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几年,有一个词频频火上热搜:中式美学。

听起来似乎很传统,但又很新潮。

关于中式美学,总有这样那样的各种声音。

但到底什么才是中式美学?它又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向着我们袭来?

本期谈心社,社长邀请到鲁迅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主任马克辛,和大家一起探讨中式美学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开教授身份之外,马克辛还是著名手绘艺术家,城市规划、建筑景观及室内资深设计师。

曾操盘过沈阳、大连、长春等多个城市公园、机场等地的景观设计,斩获诸多国家级设计大奖。

在采访中,他反复纠正当下人们的误区:

谈中式审美,不能只谈符号层面。

很明显的是,一种审美风格,总是首先与特定的符码表征联系在一起。

竹子、回形纹、中国结、对称结构……如果来到一间号称新中式装修的房间,却丝毫不见任何经典的中国元素,说这是中式美学,恐怕没有人会相信。

但马克辛强调的,则是另一种极端:

如果仅仅将各种典型的中式元素堆砌在一起,反而恰恰丧失的,就是中式审美本身。

在国内城市不断走向国际化和提升文化自信心的过程中,其实有过诸如此种的“笑话”。

比如各种雄伟壮丽,但又显得滑稽可笑的地标、建筑物,它们堆满了中式元素,但丝毫“不美”,往往被人列到“十大丑陋建筑”等榜单中。

在国力提高与社会转型中,很多城市迫切地想要向自己、向世界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形象。

但也因为过于迫切,很多时候导致不顾和谐,不顾逻辑,只剩下符号的随意拼凑。

马克辛也举例,自己曾经在十分靠北的寒冷地方,看到一处特色建筑,上面却布满了南方的植物,与整个城市的调性格格不入。

怪,太怪了。

并不是带有中式符号,就叫中式审美。很多时候,符号的堆砌,甚至带给人一种将中式审美强加给人的僵硬感。

但是,如果只是将中式符号处理得和谐一些,是否就能达到中式审美的标准?

也未必,因为在形式层面的背后,其实还有界定中式美学更重要的维度,比如民族情结、血脉基因、生活方式等多重角度。

其中,有一点显得比较突出。

马克辛认为,中式审美植根于传统文化中,但必然要面对一个现代化转化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往往蕴含这样一种社会要素:它能表达当下时代人们普遍的生活态度,符合人们特定的情感需求。

只有在这个尺度下,人们才能站在现在的视角,在当下节点定义到底什么是“中式审美”。

“那您觉得,什么特征能够概括,中式审美背后的生活态度和情感需求?”

马克辛提了三个字:

松弛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弛感,听来说似乎和中式美学并无关联。

但在马克辛心中,中国古典美学,其实尤其强调天人合一、与自然相和谐。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整体观,讲求物我两忘、浑然一体。而这种审美理念,在人身上的直接表现,就是松弛感。

古人喜欢遨游山水,悠然自得,羡慕进退自如,随心所欲。

陶渊明有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也有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松弛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内在蕴含。

而这种蕴含,与当下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其实非常契合。

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化程度加强,我们的生活节奏正在逐步加快。紧绷着的神经需要调剂,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它们“松下来”。

针对空间设计里的松弛感,马克辛举出了这样几个例子:

“从前很多中式设计仪式感过重,比如中轴必须有影壁墙,或者必须有巨型花瓶之类的吉祥元素,给人一种很‘拿架子’的感觉,不够让人放松,并且这样的空间排列,也已经不适合当下年轻人相对简洁的生活习惯。”

在他看来,设计应该以人为本,需要更符合如今时代人们的生活体验。

乃至于工作场合,马克辛认为也应该讲究轻松宜人。

“现在很多会议室都是严肃的灰色调,但其实放眼国际,许多会议室也可以很宜人、很有色彩、功能很健全,是一个大家共享的交流空间。”

他眼中所谓的中式美学,更多的是一种意境的塑造——

“尽可能地让各类人群,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受到内心的放松,幸福指数更高一些。我们越来越有共同的意愿——更多的人更愿意针对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幸福和轻松美感的心态,来建立我们的生活本体。”

同时,马克辛还联想到近几年人们对大理的好感度激增——

“去有风的地方。”

正是因为城市空间给人带来的紧绷感,而人们无法改变这种空间带来的感觉,于是干脆自己移动,到一个能让人松弛下来的地方,感受美的存在。

这本身就是一种自觉的审美活动。

因此,在设计产品、宣传品、场所等情景下,提倡中式美学的要旨,其实是满足人们的这种期待。

在达到符号与内涵平衡的同时,突出松弛感的内涵,而设计师要做到的,就是通过色彩、线条、空间排列等元素的精心排列,使其更为符合人性化的需求。

比如近几年流行的低饱和度“莫兰迪色”,以及追求更为圆润流畅的线条与简约的物品陈列,这些其实都已经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当中国设计更关怀人的舒适感,弱化特定形式,让人使用一件产品、介入一个空间时,能够产生舒适愉悦的感觉——

这本身也是一种中式风格的体现,是一种更为高级的中式美学,也是当下设计师们的设计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高级的中式美学,应当如何具体地落地到国人现实生活之中?

马克辛举了一则工业生产方面的案例。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1958年8月1日,第一辆国产红旗轿车诞生。汽车,起初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是以承载乘客、便捷出行为主要目的。

但如今,它同样还是一种美的载体。

在马克辛看来,这次的红旗天工08,就很好地承载了当下更为高级的中式美学——

它似乎没那么硬朗,没那么严肃,没那么“中式”。而是线条变得圆润流畅,在大气优美的外观之中,透露出的更多是灵动感、舒适感。

马克辛说道,这其实正是一种“松弛感”美学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时俱进的红旗天工08,在设计语言上更符合人性化的需求,没有各种强加式的传统中式符号,反而是用由内而外的松弛感,来直抵每一位驾乘者的内心,体现更为深刻的中式美学内涵。

流线型车顶、悬浮俯冲的姿势、灵动弧面、旗扬鹰飞尾灯。在大气的同时,红旗天工08的线条处理地灵动有型。

外观看上去,是松弛喜悦。

治愈系内饰色彩、环抱式悬浮中控、中控屏幕与扶手之间的悬浮式镂空设计,在红旗天工08车体内部,也营造出一种灵动的空间层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其中,是松弛享受。

灵动的外观线条,舒适的内部空间,也打造出了红旗天工08轻松愉快的全新形态——这些,是红旗中式美学的最新探索,也是红旗品牌的焕然新生。

“新红旗,让理想飞扬。”

如同这句口号所标识的,红旗天工08,正在新时代,用全新形态,继续丰富中式美学的内涵——

以人为本,愉悦随心。松弛感,在驾驶红旗天工08的每一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