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到各种各样的号码。
有的时候电话响起以为是熟人来电,结果拿起手机一看,却是认都认不出来的乱七八糟的号码。
这些号码当中,可能已经被别人标记为骚扰电话、快递、外卖。
但不少人也存有这样的疑惑,为啥普通电话号码都要实名,虚拟号码却不同?这不是更方便诈骗吗?
一、手机号码实名制
早在2010年,我国就已经开始着手推广手机号码实名制的相关政策,具体政策落地可以追溯到2012年。
手机号码实名制,顾名思义也就是我们用户在申请手机号码时,要向运营商提供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有效证件。
这一政策不仅仅是为了加强对手机用户的管理,减少电信诈骗、网络犯罪等行为的发生,更重要的是维护通信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在手机号码未实名制之前,一些用户可以随意的注册多个手机号,然后利用这些手机号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这一现状导致犯罪行为发生后,公安机关在追查检举时相对困难。
手机号码实名制政策推广以来,由于手机号码与用户身份进行绑定,不仅能够方便公安机关追查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让更多的普通人提高了对犯罪的敬畏感,减少了诈骗的发生。
尤其于当今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而言,一些人选择做网络中激情出击的“键盘侠”。
网络暴力、恶意攻击等现象也使很多人备受伤害,而手机号码实名制就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的网上言行进行规范。
但目前仍然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能够接到许多虚拟号码的来电,这些虚拟号码为何不用实名制?
二、虚拟号码成为“诈骗”温床
如果说电话号码实名制是为了保护用户的权益,减少网络犯罪的风险,那么虚拟号码的应运而生是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
虚拟号码与电话号码实名制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虚拟号码指的就是非实名的一种临时号码。
比如我们在接听电话、接收短信时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实号码,那么在这种特定的场景下,我们就可以选择虚拟号码。
对于很多女生而言,虚拟号码在保护隐私、保护人身安全等方面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像日常我们在网购、外卖等场景需要留下电话号码时,虚拟号码可以有效避免我们的个人信息被商家泄露,或者是被有心之人所利用。
虚拟号码推出的初衷是利好的,但是在实际推广、应用普及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方面,虚拟号码可能成为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首选工具,不同于实名制号码的公开透明,虚拟号码不仅成本低廉,且使用方便。
一旦不法分子掌握了数量较多的虚拟号码,那么他便可以利用这些虚拟号码向不同的用户发送不同的诈骗短信。
即使被公安机关察觉追究,由于这些号码都未经过实名制,也很难真正找到最终的罪魁祸首。
而且很多虚拟号码都是临时性的、用过即废的。
也就是说即使用户想要再去回拨虚拟号码,可能会发现该号码已经被禁用,这就导致很多受害者由于保存证据不全而举证困难。
可以说,虚拟号码为电信诈骗提供了温床,电信诈骗能够实现精准实现,更多的也是得益于虚拟号码。
曾经接到过骚扰电话或者是诈骗电话的大家都深有感受,这些电话大多是以170、171等号码为开头。
追溯这些号码的源头,可以得到这样的答复,这些号码是由虚拟运营商发布的号码。
那我们熟知的三大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是否就属于虚拟运营商呢?
其实不然,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属于基础运营商。
而虚拟运营商是指依靠租用传统的基础运营商的通信资源,来开通新的电信业务,它也被称为“虚商”,是带有民营性质的运营商。
虚拟运营商没有自己的基站和网络设备,需要租借基础运营商的网络服务,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转售给我们的网络用户。
而虚拟运营商发布的手机号码一般都以170、171为开头。
相比于基础运营商而言,虚拟运营商手机卡办理门槛低,且不需要申请办理电话卡。
虚拟号码随机生成,使用起来更为灵活,目前,移动、联通、电信三大基础运营商都有发展自己的虚拟运营商产业。
虚拟运营商给传统基础运营商带来了一定的收入,2013年底,虚拟运营商运行正式步入正轨。
工信部先后向11家企业颁布了运营试点牌照,次年又为30余家企业发放了试点牌照。
可以说,在虚拟运营商发展的初期,国家相关部门给予了较大的扶持力度。
目前虚拟运营商的严重程度甚至已经对大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骚扰,有的人一天能够接到高达十几通的,虚拟电话。
如果接通其中几通,会发现对方的回复是清一色的机器人录音的业务推广,而且有的时候拉黑并不起效。
但其实这些数量庞大的虚拟号码的背后,仍然是有实体卡的存在的。
只不过它不像我们从基础运营商,办理开户用户那般复杂,而是用户先选中号码,之后再从网站或APP上申请实体卡。
而后续相关的激活程序也不如实名制三大运营商发布的电话卡那般复杂,只需要简单地进行人脸识别。
很多企业选择购买大量的虚拟号码用于业业务推广,而这些虚拟号码用完之后可能选择转卖。
而转卖之后这些号码,可能会流入不法分子手中。
之后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虚拟号码进行电信诈骗,然而公安机关想要追溯电信诈骗的源头,可能最多的追溯到企业购买者头上,而真正的凶手可能逍遥法外。
虚拟运营商最初试点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及合理套餐。
但由于三大基础运营商于电信行业已深耕多年,虚拟运营商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目前国内虚拟运营商不仅打不了价格战,而且在用户规模、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也无法与基础运营商相较。
且由于相关部门监管的力度仍有待加强,虚拟运营商怪象也让用户们对其一再失望。
三、实名与虚拟号码的平衡
实名制与虚拟号码最初的初衷都是保护用户的隐私、便捷用户的日常生活。
如何探寻实名制与虚拟号码之间的平衡,打破两者之间的悖论,国家相关部门仍然在努力。
目前就虚拟号码技术的监管和相关的制度规范,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完善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虚拟号码的申请、使用、管理等环节的相关要求。
同时,对于不法分子利用虚拟号码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从技术角度加强对虚拟号码的监管。
例如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高对机虚拟号码的识别和过滤能力,有效减少虚拟号码以及电信诈骗等行为的发生。
除了直接对虚拟号码进行过滤排查之外,从运营商角度来看,强化运营商的社会责任,严格推行实名制制度,减少虚拟号码的违规操作,基础运营商仍然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国家工信部已经就违规提供虚拟号码的虚拟运营商多次进行约谈,一定程度上净化了虚拟运营商发展空间。
但对于基础运营商而言,目前仍有大批的虚拟号码发布。
因此,基础运营商应建立起严格的黑名单制度,加强自身的监管和巡检力度,真正从源头上遏制虚拟号码的产出与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从广大用户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增强防诈能力和对虚拟号码的警惕性,谨防上当受骗行为的发生。
同时,一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到虚拟号码所拨打的诈骗电话,可以及时将号码登记举报,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虚拟号码并不一定与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等行为相挂钩,在一定程度上,它能起到保护用户隐私、减少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作用。
但对于虚拟号码的规范与监管,国家有关部门、基础运营商、虚拟运营商以及用户个人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实名制与虚拟号码并非是水火不容的存在,二者运用恰当,反而能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在实名制的大前提下,特定场景的号码虚拟能够防止我们的隐私泄露,尤其对于独居女性而言,虚拟号码更是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多加了一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