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清朝入关后,充分吸取了明朝的教训,设立了一套全新的宗室爵位制度,彻底革除了前朝的弊端,堪称中国封建年代最合理最完美的宗室爵位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入关后,充分吸取了明朝的教训,设立了一套全新的宗室爵位制度,彻底革除了前朝的弊端,堪称中国封建年代最合理最完美的宗室爵位制度。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明朝的宗室爵位制度。
明朝的宗室爵位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八个级别。
皇帝的儿子,一降生就册封亲王。亲王的儿子(除了世子一人袭爵亲王)就是郡王;郡王的儿子(除了世子一人袭爵郡王)则是镇国将军,以此类推,也就是皇帝的八代后裔,每一代都会有相应的爵位。不仅是皇室的儿子,就是女儿也同样有爵位,皇帝的女儿册封公主,亲王的女儿是郡主,以下依次是郡君、县主、县君、乡君,虽然名称不同,但同样都相应的俸禄待遇。
宗室的俸禄很丰厚,最高等的亲王,一年俸禄是白银一万两,最低等的奉国中尉,一年俸禄也有白银三百两,相当于五品官员的俸禄。作为参照,明朝一个普通家庭的年收入也就白银二十两左右。所以宗室的俸禄是很丰厚的,正因为他们一生下来就是衣食无忧,荣华富贵,又可以三妻四妾,所以生育率非常高,因此宗室人数枝开叶茂,越来越多,到明朝灭亡时,还有一百多位亲王,一千二白多位君王,再往下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等就更加无法计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养这些宗室的俸禄,也水涨船高,数额越来越大,成为明朝经济的沉重负担,到明朝晚期,宗室的俸禄几乎要占到国家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这也是明朝最终经济崩溃的原因之一。
清朝入关后,就充分吸取了明朝的教训,设立了一套全新的宗室爵位制度。
宗室男子的爵位分为:
和硕亲王,简称亲王,岁俸银10000两,禄米10000斛(清朝一斛是50斤);
多罗郡王,简称郡王,岁俸银5000两,禄米5000斛;
多罗贝勒,简称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固山贝子,简称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以上四种为高等级爵位,只有皇帝的儿子可以得到这四种高等爵位,理论上贝子是皇子的最低封爵,但也有例外,有极少数皇子连贝子也没有得到,只有镇国将军的爵位。
往下依次就是:
奉恩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奉恩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不入八分镇国公——所谓“不入八分”是指没有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等八种表示身份尊贵显赫的仪仗标识或者叫卤薄。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不入八分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以上四种都是公爵,在品级上都算是超品,品级待遇在一品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等级是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又分为三个等级:
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第四等级是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又分为四个等级: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第五等级是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又分为四个等级: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第六等是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又分为两个等级:
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奉恩将军以下,就统称为闲散宗室,按照四品官员待遇发放俸银和禄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起来,清朝的宗室爵位也很复杂,但最核心的关键,清朝宗室爵位采用了降等世袭制度。这就不同于明朝,只要皇帝的儿子,一生下来就是亲王,亲王的儿子一生下来就是郡王。清朝的爵位制度,就算是皇帝的儿子,一开始也就是贝子,之后才慢慢晋封,而且还不是铁定的,还要看表现和皇帝的喜好,运气不好一辈子都只能是贝子。
至于亲王的儿子,除了十二家俗称“铁帽子王”世袭罔替的亲王之外,其余亲王,除了一位世子(通常是嫡子或长子)降一等袭爵外,别的所有的儿子年满二十岁到宗人府参加考试,考试分文武两大科目,文试考满文,武试考骑射。只有考试全部通过,才有资格承袭爵位——注意,敲黑板,重点是即便承袭爵位最多也是降六个等级的爵位,也就是说亲王的儿子,最多就是不入八分辅国公。如果不是嫡福晋所生的嫡子,再降一等,就是一等镇国将军。如果考试有一门没有通过,那么再降一等,二等镇国将军。
也就是说,即使是亲王的儿子,如果不是嫡福晋所生的嫡子,袭爵最多就是一等镇国将军。如果自身不努力,连这都没有,还要再降一两个级别。说起来,这还是皇帝的孙子辈,就已经这么低的爵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往下说,作为亲王的儿子,皇帝的孙子,承袭了一等镇国将军。死了之后,也只有一位世子可以降一等袭爵,二等镇国将军,其他的儿子,也就是皇帝的重孙这一辈,还得年满二十岁去宗人府考试,考试全部通过,再降六等袭爵,这就是最低的奉恩将军了。如果不是嫡子,或者稍微不努力,考试有一门没通过,就是闲散宗室了。中国古话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说祖先再大的家业富贵,过五代也必然就衰败消亡了。按照清朝的宗室爵位制度,就算是皇帝的后裔,五代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特殊福利了。
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情况稍微好一些,每一代至少有一位是不用降一等袭爵,永远都是亲王,但其他的子孙也都要去宗人府考试,考试通过了才能降六等袭爵。所以,“铁帽子王”家族除了每一代有一人承袭亲王之外,其余的子孙三代以后也都是闲散宗室了。
而闲散宗室,第一代还能按照四品官待遇发放俸银和禄米,但三代以后就只有每个月三两银子的俸禄,这比八旗骑兵每个月四两银子的俸禄还要少。
所以,清朝的宗室爵位和明朝完全不同,就算是皇帝的嫡系后代,每一代就只能有一人降一等袭爵,其他子孙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挣,而且最多就是比父辈降六等的爵位,这样三代以后基本上就没有爵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这样一来,国家对宗室爵位的俸禄支出,也自然相应大大降低了,从而杜绝了明朝末年因为宗室爵位俸禄对国家经济带来沉重负担的弊端。
当然,想要荣华富贵,可以随军征战,靠战功来博取爵位。清朝历史上确实有旁支宗室因为战功册封公爵、贝子、贝勒甚至亲王的例子。清朝是马上取天下的,对战功是极为看重的,靠战功得到的爵位,也比靠祖上的先荫更被人敬重。
另外,宗人府也会给宗室子弟安排工作,最好的出路,就是充任御前侍卫。所以清朝的御前侍卫,大都是宗室子弟,如果和皇帝抡起备份,不是叔伯,就是兄弟,很多还是五服之内的近亲。这样有血脉联系的御前侍卫,也是最忠诚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