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在秘鲁首都利马见面了。这是两国现任最高领导人第三次面对面会晤,也是2024年美国大选后首次中美元首会晤,还是拜登总统任上的最后一次,自然成为APEC峰会期间举世瞩目的大事。怎样看待这场“告别会晤”,中美关系又如何“辞旧迎新”?
从巴厘岛到旧金山再到利马,中美一直探寻新时期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
一
特朗普胜选了,但2025年1月20日才正式就职,所以拜登还要当两个月的总统。对中美关系来说,这两个月至关重要。要知道,美国上一届政府就是在执政末期加紧对中国甩锅攻击,企图把新政府拖进一个对华强硬的烂摊子。蓬佩奥在下岗前最后一天上演“末日疯狂”,强行把“种族灭绝”的帽子扣到中国新疆头上。如此荒谬的指控,本届美国政府竟然照单全收,遗毒至今未消。
历史殷鉴不远。眼下,中美关系总体是稳定的,但消极因素还不少,一小撮极端鹰派的冒险冲动也现实存在。越是新老交替的敏感时期,中美就越要保持对话沟通的势头,确保两国关系平稳过渡。
2024年11月1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与当选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讨论交接事宜。
元首外交一直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指引,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则是宝贵的战略资产。两国元首谈一次,中美关系就稳一些。2022年巴厘岛会晤后,两国走出了佩洛西窜台导致的关系低谷。2023年旧金山会晤前后,双方恢复和新建了20多个沟通机制,中美之间的直航大幅增加,“五年五万”倡议让美国年轻人大开眼界,中国大熊猫在美国再次成了顶流,这些都是真实可感的成果。
国际社会也期待中美领导人坐下来、谈起来。世界已经够乱了,现在特朗普2.0的灰犀牛又奔袭而来,大家实在折腾不起,更不愿大象打架、小草遭殃。正因如此,中美之间任何企稳向好的信号都弥足珍贵,都是在给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从领导人个人因素看,两位元首打交道已经十几年,近四年就已三次面对面会晤,六次视频会晤或通话,彼此十分熟悉。拜登经常公开讲,他与中国领导人在一起的时间比其他任何国家领导人都多,两人会面时间累计长达数十个小时,还曾一起走过了2万多公里的路。
中国人重情尚义,讲究有来有往、有始有终,而这最后的线下会晤,则是两位领导人深入交流的一个机会。
当然,利马会晤的意义有很多,更重要的还是承前启后、展望未来。拜登时代即将翻篇,中美关系有哪些成败得失,又有什么经验启示?特朗普2.0时代即将来临,中国将以何种姿态应对,又会提出哪些指导原则?这些都是此次会晤的必答题。
二
中国人向来重视“温故而知新”。古人告诫我们,“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美建交已经45年,中国也与本届美国政府打了4年交道。美国人总说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但大道至简,国与国交往和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大抵相通:把对方当伙伴和朋友,关系就能搞好;把对方当对手和敌人,关系就要出事。
基于这个基本判断,中方在利马会晤中总结了“七点启示”,一是要有正确的战略认知,二是要言必信、行必果,三是要平等相待,四是不能挑战红线、底线,五是要多搞对话和合作,六是要回应人民期待,七是要展现大国担当。
“利马七点”,既归纳正面经验,又总结负面教训;既指明中美关系遭遇波折的病灶,又开出发展稳定的药方;既体现执政为民的立场,又彰显全球治理的作为。只要双方牢记这七点,中美关系就有望摆脱“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宿命,超越“新冷战”的现实困境,再次书写“吴越同舟”的时代佳话。
两个大国打交道,不可能没有竞争和矛盾,但重要的是双方发展关系的出发点和主观意图。中美关系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灵魂拷问,那就是美国能不能做到自己一向标榜的民主和平等,真心接受一个历史、制度、文化都不同于自己的东方大国发展振兴。
2024年11月,在中美元首利马会晤的前一天,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80公里的钱凯港开港。有外媒认为,中国领导人在中美元首会晤之前为钱凯港开港,充分展现中国在南半球的影响力和全球力量对比的演变趋势。
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方给另一方的恩惠,更不应该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掠夺。如果美国真的在乎民主和平等,那就至少要表现出对另一种文明形态起码的尊重,试着学一点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不要再用自己的道路镜像中国,用自己的价值审判中国,用自己的错误臆断中国。
历史告诉我们,中美完全可以求大同、存小异,彼此成就、相互照亮。21世纪初,我们联手打击恐怖主义势力,反恐合作一度成为中美关系的亮点。2008年,我们合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稳定了全球金融体系,也促使两国加强经济政策协调。2014年到2016年,埃博拉疫情肆虐西非,中美分别驰援西非国家的同时保持交流合作,中国的援助物资抵达利比里亚时,美国军人还曾帮助卸载运送。这些情景恍如隔世,但都是如假包换的事实。
2014年12月,中国第二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首次与在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任务的美军联合行动,密切协作,圆满完成任务。
历史也提醒我们,中美完全可能被裹挟、被绑架,恶性竞争、相互消耗。2019年,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关税战,让两国人民深受其苦,许多数据表明,关税最后还是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买了单。新冠疫情期间,美国鼓噪“中国病毒”甩锅推责,阻断了中美抗疫合作,对美国本身抗疫也造成了反噬。2023年,一个中国的“流浪气球”就让美国上下草木皆兵,导致双方交流对话一度停摆。这些往事不堪回首,却也是犹在耳畔的警钟。
历史更昭示我们,中美关系无论遭遇多少挫折倒退,最终还是要重回正轨。这既是古老的东方智慧,也是当今时代的大势、人民的呼声。
中国人主张“执两用中”,推崇“中和”之道,就是不能搞偏激、走极端,而要通过对话协商,找到最大公约数,实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地球就这么大,人类必须“同球共济”。我们这个星球,也正在从过去的二元零和向未来的多元立体演进,而这个“体”,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视频:电影《流浪地球2》中,李雪健饰演的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以“人类股骨”为例,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团结一致面对危难。
三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回头看,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走。中美关系不必回到过去,但总要迎接未来。
无论美国哪个党执政、谁当总统,中国对美国的政策光明磊落、一以贯之。中方在利马会晤中重申“四个没有变”,即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没有变,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没有变,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立场没有变,赓续中美人民传统友谊的愿望没有变。这番话,中国领导人不久前刚对沙利文讲过,现在又一字不落说给拜登,以后应该还会告诉更多人。
中国处理中美关系,向来是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道理很简单,中国不是为了争一时意气、谋一己之私、骗几张选票,而是对时代担当、对历史负责、为人民造福。做对的事情,千千万万遍。
而用历史的望远镜审视,中美两国长久地在这个星球上和平共存,不是谁的主观愿望,而是一个客观现实。既然是现实,双方就不能把脑袋埋进沙子里,而必须面对它、接受它。从“巴厘岛共识”,到“旧金山愿景”,再到“利马启示”,无论顺流逆流,中国一直在努力探索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近年来,越来越多美国有识之士也认识到,中美只有合作才有出路,为争议设置“稳定边界”至关重要。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直白地说,中美就像连体双胞胎,勒死对方的同时也会杀死自己。就连布林肯、沙利文等人都承认,在无限的未来里,两国都将共享同一个星球,需要找到稳定、和平共存之道。这些还远远不够,中美还要继续同向发力,把这个客观事实变成全社会的共识。
视频:2024年10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表示,不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就不会自取灭亡。
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们不知道,但还是要选择相信明天。中国人讲,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美国印在国徽上的格言“合众为一”,也蕴含着包容多元的梦想。在变乱交织的年代,中美应该相互治愈、利己达人,可以打打谈谈、谈谈打打,但一定不要幻想谁竞赢谁、谁取代谁。太平洋足够宽广,完全可以容纳中美。
特朗普2.0时代,人类来到新的十字路口,中美关系也换了新的背景板。“利马七点”不只是说给拜登,也是说给未来的特朗普政府,更是说给世界上所有追求公道正义的人们,希望美方好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