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入黄玲:气愤于家庭中的不公与委屈

我可是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把《小巷人家》给追平了,看完前 13 集,那感触,真是太多了,心情也是复杂得很,这才忍不住写下这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剧的时候,我一开始就代入了黄玲这个角色。就说那婆婆生日的时候,黄玲辛辛苦苦做了一大桌子菜,结果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厨房蹲着吃。

我眼睁睁看着她被公公婆婆各种刁难,忙乎了半天就落得这么个下场,她还得强颜欢笑去安慰筱婷,那笑容里,满满的都是尴尬和心酸。

再看庄老师,也是让人来气。我瞅着他欲言又止的样子,看着他从心里挣扎到最后无奈接受,一次次地忍让,就这么眼睁睁让黄玲受尽了委屈。

这过日子,最怕就碰上这种拎不清的男人,本应该在父母和妻子之间当个调和剂的,结果都是委屈妻子,搞什么 “孝心外包”,把黄玲折腾得够呛。

你跟他好言好语地劝,把好话都说尽了,可他就跟没听见似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还是自顾自地一意孤行。黄玲做的那些事儿可都是为了这个家,结果家里没一个人能理解她,就她一个人在那儿对抗庄家所有人,想想就来气。

二、庄老师的悲哀:家庭束缚下的无奈与顺从

起初我就觉得庄老师这人要面子,窝囊,还爱充老大,没那条件也瞎应承事儿,为了面子打落牙齿活血吞。可越往后看,我才发觉,在这家里受委屈的可不只黄玲,庄老师自个儿也憋屈着。

他心里其实清楚父母偏心,也知道黄玲是为他好,可他就是没办法反抗。这没办法可不是他自己不愿意拒绝,而是打心底里就觉得无能为力,压根就不敢说个 “不” 字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怕父母提的要求不合理,他心里头不舒服,可挣扎那么一小会儿,最后还是会点头同意。

就像黄玲说的,这和庄家公婆对他的教育有关。庄家公婆偏心小儿子,每次都让庄老师委屈自己去体谅小儿子。只要他一让步,公婆就夸他,时间长了,他就默认只有这么做才是对的,就这么被公婆给驯服了。

长此以往的这种心理暗示,搞得他在家里一碰到难处,需要有人做出取舍、得懂事的时候,他就主动跑去当那个懂事的人了。他委屈自己,为了这个家付出,牺牲小家成全大家,还觉得委屈自己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成家之后,他还想着让自己的孩子也跟着委屈。

说到底,他这么拼命奉献自己、委屈自己,不就是为了能得到父母的认同,让父母能多关注关注他嘛,这其实也是一种缺爱的表现

三、对庄图南的失望:不理解母亲的苦心与自私心态

要说这庄家公婆也是够可以的,之前那先斩后奏的招数尝到了甜头,就又想来一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直接把鹏飞和桦林带到黄玲家,想逼着黄玲接受鹏飞、振东和振北。按他们那一贯的行事做派,要是筱婷跟他们回去了,那指定得被呼来喝去当佣人使唤。

黄玲为了两个孩子,这次可不能再退了,尤其是为了图南。她特意把图南和筱婷留下来,让他们也听听家里这些事儿。

黄玲当着孩子们的面,把这么多年自己受的委屈、不痛快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就是想让孩子们知道当年庄家公婆是怎么苛待他们的,她是怎么把庄老师的工资要回来的,也让孩子们明白平日里光说好听话的爷爷奶奶都干了些什么事儿,她是怎么熬过那段日子的。

黄玲这么做,就是希望孩子们能理解她,别怨她。可我万万没想到,费了这么大劲儿,理解她的就只有女儿庄筱婷,儿子庄图南居然还在怨她。

看到庄图南一而再、再而三地说 “我不会被弟弟们影响的时候”,我那心里真叫一个失望。我就不明白了,黄玲这么做明明是为了他的高考,为了让他能安心考上大学,他怎么就因为这事儿怨上母亲了呢?

后来我算是想明白了,其实他和庄老师是一路人。当初去厨房吃饭的不是他,要去爷爷奶奶家住的也不是他,他就动动嘴皮子就能落个懂事的名声,他可不就觉得何乐而不为嘛。

他压根就没站在黄玲的立场上想过,没切身体会过黄玲的苦楚,因为他就是个既得利益者。

结语:贴近生活的剧作,引发的深刻感触

看完《小巷人家》前 13 集,这感触真是太深了,心情也是复杂得很。好久都没看过这么贴近生活、接近现实的年代剧了,看的时候代入感超强,感觉有人在看剧,有人却像是在照镜子似的,身边类似的桥段实在是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剧的情节冲突特别有代表性,群像戏精彩得很,人物刻画得也细腻,剧情细节值得反复回味,每看一遍都能有不一样的感触。

生活如剧,剧映生活,其间冷暖与人心,细细品味方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