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是不是在所有人的认知里面,忠诚就是古代的主旋律,是不是认为所有的臣子都对皇帝忠心耿耿呢?如果你学过逻辑学,你就知道这其实是不符合逻辑,我换句话来说,如果你第一次见到皇帝,你会为了皇帝拼死守护吗?这是皇帝的魅力还是才能呢?其实更多的则是利益,说白了,他们演出效忠皇帝的样子,他们就能加官晋爵。换句话来说,如果没有俸禄和权力,你觉得他们还会效忠皇帝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帝

我就拿王朝更迭来说,如果百官真的忠诚于皇帝,那么司马炎怎么会轻而易举获得皇位呢?如果百官真的效忠于皇帝,那么朱温怎么那么容易篡唐称帝呢?如果百官真的心系皇帝,那么在煤山上吊的就不可能是崇祯和王承恩两人,说白了在历史上,群臣追逐更多的是利而不是忠诚。因此赤壁之战前夕,东吴群臣才会主张投降曹操,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失去封侯拜相之位。官渡之战前夕,曹操手下书信表忠心于袁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袁绍胜利后被重用。

我们就拿武则天称帝来说,朝中有多少人真的敢舍弃生命维护大唐呢?就连狄仁杰、张柬之等还不是成为武周的臣子。而且古代都是不讲忠诚的,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臣子如张仪一样可以选择值得以及效忠的君王,而且一旦有人才流失,这不是人才的耻辱,而是君王的耻辱。从齐国的稷下学宫到燕昭王的求贤若渴再到秦国的礼贤下士,这才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运行机制。而只有宋朝以后,才大肆宣扬忠君报国,臣子被逼得流离失所,人们不去指责君主,反而各种PUA臣子,这其实就是程朱理学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股文

然而更讽刺的是,这种道德绑架不仅没有拯救一个王朝,反而加速了这些王朝的灭亡。尽管有八股文的思想加持,但还是很少有傻子成为君主的牺牲品。尽管这期间统治者大肆宣扬忠君爱国,比如杨家将、薛家将等都是这时候在民间传播的,然后结果就是让岳飞成为了牺牲品,除此之外对这个王朝没有任何影响。在忠诚的加持下,种师道、宗泽、李纲等成为了牺牲品,戚家军在蓟州兵变中成为了牺牲品。

就连挽救大清命运的汉军都成为了口诛笔伐的对象,慈禧上岸第一事,先斩义和团。他们的忠心除了让自己家里白发人送黑发人之外,除了自我感动以外,根本没有一点好处。我想不通,什么样做贼心虚的人才会大谈特谈忠诚,什么样愚蠢的人才会相信忠诚。换句话来说,全天下有几个愿意为了亲情牺牲自己的生命呢?一个为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连自己生命都不敢牺牲的人,你奢望他们对你忠诚,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朝

其实我觉得一个王朝压根就不需要忠诚,如果君王励精图治,他们又何需有表现忠诚的衰落,如果君王知人善任因功授爵,那么就算群臣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会选择站在君王这边。秦国不谈忠诚,但大秦锐士所向披靡,东周君大谈忠臣,然而他的军队却不堪一击。魏国的魏武卒、赵国的边骑、明朝的戚家军和关宁铁骑为什么厉害,除了装备精良就是待遇优厚。而当明朝发不出军费时,再好的忠诚也会揭竿而起。

一个大肆宣扬忠诚的人,肯定是这个规则最大的受益者。如果断了他的收入和福利,他会比任何人都骂得凶。而有了报酬,即使好勇斗狠的义乌兵,也会成为所向披靡的常胜军。而忠诚是不能当饭吃的,换句话说即使王朝也是部落的升级版,而人们聚在一起不就是为了利益么。这就像人们聚在一块伞下挡雨,有人获得了伞的使用权然后鼓吹伞的利益高于一切,但却忘了:他们当初聚于伞下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淋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忠诚

这其实就像工作一样,老板跟你忠诚讲的再好,他996和扣工资也会让公司人员流失。相反如果它待遇好,那么员工自然就不会离开了,这也是国内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但外企托关系都进不去的原因。甚至在外国,一个人在一个企业干一辈子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里却变成了凤毛麟角,换句话:如果忠诚真的有用,那么怎么会变成这样呢?父子亲情是知恩图报,工作隶属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只有所谓的忠诚,是单纯的耍流氓,不是吗?换句话:我为什么要忠诚你,你能让我忠诚的闪光点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