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中法在越南开战,在战争场上的清政府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这一年在近代金融史上发生的危机却鲜有人关注,后世人可能只会寥寥记得胡雪岩的破产。当时金融风潮中倒下的可不仅是他一人,危机过后整个上海的钱庄票号十去其五,其牵扯大小商人倒闭者不计其数,而金融风潮又使北京,天津,南京,扬州,杭州,宁波等地也发生倒闭风波,蔓延到了整个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民族资本亦受到沉重打击。

多米诺骨牌第一块

1883年金融风潮,在上年末已有显现,不过并不引人注意,因为每年末总有些小商号钱庄倒闭。1882年末倒闭的数量却比以前更多,但时人以为是常态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警惕。但到了来年一月份,一家名为金嘉记丝栈突然倒闭,却引起了多米诺效应。这家商号经营多年,规模不小也算是老字号,据闻欠了五十多万两白银。它的突然倒闭,导致与其相关联的四十多家钱庄,马上紧急收回贷款,并且不再发放新贷款。大家都知道商人做生意是需要银钱周转,现在有许多企业都是因为现金流不济而破产,那时也是一样。平时十个茶杯八个着盖子游刃有余,但只要没有现金流马上就会掀了摊子。由此钱庄惜贷断了很多商人的现金流,那些商号都因欠债相继倒闭。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有二十多家商号,欠债多则十余万,少则几千先后关门大吉。商号付不出欠款,那借贷的钱庄就收不回贷款,而下面的手工业者更拿不到货款。在连锁效应下损失的不仅仅是一些债务的金额,而是整个流通消费领域都受到波及。可怕的是,这次事件还仅仅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米诺骨牌开始了

地产大王的命运

上海开埠后,商业极速发展,其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50%以上。因此到上海建厂、开办钱庄、商号,金融也非常活跃,就导致了人口聚集效应。增长的人口和商业发展,使房地产价格也水涨船高。徐润从一个洋行的小学徒,成长为大买办,依靠其精准的商业眼光,搭准了房地产的脉搏,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产大王。到1883年其名下的地产达到三千亩以上,房屋两千多间,据记载其所有的房地产市值达两百多万两,此外还有股票等资产一百多万两,但他的公司负债却也有七成以上。也就是说支撑房产公司扩张的手段是借贷经营,而这些负债都由他一人承担。贷款项目来自于各个钱庄或个人债主手中,他则依靠这些贷款来经营各种产业。可想而知房地产上行时他可以坐收渔利,如果遇到固定资产下跌,那只能破产清盘。

恰好在这一年,中法战争开始。法国派出军舰封锁上海港口,各种法国会进攻上海的传言纷嚣尘上,房地产业自然受到沉重打击。再加上银根紧缩,金融业者停止放款,并追收旧款。徐润的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断裂,与之借款的22家钱庄一起逼债,不得已之下只能抛售产业以期清还贷款,他自叙最后仍“受亏八九十万两”。

徐润的破产虽让人唏嘘,不过是当时大环境下其中一个牺牲者而已,而其牵累的钱庄投资者,更加速了金融危机的广度与深度。唯可庆幸的是他与官府没有大的牵扯,这也是他后来能够东山再起的原因。而与之相比,另一个大商人的命运更让人扼腕长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时上海外滩

红顶商人的悲惨结局

有句话说“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一百多年后的人们对这位红顶商人仍然推崇。其成功的荣华与悲剧性的结局,就如唱词所说的那样,“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他前后半生对比,还真有种人生无常的感慨。

当时中国出口的主要大宗商品是生丝与茶叶,但是几年来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话说在1881年胡雪岩就开始以自己的阜康雪记钱庄为后盾,联合江浙等地丝商,用通过囤积生丝的手段,与洋商竞争国际市场的生丝定价权。他的家资在七十年代就有两千多万两白银,可说是实力雄厚。其名下钱庄银号更是官府的合作首选,自己有官职在身,又与两江总督左宗棠关系密切,也给了他挑战洋商的底气。

但是此时的生丝产地也并不是中国一家独揽,欧洲的意大利、法国,亚洲的日本都是国际市场的大户。特别是意大利的生丝产量与中国基本相当,可以满足生产商的需求。不过国内商人对此所知甚少,也为后来胡雪岩的破产埋下了伏笔。在1882年9月伦敦丝价每包16先令3便士,中国上海的丝价反超达到了17先令4便士,胡雪岩的策略达到了效果,如果这时候卖出他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

1883年中国生丝的产量因为气候虫害的原因,会比上一年为少,于是他决定继续加大订购力度,通过两年收购囤积的生丝高达15000包。但是意大利的生丝却迎来了丰收,虽然他的商业头脑依然灵敏,却对国际信息知之甚少。而外商早已通过电报得知生丝行情,并不愿也不会抬价买丝。最终胡雪岩不得不赔本卖丝,他以每包380两将2000包售与怡和洋行,以每包372.5两将13000包售与天祥洋行。以他卖出价格来计算,囤积的生丝直接冻结流动资金500多万两白银,这其中还不包括他亏损的数字。对比前面徐润的清盘资产来看是他的两倍还多,而以当年中国生丝的出口量来比较,他一人占比将近30%,真正的富可敌国。

但正是由于大量的资金冻结,波及到他名下各地的银号钱庄。而生丝损失严重的消息一经传出,各地钱庄遭到疯狂挤兑,资金链完全断裂。杭州的泰来钱庄首先倒闭,其后他在北京,镇江,宁波,湖南,湖北等地所开的钱庄银号相继关门大吉。受到他牵连的钱庄,仅上海一地七十八家倒闭六十八家,各大小商号停业三四百家,可谓是一片哀鸿。更雪上加霜的是,清政府把他撤职查办,并追缴亏欠公款,而各省官员又趁火打劫,胡雪岩也因此再无生机,此后几年都陷于典当资产清还亏空之中。

由此胡雪岩的破产把金融风潮推到了一个顶峰,波及京师内陆、长江南北。首当其冲的是胡雪岩名下钱庄所在地的城市,钱庄银号商栈相继开启了一波波倒闭风潮,物价上升,钱价下跌,市面一片萧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雪岩故居

原因及教训

很多人把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于中法战争,比如徐润就说导致自己破产的最大因素就是中法开战。但仔细分析胡雪岩的失败仅仅是因为战争因素?

从1877年开始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年年逆差,也就是说中国从以前的白银纯流入国变成了白银流出国,而这种状况将来会愈演愈烈。其中的原因一是因为国际银价的下跌,二是因为中国出口的茶叶与生丝价格也持续下跌。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丝茶占比达到70%以上,但是作为大宗商品出口国却没有定价权,国内业者生存艰难,利柄完全操控于洋人。所以才有了后来胡雪岩用生丝作为突破口,进行对定价权的争夺。这就是当时中国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下,造成白银流通短缺的原因之一。

当时的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贸易集散地,金融大都市。许多的企业都来到上海募集股本,有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还有各种中小企业。股票交易呈现井喷,各钱庄也涉及其中,或直接投资,或以股票取代财产作为质押物。由于对股票的追捧,那些钱庄、商号等把大量的流动资金投入到金融投机中,当时报纸也称“借资购股,趋之若骛”。有学者分析得出,股票所吸收的流动资金总额在千万两,而上海市面上流通的金额只有约两百多万两,这也是造成金融风潮的直接原因之一。而到了金融风潮越来越严重时,股票价格也跌到只有最高价的三分之一,这对脆弱的经济又是一次暴击。

在上海很多钱庄本可能只有几万,但其贷款发放可能会达到几十万,而这些钱从哪来呢。一靠外国银行,二靠山西票号。在这次风潮中这两者同样选择了撤资,这也成为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外国银行怕钱收不回来也情有可原,而实质上有着中央银行功能的山西票号也如此作为,没有发挥平息金融风波的作用,也正是当时清政府没有近代的金融意识的写照。落后就要挨打,不仅是政治军力上面的较量,经济层面上有着更多的较量。历史不能假设,但以史为镜的思想不能丢。

参考资料:近代中国的金融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