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时代,我们如何探讨美、理解美、感受美?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言:“文艺是含蕴在人生世相中的,好比盐溶于水,饮者知咸,却不辨何者为盐,何者为水。”

二十世纪,“生活美学”的概念应运而生,波普艺术将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边界逐渐消解,审美生活化、生活审美化的观念逐渐普及,人们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美的存在。

此次,我们对话了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科带头人王中教授,从他的公共艺术作品和公共教育中感受美的日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科带头人从200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办中国第一个公共艺术本科教学工作室开始,二十余年,王中教授始终致力于中国公共艺术领域的研究。

在学术上,开创了AUD艺术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系统理念,主张艺术营造空间,艺术激活空间创作方法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软城市”概念

在实践上,他也主持了上海世博园区、北京大兴机场、北京CBD核心区等多个重大项目的公共艺术策划设计,公共艺术作品被广泛收藏于国内及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雕塑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兴机场公共艺术作品《禅境》作者:王中、陆志成

访谈中,王中教授数次着重强调了创新。

因为他眼中的当下时代,是一个指数叠加发展的时代:“就像一张A4纸,对折42次后,会有多厚?很多人或许会说几层楼、几十层楼,再极致些的想象或许是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但实际上,它会是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这就是我们时代的特点,迅猛发展,日新月异,是千年乃至万年未有之变局。”

而设计,以及其延申出的创新能力,关乎人民生活的福祉,甚至是国与国之间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王中教授心中有着一份迫切。在他看来,城市公共艺术不仅是城市文化氛围的象征,更是培育当地文化创新能力、营造文化生长生态、培育公众艺术审美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这也是他作为学院学科带头人、授业之师、研究者、艺术家等多重身份时,一直以来对时代命题与城市命题所坚守的责任与肩负的使命。

设计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在他看来,往大了说,就是这样一份责任和使命;往小了说,则是自己每一次的创新和突破。

因此,他的设计,不仅仅关于美学,而是在阐释一种关于未来的愿景,着眼于新时代的大气形象。

王中教授谈起了他参与设计的“首善北京”彩车项目。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的头车,北京彩车不仅要美,更要具有时代的引领性。

为此,他舍弃了大量能代表北京的历史文化元素,比如长城、故宫等,最终选定了“四个中心”——

首先是天坛,“北京的历史太多了,北京的城市名片也太多了,而天坛体现了中国人深层次的宇宙观和哲学观,承载着一种民族的文化密码,是北京中轴线上最能代表北京文化传承的地点。”

彩车的下方,则选用了北京大兴机场的造型;“作为新时代的北京代表性建筑,和天坛对比,一个是辉煌的历史,一个是更加辉煌的未来,充分表达了北京对于未来的希冀和展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人文机场整体策划和规划

位于彩车最前方顶端的北京雨燕,则同时代表传统与未来:展翅飞天的“崛起”造型,象征着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也让“首善北京”彩车,如同一个昂扬的领头雁和旗帜那般,引领着地方彩车的依次登场。

“我从来都不只把这个设计本身当成一个物品来对待。我非常强调它的生长性,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一个视觉元素上,应该延展到背后的催化价值、孵化价值。所以我的设计基本都是在文化背景上做更多延展新的解读。”

所谓延展生长,考虑的正是美学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带着这样的思考,王中教授对于当代的中式美学发展也有了更为深刻的洞察。

“在这个科技不断创新的新时代,设计必将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

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设计理念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开放包容的创新设计理念。

中式美学,作为承载复杂理念的美学体系,也正迎来一场全新的变革。

任何设计都有其周期性和时代性,紧跟潮流只会被潮流所抛下,在王中教授看来,中国设计,应当要“让未来定义今天”。

关于中式美学,同样应当包含对于未来的思考。

指数级发展之下,未来到底如何,我们其实很难知晓。但正如王中教授所言:“不管科技多么进步,但其实几千年来,‘大写的人’是最本质的那个初始。” 只有从人的本质,从文化的本质出发,设计才可能拥有一双属于未来的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记忆”公共艺术计划,位于北京地铁8号线南段的南锣鼓巷站厅层,2014年

而中国人,中国人的审美,本质到底为何?

在王中教授看来,中式审美,其实是一种精神性的审美,也只有发挥出这种精神性审美,才是最高级的中式审美。

比如江南建筑的中式审美,很多人或许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黑白灰。但实际上,相比样式,更重要的永远是解读其背后的文化密码——是因为江南文人对素雅的精神诉求,才有了白墙灰瓦的样式体现。

把握文化密码,才能真正把握中式审美,才能真正把握属于未来的“新”——

“相较于其他美学,中式美学,严格来说,是更具高度和精神性的。它是抛开外表,用精神承载着创新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望。”

就像王中教授对于“文化”的解读:“‘文’代表的是历史的传承,‘化’则是创新的转化。”

王中教授强调,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更应该强调中式美学的未来属性,为其提供生长空间,赋予其更多关于未来的思考。

“好的设计,传达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需要创造新的需求、新的市场、新的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创新的驱动力。而公共艺术,亦或是城市设计、产品设计、汽车的外在美学等,实际上是培育公众艺术审美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

中式美学,关乎新消费场景下的美学思考,关乎着国民审美价值体系的重构成长,更关乎国人真正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属于中式美学的精神底蕴,到底是什么样的?

王中教授以一个生动的例子解释了中西方美学的不同:“在西方电影中,一个人去世后,镜头缓缓摇向教堂塔尖,以一声钟响结束。但在中国电影艺术中则不然,而是镜头面向广阔的大地铺开,正如我们在天安门广场所看到的,就是这种向大地延展的感觉。”

他认为,这种沉稳开放、端庄大气的气质,正是中式美学的独特底蕴。正如红旗天工08,首先传达出一种大气舒展之韵。红旗汽车创新独到的双中网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其线条昂首挺胸,与标志性的“北京中轴线”红旗logo相得益彰,整体美学设计绝不追赶什么潮流,反而让人一眼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会有一种自豪感。”

在王中教授眼中,这就是属于红旗的美学担当:“很耐看,有着自己的核心价值和大国底蕴。”

并且,拥有核心价值同时,红旗天工08,也把握着中式审美的精神底蕴,将对中国文化密码的解读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形成中国文化的当代演绎,将东方庄严与典雅的气势和当代汽车工业完美融合,成功创领以“中和之美”为核心的新中式美学。

标志性前脸造型之外——红旗天工08,又以旗扬鹰飞尾灯、“刚毅之爪”轮毂、旌旗侧标灯,以及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车身比例,营造出了一种雄鹰展翼、扶摇直上、摇旗引领未来前行的进取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因为前脸的中正大气,让这份展翅领航,有了一份面对未来的泰然自若之感。

恰如新时代扶摇直上的中国,展翼扬旗的中国汽车,在从容之间展露锋芒,不卑不亢地走向世界。

正如王中教授所说,高级的中式审美,从来都是精神性的审美。

让未来定义今天,定义中式美学。

对红旗而言,中式美学不仅是历史的文脉根基,更是未来创意设计的源泉。红旗天工08,以全新中式美学,驶向无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