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沿海区域构筑海带墙,可以有效制约敌对航母。”当年局座张召忠老师说出这句话后,被全网嘲笑,没想到如今回头看,可笑的竟是我自己。

近日,美国核动力攻击潜艇“弗吉尼亚”号,在挪威特罗姆瑟附近的港口按计划停靠后,不幸在附近海域被渔网缠住。要知道,“弗吉尼亚”号作为美国最先进的核动力攻击潜艇之一,重达7800吨,具备隐形性能强、机动性高等诸多优势,是海洋中当之无愧的“深海幽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就这样一艘可以叱咤海洋的“深海之王”,却败给了一张渔网。

渔网竟然这么结实?

其实现在深海捕鱼的渔网可不是普通的尼龙制品,而是采用了高密度聚乙烯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先进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惊人的韧性、耐寒性和耐腐蚀性,即使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也能保持结构稳定。此外,渔网的设计也非常讲究。为了捕捞深海大型鱼类,一些渔网甚至会加入钢丝元素,提升整体强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潜艇被渔网缠住的最常见部位是螺旋桨。这是潜艇的动力核心,一旦被外力缠绕,后果可能非常严重。螺旋桨被缠绕后可能导致推进效率急剧下降,甚至变形或断裂。而更可怕的是,推进系统的密封装置可能因此受损,引发海水渗入,直接威胁核反应堆和其他关键部件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事发地点巴伦支海,是北约与俄罗斯军舰频繁出没的战略海域,同时也是渔民们的重要捕鱼区。这里水深一般在100到350米之间,虽然称不上深海,但海底地形复杂,渔网与潜艇之间的“邂逅”并非偶然。

核潜艇在执行任务时通常以极低的噪声航行,以避免被敌方声呐发现。然而,这种低速运行也增加了被渔网缠住的概率。对于隐身能力极强的潜艇而言,渔网这样的民用物品反倒成了它们难以防备的克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潜艇不仅是海军的“水下利刃”,更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象征。一艘核潜艇的建造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而一次螺旋桨的修复可能就要耗费数千万美元。更重要的是,潜艇一旦被渔网缠绕,其隐蔽性和机动性会大幅下降。在国际海域,暴露行踪意味着失去战略优势,甚至可能导致任务失败。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张召忠老师的“海带防航母”理论。当年,这一建议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全网热议与调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演进,人们逐渐发现局座说的真的是有道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召忠老师的观点是,在沿海种植大片海带,不仅可以发展渔业,还能对敌方航母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这个想法之所以被嘲笑,是因为乍看之下,“海带”与“航母”似乎没有任何可比性。然而,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大规模种植的海带或类似植物确实能够对大型舰艇的推进系统产生干扰,特别是航母、潜艇等需要依赖螺旋桨推进的巨型目标,种植海带的绳子更是螺旋桨的克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一旦航母的推进系统受损,其航速和机动能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削弱战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论是海带还是渔网,相比高科技武器,它们的成本低得令人发指。然而,正是这些“草根科技”,在关键时刻展现了难以忽视的作用。这种“不对称战术”,恰恰是弱小者以小博大的典范。

看来张召忠老师还是太超前了,“海带战术”的含金量还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