马术、战术等方面都有丰富的见识和经验。传承了父亲衣钵的耿飚,习得了一身好武艺,也为他将来参加战役奠定了基础。
民国时期的矿场
当时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耿飚的父母不得不去长宁逃荒。那里有一座名叫水口山的矿场,夫妻两人就带着小耿飚一起去那里干活,一家三口靠挖矿谋生,年幼的耿飚就在矿山里做着敲砂的工作。
矿山里黑咕隆咚,耿飚一家的生活仿佛也见不到一丝光亮。矿山里获益的哪里是他们这种底层人民,而是那些“喝人血,吃人肉”的资本家。在矿山里工作的农民过着勉强可以温饱的日子,每天却要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耿飚在当时还是个童工,他每天勤勤恳恳地敲砂,虽然受尽资本家的压迫和折磨,但是他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苦难并没有瓦解他的意志,反而磨炼了他艰苦奋斗的毅力。
毛泽东
很快,受尽苦难的一家三口就迎来了转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湘区委员会到水口山开展了工人运动,他们积极地宣传马克思主义,鼓励工人进行罢工。看着台上的党员滔滔不绝地说着这些陌生词汇,耿飚越来越好奇,特地让舅舅给他解释了一遍。没想到他一听,就被马克思主义吸引了,他心底升腾起一颗救国救民的热切期望,并且做出了实际的行动,积极加入到了罢工斗争里。
在党的教育熏陶下,他不知不觉间提高了阶级觉悟。1925年,耿飚正式加入了共青团,成了一名“小”革命人。又过了一年,湖南各地区爆发了大面积的农村大革命,这时的耿飚就被派到了自己的家乡,帮助农民开展革命。革命过程中他身先士卒,不顾自己的危险,给人民树立起了好榜样。
耿飚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一直为人称道,1928年,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红军时期的耿飚
军营里的老师,战场上的“耿猛子”
1930年,此时的耿飚担任着醴陵游击队队长的职务。他带领着队员们一起投身到了红军的队伍中,经过编排分配后,他成为了红九师师部的侦察参谋。
正式加入红军后,他亲身经历了龙岗大捷这场真实的战争。虽然打赢了,但是自己队伍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他们虽然能够拼抢拼刺刀,但是队伍却缺乏灵活性,不会借用地势击退敌人,也辨认不清标志,甚至就连进攻都没有个合适的路线。红九师的师长徐彦刚很重视这个问题,思来想去,他决定派耿飚去整治一下这个问题。
这时候的耿飚还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对这个重要的任务他不是很有信心。好在师长给他吃了个定心丸,只要他尽自己所能就好。
1938年,耿飚、莫文骅、肖劲光在延安
就这样,耿飚当成了红军队伍中的一名“老师”,不仅要管他们的军事训练,还要辅以一些文化知识。在他的训练下,营地里每天都充斥着响亮的报数声还有整齐的步伐声,听起来铿锵有力,响彻山林。
比起训练,“文化课”才是个难题。队里的战士们认字的很少,耿飚只能先教给他们简单的,然后逐渐延伸到困难的。遇到实在解释不清楚的或者不懂得,耿飚就带战士们实地考察,这样就好记多了。一来二去,交给耿飚的这个任务也算是完成了。
等到上级来检验的时候,红九师俨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了。就连战士们也经常会跑来跟耿飚说,教给他的知识都用上了。
1949年,赵兰香、耿飚在太原
在军营里耿飚更像一个老师,但是走上战场,他瞬间就变成了战士们口中的“耿猛子”。他加入战斗后总是以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奋力战斗,就连自己的腿受伤了都浑然不知。反倒是声嘶力竭地指挥部队进攻,直到击溃敌人后他才察觉到疼痛。
在耿飚的战斗生涯中,最经典的莫过于强渡乌江了。
1934年底,耿飚所领导的第四团接下了强渡乌江这个棘手的任务。这场战争来得十分紧迫,林彪下令让耿飚立刻发起进攻,渡过乌江。时间紧迫,耿飚只争取到了一点时间,他快速地观察地图制定了计划。
他给出了一个四步走的方案,先是侦察乌江附近的地形以及敌人的守备力量。然后控制渡口,借此保证后续行动的实施,再就是进行架桥工程,最后扫清外围后,迅速保护中央部队跨过乌江。
强渡乌江 画作
虽然计划制定的仓促,但是耿飚却已经发挥了自己最大的能力,并且得到了预料中的回报。直到架桥之前,计划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难就难在卡在了架桥上面,耿飚急得团团转,亲自向工兵连过问情况,但是仍然没能规划出一个合适的方案。
工兵连的士兵也都愁容满面,一见耿飚来更是紧张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大气都不敢出。部队里架桥的专家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耿飚一看这个情况,给大家下了个军令状,这个桥不是能不能架,而是必须架。
耿飚其实也考虑过不架桥,船渡乌江的问题。但是这样一来,就不好对部队进行掩护,而且速度也会非常慢。况且现在架桥的材料也不足,而且座船也没有足够的船只,都被敌人破坏了。部队里的战士也都想法子,递上来的意见接连不断。直到有个战士说,可以用竹筏划过去。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实验,而且竹筏制作简单,材料易得。
红军强渡乌江的渡河点
就在这时,有个战士突然说把竹筏连起来不就是个浮桥了。耿飚一听,的确有可行性,高兴地给了那小子一拳。随即他立马考虑了竹排浮桥的问题,并且汇报了方案。浮桥很快架好,就连毛泽东也称赞真了不起。
乌江这个难题,到了耿飚这里,最后也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许世友以武会友,耿飚淡然拒绝
耿飚漫长的红军岁月中,除了在各种大小战役中大显神通外,他的一身武艺也不容忽视。
1935年6月,红一与红四方面军在两河口会面。本来大家会面都挺高兴,但是耿飚的骡子却在这时候失踪了。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坐骑是个问题,于是他就带领几个战士,去草原上碰碰运气。
网络图片 非本人
没想到这一碰,还真看见了几匹好马。这些马体格强壮,倘若能驯服成战马也算提高战斗力了。但是马可不好抓,一跑起来更没影了。耿飚因为练过武的原因,在马往前奔跑的时候,眼疾手快地抓住了马尾巴,趁着马后半身往下坠,一下就翻了上去。
然而上去了之后,却没有什么可以借力的地方。马一跑一甩,耿飚就被甩了下去,成了个泥人。这样一来,他的倔脾气也被激发出来了,下定决心要驯服这匹马。于是一人一马,你来我往,整整过了一天,终于是把那匹马收入麾下。
耿飚的名声很快在两军中传扬开来,他年纪轻轻不过26岁,就已经有这般水平,精通武艺的许世友对他来了兴趣。许世友和耿飚一样,都有一身好武艺而且他还是少林出身。
许世友
两人很快见了面,一起在操场上散步,一路上相谈甚欢。等耿飚提及自己的习武经历时,许世友立马来了兴致,撸起袖子就准备跟他干一架。许世友把这叫做“以武会友”,周围的人看有热闹,都纷纷凑到了操场,期待着看一场武术大战。
但没能想到耿飚却拒绝了,在他眼里,不管谁打了谁,都抹了面子,双方都不好看。况且南拳北腿,打都不一定打起来。于是他提议让许世友自己来一套,展示一下少林功夫。听到耿飚这么说,他倒也没推辞,利落地打了一套拳法。
许世友
看着许世友打的虎虎生风,颇有气势,耿飚眼里透露出由衷的敬佩,两人也因此互相欣赏起来,虽未能比试拳脚,但却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以武会友。
不得不说,身为老一辈革命家,耿飚是个“矛盾”的结合体。他在战场上化身“耿猛子”,无所畏惧,但却并不是一个只会冲锋的莽夫,而是一个有勇有谋又极具革命精神的指挥者。在战争以及其他事物上,他又是一个粗犷与细腻的结合体,他做事大胆,独当一面,但是又思虑周全,把握细节,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