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小说的整体设定,《红楼梦》的创作来源,是通灵宝玉经历并记载的一段富贵兴衰。整部小说,通灵宝玉都贯穿其中,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而小说中的通灵宝玉,是由女娲石幻化而来,在小说一开篇,相当于《楔子》的位置,作者化用改编了一段女娲补天的故事,原文道:

“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作者心口胡诌的一段而已,除了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通篇小说读下来,丝毫看不到作者有因怀才不遇而愤懑的意思,那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

而且,通灵宝玉贯穿于整部小说,这与女娲石又有什么关系呢?

事实上,如果我们搞不懂通灵宝玉的意义,那作者前面所杜撰女娲补天的故事就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完全可以用东胜神洲傲来国上的那块灵石来取代它,而对整部小说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想要搞清楚女娲石的含义,就要先弄清楚这块女娲石的来历,《淮南子·览冥训》记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从神话传说的大背景上来说,这首先讲的是一个“与天斗”的故事,天道有缺,四极不正,颛民不安,所以女娲才要炼五色石来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放到作者所在的历史背景之下,则引用这一传说的矛头则直指当朝,十分隐晦却又不容质疑的指责了当时的皇帝,按照我们的考证这个皇帝就是雍正

这是其中的一层意思。

另一层意思,传说中的女娲石为“五色石”,而其真正的颜色应该是以红色为底色,周身覆有五彩纹饰

晋人邓德明《南康记》一书,有对女娲石的色彩外观描述,曰:“山石红丹,赫若彩绘”

而由女娲石所幻化成的通灵玉,也是一块红色的玉,周遭覆以五彩纹饰,可以说是一个迷你版的女娲石。贾宝玉的名字也是从这里来的,因为通灵玉只是一个缩小了的女娲石而已,它本质上还是一块石头,所以叫作“假宝玉”。

女娲石有“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根据脂砚斋的批语,分别照应正十二钗和副二十四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陵十二钗的总数虽然不止三十六个,但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名册,就只有正册、副册、又副册,所以正十二钗加上副二十四钗,就可以代表整个金陵十二钗。

也就是说,女娲石照应整个金陵十二钗,又或者说,女娲石就相当于整个金陵十二钗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不管女娲石还是通灵玉,从外观上来看都是一块红玉

而金陵十二钗的诸多女子,都是绛珠仙草的众多化身之一而已,根据脂砚斋的批语,“绛”字点红,“玉”则直通,所以绛珠仙草就是红玉。

也就是说,女娲石、通灵宝玉、红玉、林黛玉、金陵十二钗其实都是一回事。

这诸多元素背后所隐射的其实都是同一个人,此人的乳名叫作“红玉”,大名叫作“香玉”,是曹雪芹一生挚爱之人。

所以,小说中的通灵宝玉之所以和贾宝玉形影不离、休戚与共,是因为通灵宝玉就是林黛玉——即“香玉”的化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小说中贾宝玉的前身为赤瑕宫神瑛侍者,“赤”就是红,“瑕”能拆出一个玉字来,“赤瑕宫”其实就相当于红玉宫

而所谓的“神瑛侍者”,其实就是神玉侍者,这里的“玉”指的自然是通灵宝玉,也就是红玉、“香玉”、林黛玉。

作者自诩为红玉宫神玉的侍者,实际上就是把守护“香玉”作为毕生夙愿,作者的字字血泪也就是从这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