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解放时,陈赓来到了郊区的一个小村子,这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里面只有几十户人家。陈赓走进了其中的一家,登门探望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名叫饶思诚。不久之后,江西解放,饶思诚在陈赓的推荐下成为了省政府副主席,后当选为江西省副省长。这位老人是什么来头,为什么会得到陈赓如此尊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饶思诚出生于1882年的江西临川,家里条件十分艰苦,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相继去世,他只能跟随大伯生活,幸好大伯仁善,不仅将他抚养长大,还供他上了私塾。饶思诚十分感恩,在学业上也是非常刻苦努力,终于在21岁时成为了秀才。

但不久之后科举考试被废,饶思诚的科举之路也被迫中断,之后他便考入了省师范学校,又去了南京求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从事教育事业。他致力于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为此在家乡有了不小的名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进步的思想慢慢传扬开来,饶思诚虽然接受的是传统文化的教育,但在经历了社会的动荡之后,也早已有了反抗的革命思想,他开始积极参加地方运动,并且不断地向同学们传达革命理想。饶思诚当时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为此成为了国民党的区常务委员,与当地的军阀和封建势力作斗争。

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国民党单方面撕毁了合作协议,对此饶思诚十分愤慨,他并不赞成蒋介石的主张,于是参加了南昌起义,希望为革命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当时他的上级就是陈赓,为此两人成为了好友,虽然起义失败,大部队也撤离了,但饶思诚却没有离开,而是回到了临川,继续在中学教书。期间他从不曾忘记传播革命思想,就是希望以后的孩子都能心怀祖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都说饶思诚太傻,毕竟他已经在国民党做了高官,只要他和共产党划清界限,必将前途无限。但对于饶思诚而言,自己的信仰不能崩塌,否则也对不起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就这样,他回到了家乡,继续从事自己的教育事业,也算是为国家尽一份力。他的身体非常不好,根本上不了战场,这也是他当时没有跟大部队离开的原因之一,而他能做的唯有向更多的人传播革命的思想,让更多人有志之士都加入革命队伍,团结一心去实现国家的新生。

1949年,陈赓带领部队解放了南昌,他也再次见到了饶思诚。知道他身体不好,生活也过得十分艰苦,于是拿出了两百元,想要改善他的生活,但被饶思诚果断拒绝。之后江西省人民政府筹建,陈赓便推举他担任了省政府的副主席,后来他还曾两次当选副省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饶思诚将留在身边的孩子送上了战场,他还到处动员身边的人,鼓励他们让自己的孩子也加入到保卫国家的队伍中去。为了支持国家,他甚至将妻子的遗物都捐献了出去,只希望可以为前线的战士们尽一份力,哪怕只能买一件棉衣,那也是值得的。

1958年,饶思诚旧病复发,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之前,他让家人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都捐给了国家。不少人都劝他不要太实诚,留点给自己的子女,但饶思诚并没有答应,他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自食其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功。饶思诚病危的时候,儿子正在接受组织上的审查,可能他早已意识到了儿子的问题,觉得有愧疚于国家,才会决定捐赠自己的所有积蓄,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饶思诚终其一生都在为了国家事业而奋斗,让他遗憾的是,儿子饶漱石并没有继承父亲忠贞的革命精神,在成为了党内的正部级高干之后,他和高岗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反党分子。1954年,他们的阴谋被组织披露,1955年被开除党籍,十年后,饶漱石被判处了14年的有期徒刑,于1975年去世,终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