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提干探家,看望同县战友,分别时我指了指他妹妹的衣兜!
甜美的风
2024-11-17 11:53山西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引言】
1980年春天,一纸提干命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探家路上重访同县战友,本想叙叙旧情,却因一个默契的指向,让我遇见了此生挚爱。
我叫杨光耀,1956年出生在河南省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说起来,我这辈子最大的两个转折点都跟当兵有关。一个是1974年我参军入伍,第二个就是1980年的这次提干。
记得那是1974年的秋天,我刚满18岁。那会儿在我们村能考上高中的没几个,我虽然成绩不错,可家里实在供不起,就早早回家种地。正巧赶上征兵,我就报了名。记得体检那天,我穿着妈妈特意给我缝的白衬衫,骑着邻居家借来的永久牌自行车,顶着秋日的朝阳去了公社。
在新兵连的第一个月,我认识了李建功。他是邻村的,比我小两岁,性格开朗,爱说爱笑。我俩都爱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常常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到半夜。
那时候部队伙食不错,一个月能吃上两次肉,每顿饭都有大白馒头。我俩都是农村娃,从小吃苦,这日子过得真是美滋滋的。
那会儿,我和建功在新兵连就表现突出,训练成绩样样拿第一。记得有一次野外拉练,我俩互相鼓劲,硬是比别人少休息了两次,第一个到达了终点。连长当众表扬了我们,还特意给每人加了一个鸡腿。
转眼到了1977年,我和建功都立了三等功。那年夏天,我们一起休探亲假回家。记得在他家吃饭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了他妹妹暖春。
那时她才17岁,扎着两条乌黑的麻花辫,穿着一件蓝底碎花布衣裳,腼腆地叫我杨大哥。她给我们端饭的时候,我注意到她的手特别小,端着大海碗显得特别认真。
那顿饭我到现在都记得,农村人待客一向实在,满满一桌子菜:红烧肉、清炒豆角、炖土豆、凉拌黄瓜,还有李大娘特意包的韭菜饺子。暖春一直站在灶房门口,时不时往这边看一眼,被她妈妈叫去帮忙才红着脸跑开。
1980年初春,我接到提干通知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告诉建功这个好消息。那时候能提干的不多,我们连队一年也就一两个名额。
我记得接到通知那天,指导员王德明把我叫到办公室,笑着说:"小杨啊,这几年你表现不错,组织上决定提拔你当干部。"
我一下子愣住了,手里握着那张薄薄的任命书,心里翻江倒海。那会儿提干意味着什么,农村人都懂,那是真正能改变命运的机会。我想起了从小嘴甜会来事的建功,心想这消息得亲自告诉他。
探亲假期定在了三月初。那时候正是春耕时节,我收拾了点城里买的点心、肉罐头和几尺布料,挤上了开往老家的长途汽车。路上我翻来覆去看着那张任命书,想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心里美滋滋的。
到家第二天,我就骑着我爸那辆锈迹斑斑的凤凰牌自行车去了建功家。三年没见,他家门口那棵老槐树更粗壮了,枝丫伸展得更开了。春天的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影子。
"光耀哥!"还没进院子,就听见熟悉的声音。是暖春,她正在院子里喂鸡。
这三年她出落得更水灵了,已经不是那个扎麻花辫的小姑娘了,头发简单地扎成一个马尾,穿着一件藕荷色的确良衬衫,下身是一条深蓝色的裤子,腰间系着一条碎花布围裙。
"暖春,建功在家吗?"我把自行车支在院子外面,有些局促地问道。
"在呢,我哥刚从学校回来。"暖春抹了抹额头的汗,笑着说,"他现在是民办教师了,教三年级的语文。"
这时建功从屋里走了出来,还是那副爱笑的样子,就是晒黑了不少。"哎呀,老杨,可想死我了!"他一把搂住我的肩膀,"咱俩可有三年没见了!"
李大娘听见动静也出来了,热情地把我往屋里让:"快进来坐,暖春,去烧水泡茶。"
屋子里还是老样子,墙上贴着几张电影明星的剪报,八仙桌上摆着一个收音机,正播着《新闻联播》。我从包里拿出带来的东西,建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你可真够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