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从反思养育方式开始》读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知道父母不懂自己会如何想?》一文,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也如同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在亲子关系这条道路上前行的方向。文章以生动且极具冲击力的方式,促使我们深刻反思自己的养育行为,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迪。文章开头描绘的产房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在那样一个充满紧张与期待的时刻,父母们对于接生医生的专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新手医生即便怀揣着满腔热情和爱意,带着课本准备接生,也无法让父母安心。因为这关乎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是家庭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容不得丝毫的马虎与冒险。这种场景下父母的反应是本能的、坚决的,那就是更换更有经验的医生。然而,当我们把视角转向养育孩子的漫长过程时,却惊觉许多父母在扮演着类似“新手医生”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就拿孩子的兴趣培养来说,我曾见过这样一个例子。邻居家的孩子小明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拿起画笔,他都能沉浸其中,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对色彩和线条的热爱,总是迫不及待地向父母分享自己画中的故事。可是,小明的父母却认为绘画不能为孩子带来稳定的未来,他们更希望孩子学习乐器,因为在他们看来,乐器演奏更具实用性和发展前景。于是,他们不顾小明的反对,为他报了钢琴班。小明在钢琴课上总是心不在焉,对弹奏毫无热情,因为他的内心始终被绘画所占据。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父母就像那些不懂孩子的“新手父母”,没有真正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规划孩子的成长路径。再比如,在孩子的情感表达方面。有个叫小丽的女孩,在学校里因为被同学误解而委屈难过。回到家后,她希望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理解,便向父母倾诉了自己的遭遇。然而,父母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别这么小心眼,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很快就会过去的。”父母这种敷衍的回应让小丽更加伤心,她觉得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的感受。此后,小丽遇到类似的事情便不再向父母倾诉,逐渐和父母之间产生了情感隔阂。这就是父母不懂孩子心理需求所导致的后果,孩子在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得不到理解,就像在黑暗中独自摸索,孤独感会在他们心中不断蔓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中所提到的“孩子说明书”这一概念,深刻地揭示了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关键缺失。我们往往过于依赖自己的主观判断、长辈的经验或者一些泛泛而论的育儿书籍,却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需要我们用心去研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天赋潜能和心理需求,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有的孩子性格外向,喜欢在人群中展现自己,他们需要的是鼓励和引导去发挥自己的社交优势;而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更擅长在安静的环境中独自探索,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就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理解,尊重他们的节奏。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孩子对于父母的理解和懂得有着极高的期待。当这种期待落空时,他们可能会经历失落、孤独、困惑和不信任等一系列复杂的情感。他们的成长就像在迷雾中航行,如果没有父母作为灯塔照亮他们内心的世界,他们很容易迷失方向。作为父母,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为孩子提供物质生活,更要努力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引路人。养育孩子是一场漫长而复杂的旅程,它需要我们精心准备,持续学习,不断反思。我们要放下自己的成见和固有观念,用心去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倾听他们的心声,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和成长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真正与他们同行,为他们遮风挡雨,成为他们坚实的依靠。这篇文章是一记警钟,让我们时刻警醒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理解是基石,懂孩子才是爱的真谛,我们需要努力成为那个真正懂孩子的合格父母,让孩子在充满爱与理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