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获得者、学校教师熊首钰(左三)指导学生实训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职业教育承担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大使命。
重庆建筑技师学院深耕建筑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秉持着“培育技能人才 助力智能建造”的办学理念,不断擦亮“建筑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摇篮”的辨识度。新时代新征程,重庆建筑技师学院着力思政教育、以赛促教、产教融合“三维聚力”,打出人才培养组合拳,努力打造高素质建筑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思政教育如盐在水
培养德技兼修高素质人才
全国教育大会吹响了“朝着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冲锋号。新时代新征程上,技工院校该如何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重庆建筑技师学院以思政教育为抓手,着力培养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工匠、能工巧匠。
在学校看来,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不是在专业课程中拨出几节课讲思政内容,而是要如盐在水,让学生自然吸收。
创新教学方法,重庆建筑技师学院在思政课中通过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法,学习优秀校友先进事例、技校优秀毕业生风采、知名企业家成功案例、世赛选手案例等,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地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知和情感认同。
学校深耕建筑业人才培养,将鲁班文化、工匠精神、建筑形态的哲学思维、建筑景观的人文精神、建筑设计与自然和谐的伦理关系等与思政课教学串联,找到建构思政课与建筑文化融合育人的实践方向。
学校建好三支队伍,系统打造思政课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和专业课教师队伍组成的思政教师队伍,引导思政课教师主动探索,在专业课程育人中要发挥应有的协同引领作用;班主任在课外实践等环节和专业教师紧密配合协同育人。
学校用活红色资源,用好“第二课堂”。充分发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渣滓洞、白公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育人价值。例如依托具有重庆三线巴渝红色军工文化载体的“816工程”基地,打造出“五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通过思政教学特色课程、三线特色课程、工业实践与创新课程、生存生活与劳动教育课程、非遗传承与发展体验课程,发扬三线文化,激励家国情怀。
近年来,学校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2金4优胜的好成绩,多名师生获评“全市技术能手”“巴渝青年技能之星”称号,学校获批建设“重庆市技工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研修基地”。
以赛促教以赛促建
变竞赛奖牌为技能品牌
不久前,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落下帷幕。重庆建筑技师学院学生熊首钰凭借精湛的技艺、稳定的发挥,一举夺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回到学校,他正式入职成为学校的一名教师。
从叛逆少年到职校学生,从金牌选手到工匠之师,熊首钰的成长因技能大赛按下了“快进键”。他坦言,“接下来我将立足新的人生角色,帮助更多人实现技能梦想。”
技能比拼亮锋芒,以赛促教强素养。熊首钰的成长蜕变,正是重庆建筑技师学院深耕建筑、以赛促教的真实写照。
“技能竞赛是培养和选拔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重庆建筑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何介绍,学校着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变竞赛奖牌为技能品牌。
一方面,学校在德育教育、专业教学、教师培训中引入竞赛标准,让师生在日常教学中做到高标准、严要求;邀请梁攀等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走上讲台,为师生树立技能榜样,鼓舞师生通过精技强能,实现技能成才、技能圆梦。
另一方面,学校立足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瓷砖贴面项目2个国家集训基地,砌筑、室内装饰设计等5个市级竞赛集训基地,积极发挥基地效能,创造高效竞技环境。构建了集训选手的“三梯队”队伍建设模式,即由杰出技能选手领衔,代表学校征战国赛、世界技能大赛的第一梯队;在日常训练中磨砺技艺,作为坚强后备力量的第二梯队,以及挖掘储备的新生力量第三梯队,让高素质技能人才之源奔流不息。
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激活学校在技能竞赛和特色办学方面的强大动能。
近年来,学校先后高标准承办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员赛项重庆初赛、“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组织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市选拔赛等多个比赛,培养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舞台斩获多个奖项。
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让学生成长成才真正受益
今年初,重庆建筑技师学院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学校系统梳理了办学多年来积累的校企合作单位,主动淘汰了与学校合作不紧密的部分单位,仅留下20余家单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重庆建筑技师学院为何主动选择放弃部分合作单位?答案是学校以人为本、以成长学生为本的办学内核。
在学校看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仅仅是浩荡的声势,更要有扎实的作为。
近年来,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行“校企共制 工学一体”育人模式,创新实施定向培育模式、开设“订单班”等,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定向培育’即与合作单位联合选拔学生,共同开设特色班级,实现专业定向、课程定向、学生定向、实习定向,推动学生所学与岗位所需无缝对接、高度契合。”学校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坚持校企“六协同”育人、“五双”式培养,助力校企合作走深走实。
具体来说,“六协同”即校企协同人才方案编制、协同招工招生、协同核心课程开发、协同教学实施、协同教学诊改、协同质量评价。“五双”即校企“双主体”育人、学生“双身份”学习、“双师傅”励技、“双导师”立人、质量“双证书”评价。
例如学校“双师傅”授艺,学校建立约500人“双师”师资库,外聘企业高级工、技术专家定期到校上课,每年暑假外派本校教师到企业进行1—3个月的企业实践,通过双向互派,提升学校教师实践能力,企业教师理论素养,最终应用到学生的教育教学中。
又如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通过“校中企”“企中校”,由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招生、管理、实习实训等工作,把企业部分车间直接设置在学校,让企业部分员工直接纳入学校管理,学生上学即上岗,真正缩短人才磨合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双向赋能,校企合作共进共赢。近年来,学校多名优秀毕业生毕业即与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100%,企业满意率达到98%以上。
杜林燕 覃燕 图片由重庆建筑技师学院提供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