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讲道理本是好事,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可如今讲道理却被人嘲讽为“爹味重”、好为人师。以至于大家都不敢轻易讲道理了。

毕竟,你只能对自己的子女尽父亲的教导之责,即便收干儿女也需有合适契机,对其他人而言,随意以教训口吻讲道理,就如同硬要充当他人父亲一般,这不仅会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也会引起对方反感。实际上,大多数人也并没有这种无端教训他人的想法,除非头脑不清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为何当下会传播起这种将讲道理视为“爹味浓”的劣质文化思维呢?其目的恐怕是要去除家庭观念中的长幼有序,消解尊敬与谦虚的品德,抛弃礼义廉耻的规范。

谈到此处,就不得不涉及文化历史话题。重视自身的历史与过去,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是不容否定的。江阳沽酒客身为一名普通的地方人文博主,我深知自己力量渺小,但我从不认为挖掘与传播地方“陈年往事”是短视或固步自封之举。相反,一个对自己的过去毫不了解与认同的人,很难对地方的人和事怀有深厚情感,更难以对国家产生眷恋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一来,这类人内心便会筑起一道屏障,阻碍正确、积极、健康的事物进入。倘若一个人秉持传统,重视文化,遵循礼义廉耻并坚守底线,懂得尊老爱幼,那他便不会满心戾气,随意挑剔攻击他人,而是会时常自我修炼,心境趋于冲淡平和。

只有在遭受外来侵犯时,才会展现强硬一面,对内则始终温柔和善,对外不卑不亢,一旦自身利益受侵,绝不妥协退缩,如此,外敌也不敢轻易冒犯。这便是对自身文化高度理解与认同所产生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之,若从内心深处排斥拒绝自身文化,或是受到不良诱导蛊惑,这类人便极易被他人掌控,甚至倒戈相向,损害自己人利益。他们欲壑难填,还妄图破坏集体根基,连提及自身优点都会感到羞愧自卑,不许他人探索传承文化,这实在令人悲哀愤慨,而当下我们所面临的,正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文化保卫战。

一个人若对老祖宗毫无敬畏之心,便无法清晰认识自我,更难以形成正确价值观。思辨能力的培养,不应从否定过去起始,而应深入探究其来龙去脉、发展演变,从而更好地继承与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先辈们便是这般代代传承。我们的文化并非无根之木,其发展遵循内在逻辑与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辈们经历的苦难与创造的荣誉,皆是宝贵财富与经验源泉。如今有些人一听提及苦难就口出恶言,指责是在“歌颂苦难”,实则不然。

先辈们那些艰辛岁月犹如明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却或逃避苦难历史,不知从中汲取教训,才是真正的悲哀。先辈们铸就的荣誉,更是推动我们前行的动力,虽某些成果会因时代变迁而被更替,但它们在适应时代进程中不断进步演化,当下众多最优方案皆是从前人经验总结而来。

当我们为自身成就而自得时,是否应回顾先辈们的功绩与奉献?思辨能力,不能从否定过去开始,而是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起承转合,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去芜存菁,这是中国先辈们一代又一代一直在做的事情。

父辈的苦难,就是我们的镜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和躲避苦难的曾经,不知道引以为戒,才是最大的悲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如一个城市,若毫无底蕴与积累,却突然异常发达,那必定是注入了某种“虚浮力量”,一时的繁荣终究会因畸形发展而走向衰败。而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屹立于东方,与西方文化分庭抗礼,关键在于我们的文化传承从未断绝,即便曾因特殊时期被暂时压制忽视,最终仍能重拾复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国于家,皆是此理。我虽致力于地方文化工作(纯公益举步维艰),还只是业余时间去努力,力量微薄,但坚信如点点星火,亦可成燎原之势。相信会有更多人觉醒并投身其中,共同开启这场文化保卫与复兴的伟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