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会之际
——李多宽书法展
开幕时间
2024年11月23日 15:30
开幕地点
雨花美术馆一号展厅
展览时间
2024年11月23日—12月8日
展览地点
雨花美术馆一、二号展厅
地址导航
南京市雨花台区竹影路5号
‖艺术家介绍
李多宽
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
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政协第十一届常委
《散氏盘》集联
继绝士风的书法标本
对李多宽书法的再欣赏
▢徐晓思
我曾从文学的角度以“冷美·凄美·孤绝之美”审美多宽先生的书法。那时是在网上浏览的(他更多地呈现的是小楷书作),他的书写达到如此境界,打动我的心灵。己亥之春,我受邀在无锡参加李多宽书法艺术展。那天是3月23日,上午我去得比较早,就先睹为快地走进展厅——现场的震撼远远超出了我原先在网络上对他笔墨的品评,看到他的书法真迹,我才体会到他书法艺术展的主题“永恒的士风”的含义,如我们的老师言恭达教授所说的,“他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的全球化语境下,义无反顾地追寻着书法文化的理想品格,思考着时代的艺术创造。”“以求艺术的永恒!”“我们赞赏这种‘永恒的士风’。”
是的,当下在精神层面“每叹士风凋落”和多元化的生活空间里的书法界良知们在摇头“士风日下”的境况中,言恭达先生倡导、呼唤士大夫的风度和新士大夫的精神,并寻找书法的标本,而李多宽树起的书法标杆上的旗帜漫卷士风。他从中国文化与魏晋士风的诗性与灵动特质中,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人书法精神在中国书法上的独特呈现。他继绝着非常个人化和文艺化的五千年文明的延续书写。
録《哲理人生联》
如果说南极的冰雪使我们看到净化的世界,而看李多宽的书法便净化了心灵。李多宽生长在刀耕火种的热土,对于生活的珍惜、生命的热爱、身心的寄托,已是一种精神存在。在展厅,我欣赏着多宽的书法长卷,感觉穿透江南的烟雨,“一路楼台直到山”。多宽走过仕途,而古风犹存,难能可贵。生命的本质和道德的修炼在他的作品中闪烁着光。他展出的抄写的长卷《金刚经》《道德经》和一本本、一卷卷经典名篇,诠释着他的“不忘初心”。我可以看出仕途上的“他”不是真实的“他”,新士风中的他才是真实的存在和本色,才是北大学子应有的模样。自古士人都以佛、道作为精神寄托,多宽的网名“清虚斋主”,他呈展于世人的“笔聚江山之秀气,墨藏天地之玄机”,骨子里已然超凡脱俗之士。可以推想,他一直在本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灵气来壮大自己。今天多宽的书法,字里行间缥缈着一团清气,给欣望者更多审美的内涵。在展厅里,我联想他的名字:“李”,已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气象;多宽,用在书法上——“多”,丰筋多力也——书法有筋骨,笔力雄健,即结字坚实而丰满,强劲有余。“宽”,宽博也。多宽身材高大,容貌甚伟,有魏晋风度,与他的书法同其脱俗。这不是虚夸,细看书法,没有宋人及以下的影子,但传递着魏晋风神。他取道魏晋,又不是食而不化的亦步亦趋,而更彰显汉碑宽博与古朴,卓然自家风貌,标本也!
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说多宽书法是当今书法的标本(榜样、标杆、样本),是不为过的。言恭达老师放眼寻找当下书法的标本,慧眼见真,李多宽首先进入了他的法眼。这个“孤独”的赤子李多宽,创造了当今书法的标本、新文人的士风。
《宋·晏殊 破阵子-春景》
我说李多宽的“孤独”是说他的“静与净”。我们喜欢一个词:宁静致远。你要走得远,就要保持安静。他生存历程的状态是:出世的智者,入世的强者,正常阳光的普通人。他的生活中所切换的安静,是一种力量,是他“蓄势待发”的表现,他落纸无悔的书法艺术,每个字仿佛都在暗暗较劲。我欣赏他线条的铁画银钩的“净”,抓铁有痕的力道,出神入化的境界。冷静、明媚,婉约与含蓄,豪放与精微,又浪漫多情至“杨柳岸晓风残月”,能看出在复杂里,他的闹中取静,净如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坚守文化信仰,时代审美理想与职业操守的‘求道者’”(言恭达语),穿越历史时空,酿造新时代的士风,正如言恭达老师所说:“……新的士大夫精神……有家国情怀,历史担当……为历史创出业绩,为时代创造经典。”李多宽的行草书有着神秘地显现音乐的空灵与跳跃,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为芸芸众生的哀怨与徘徊。他的长卷展示出的仿佛不是长卷,是一种荡气回肠!好比喝下去的是酒,吐出的是月光!是宏大的叙事,仿佛排列春天的目录,生命的排场——他展出的除了墙上挂着的,还有好多是在展柜里陈列着的,包括器皿上刻写的书法作品。他的长卷册页一摞一摞的,其高度用“作品等身”是不够的,尽管他身高个大。我心里想,他应该再用一个名字叫“李多高”!这么多作品,该花多少时间呢。单看他的小楷,如春蚕吐丝,吐的是生命的金丝,拉长了他的有效的岁月,织就的是生命的壮锦和风景。
《苏轼 龟山》
当今有人说:为什么我们拥有的物质越多内心反而越惶惑呢?我想可能是缘于我们的心灵不宁静。言恭达老师常用庄子的话教导我们,“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是啊,水可以照得见世界万物,那就是安静的状态。“水静犹明”,安静的水明亮澄澈。而一颗心的安静,就是天地万物的安静,天地之间最大的安静莫过于人心。多宽之心是安静的,他的书法有照见“五内皆空”的净与静。所以他的书法都是从他的“静与净”中长出来的。李多宽是个“板凳能坐十年冷”有着非凡定力的人,是真正厉害的人。我想他肯定是个更善于吃苦、敢于吃苦、不怕吃苦的人。我敢说他吃过很多的“苦”,但他苦而不言,喜而不语,在沉默中蓄力,在安静中思考。他,人在滚滚红尘,可他的心时时远离是是非非,悄悄冰冻烦恼,在不经意的时候,一跃而起,让别人望尘莫及,或站成让别人无尘可望的标杆。
《苏轼 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多宽的笔墨,执着于对“美”的追求,说到这我不得不再次赘笔:他始终显现着自然书写之哀美、悲美、幻美,他构建了近乎苛刻的唯美的书法世界。这个世界在他的笔端绽放于自己“孤独的花园”里。他有一种忧伤的气质,也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有着对所有生命的敬畏,对中国书法之美永无止境地探寻。他的书法有了洪荒的“绝望”的气息,在他笔下连字成篇时,我可以想象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豪情,他创造的这道绝美的风景成了这个时代的“永恒的士风”。我在分享他的创造时,还是忍不住说到他书法的冷,或说他悲悯之心(生命)的苦,就像冬天的冷,冷到了极致,当熬过“小寒大寒”的日子,就迎来了大地的绿色铺陈,谁能说好书法不是出在孤灯下。他的创作既有“冷落清秋节”的婉约,也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放!从中可以看出他坚韧的性格和内心真正的强大。他所贡献于时代的艺术,与他的野性、血性、率性一致的,他的真性情和宁静致远使他的书艺成为守正与创新的典范。
临西周金文《散氏盘》
言恭达老师说,“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名片,书法是‘道’的化身,简约且自由。在变化了的书法线条中曾寄托了历代书家无限的人世沧桑与审美理想。”生命的本质是走得愈来愈远,李多宽书法行走,走成了文化人所期待的书法标本。
我细品多宽的书作,他书法用纸有自己的选择,纸的质地好丑我说不上来,但给我的感觉好像染尽时光颜色,沧桑古气。同时看到一种(前边已说到过)只有士人才有的那种忧郁,像个忧郁王子,他把忧伤变成诗,变成歌,变成高质量的(忧伤或感伤的)一份份精彩的黑白,带给人美感,好似一盏茶,弥散着伤感的味道,但不沉沦,只是静静地与时光对峙下的“墨分五彩”,飘着沁人心脾的茶香;是一道拯救式的清欢,给人另一种意义上的抚慰。
我们都知道他是个官,但他能同时坚守国家精神和平民思想,守土守国门,守正守人文,坚守良知游于艺,继绝士风守永恒。用不着再举例子,我们在展室里看到他的好多书法小品,他能在不规则的小纸片上写出很劲道、很精致、很精彩的书法作品,有的都没有巴掌大。我以为他是故意而“做”的。我想错了,他是舍不得浪费纸的,它不仅惜墨如金,也是惜纸如金。我们想,凭他的身份和曾经的地位,要写什么纸要写多少纸没有啊!现在有些人纷纷追逐或过上纸醉金迷声色犬马娱乐至死的生活,浮躁的风气和价值观扭曲的惯性如“黑云压城城欲摧”,而多宽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中扎着马步站着桩,然后是心中唱着“国歌”完成一次次生命的长跑。无论是他从前“居庙堂之高”还是现在“处江湖之远”,他的人生坐标一直都在,一直很清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文士之风君子履道明月皎皎。
《元·鲜于枢 透光古镜歌》
多宽的书写与创造,细心、耐心、精心的“工匠精神”令人叫绝。杨雄说:“书,心画也。”是指一个人的字迹,是其德行的反映。孙过庭说:“书法可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志,如其才,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即字如其人。言恭达老师赞扬多宽“永恒的士风!”这永恒正是多宽先生的“度量衡”没有发生过改变,士风悠远也!所以我很信服言老师对李多宽为人为书精当的评价,多宽的创作的确是“继绝士风的书法标本”啊。
(作者徐晓思,系扬州高邮人,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
‖作 品 欣 赏
⇩(手机横屏欣赏)
《宋·苏轼 前赤壁赋》
《宋·文天祥 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