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司法圈常见一种怪象,就是权力部门动辄就向社会公开征集谁谁的违法犯罪线索。以此显示他们正在认真办事办案。其实这所谓的公开征集违法犯罪线索做法,向公众传递错误的法律认知:人被抓进来了,还没证据;线索都没有,证据肯定没有或不全,但可以先抓人。
走群众路线办案没错,但发动群众提供线索,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没有线索还这样兴师动众,合适吗?
近日网传一则警方征集线索通告,再次引发争议。落款为“乾县公安局”的《关于征集中小微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行为线索的通告》,一下子让人不淡定了。
群众普遍存在不想惹事心理,使得公开征集线索的举措收效甚微,但某些部门明知道还乐此不疲。早前出现大型整肃运动时,曾有过公开征集违法犯罪线索的说法,没想到这“没罪找罪”现象在眼下又频繁发生。办案有搜集、收集线索的专业程序,公开征集线索的法律依据又在哪里?
这乾县公安实在太辛苦,都已为小微民营企业操心了,说小微民营企业内部可能存在腐败犯罪现象。这么说你们辖区里的国企、大民企都已查过了?当地各个机关、学校、医院等这些腐败率较高的区域也扫过了?
不可否认,小微民营实体中确实存在小舅子收供货方茅台之类的事。法律意义上的职务侵占、非公受贿、偷税漏税等行为也有,查处的案例也不少。但这些都是具备伤害投诉、愿望诉求、立案程序前提下依法进行的,何须你们煞费苦心还把目光投向这里。是想捞钱吗?难怪网友这样往坏处想。
细析这则通告,它是把小微企业中正常的运管矛盾,升级为内部斗争,发动这些民间经营小团队里的人互相举报,积极提供线索,就是赤裸裸的告密,包括家庭亲人之间的叛逆。一则蓝底白字通告,用力过猛,看出权力的无限扩张,令人不安。
天下之恶,莫过于压抑人心中的善,激发人心中的恶。告密式的举报,对待涉黑涉恐涉暴的坏人倒可理解,但没有掌握信息的司法部门在情感纽带深厚的小微民营企业里搞这些,完全有悖人伦。把告密美化成大义灭亲,历史留下的这种伤疤还在隐隐作痛。
这份通告最终遭网友痛骂而撤下。发布方称“可能是在表述上有点问题,让大家误解了”。警方发布通告是经多双眼睛过滤的,怎么可能“表述上有点问题”?那么被误解的原意图又是什么?
通告虽然撤了,不经意泄露出的不良信号,还是让公众心理蒙上阴影,不仅仅是“乾县公安局”所在地方,总有权力部门绞尽脑汁动歪心思乱搞钱,“三乱”有了,“远洋捕捞”有了,各地各级企业中招不少,连小微民企也不能幸免。这纸通告,催生失意、恐慌、混乱,胜过十次“远洋捕捞”,让民企老板心绪黯淡。
为啥保护、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呼声下,民营经济依然不景气。市场效应告诉人们,民营企业受公权力侵扰越少,发展得就越好。老板们不怕贼偷就怕牌贼惦记,想要把小微企业搞好了,让人安心赚钱养家,少来一些吃拿卡要就千恩万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