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11月7日至9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Cell Press和广东省抗癌协会联合主办的Cell Press旗舰学术会议Cell Symposia:Hallmarks of cancer专题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Cancer Cell主编Steve Mao博士和Cell资深科学编辑Jiaying Tan博士共同担任会议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讨会主席徐瑞华教授(左一)、J iaying Tan博士(左三)、Steve Mao主编(右一)与特邀报告人曹雪涛院士(左二)、邵峰院士(右二)合影

开幕式上,徐瑞华教授和Jiaying Tan博士进行致辞。徐瑞华教授表示,在过去十年里,癌症生物学和临床肿瘤学的前沿迅速融合,推动了癌症诊疗领域的诸多突破性进展。Cell Press的创新精神持续激励着全球科学家不断探索突破,为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提供重要平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值此Cell Press成立50周年之际,希望本次与Cell Press共同主办的Hallmarks of cancer专题研讨会,能够促进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肿瘤学等领域专家间的聚会交流,进一步促进跨学科合作,为创新突破铺平道路,相信会议将推动癌症诊疗达到新的高度,造福全球癌症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致开幕辞

会议设有五个主题分论坛,分别聚焦于免疫肿瘤学、胃肠道癌症、癌症基因组学、临床试验和肿瘤微环境等领域,邀请了曹雪涛院士、卢煜明院士、张泽民院士、邵峰院士、宋尔卫院士、马骏院士、Douglas Hanahan教授、Scott Lowe教授、Alberto Bardelli教授等三十多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行业专家作口头报告,来自全球超过600位癌症基础及临床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共同参会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幕式后,瑞士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洛桑分所的Douglas Hanahan教授进行了题为“The Hallmarks of Cancer”主旨演讲。2000年,Hanahan教授与Robert Weinberg教授在《Cell》上首次合作发表了肿瘤领域的奠基之作《The Hallmarks of Canc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题论坛一:免疫肿瘤学

11月7日下午,在研讨会的免疫肿瘤学分论坛,中国医学科学院曹雪涛院士围绕“hnRNPA2B1 and innate sensors in cancer immunoevasion and immunotherapy ”的主题进行了特邀报告。中山大学宋尔卫院士以“Vaccines targeting cryptic Peptides from Circ RNA provide therapeutic effects”为题进行了特邀报告分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院士以“Antitumor immunity triggered by bacteria-derived signals: Pyroptosis & Beyond“为题开展了特邀报告。多伦多大学Tak-Wah Mak教授进行了题为“Metabolic and Neural Regulation of Immunity and Cancer”的特邀报告。此外,冷泉港实验室Jiayun Li博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淼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魏炜教授分别进行了简短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题论坛二:胃肠道癌症

11月8日上午,在研讨会的胃肠道癌症分论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围绕“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on Immunotherapy for GI Cancers”的主题进行了特邀报告。AIRC分子肿瘤学研究所(IFOM)Alberto Bardelli教授以“Exploiting immune surveillance to target colorectal cancer evolution and mutability”为题进行了特邀报告分享。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以“Microbiome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basic discovery to clinical application”为题开展了特邀报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强教授进行了题为“Antigen presenting neutrophil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特邀报告。此外,北京大学白凡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肖巍魏主任医师分别进行了简短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题论坛三:癌症基因组学

11月8日下午,在研讨会的癌症基因组学分论坛,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院士围绕“Expanding the spectrum of cfDNA fragmentomics”的主题进行了特邀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晨教授以“Dynamic molecular and cellular alterations in morphologically normal tissues and multi-step cancer development”为题进行了特邀报告分享。北京大学张泽民院士以“From understanding to modulating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为题开展了特邀报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海伦·迪勒家庭综合癌症中心Joseph Costello教授进行了题为“Cellular origins and genetic roots of brain tumors revealed by 3D whole tumor analyses”的特邀报告。此外,新加坡科技研究局Qi-Jing Li教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朱波教授分别进行了简短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题论坛四: 临床试验

11月9日上午,在研讨会的临床试验分论坛,多伦多大学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Lillian Siu教授围绕“Anticancer Drug Development: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Outlook” 的主题进行了特邀报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以“Therapeutic Optimization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Enhancing Efficacy and Reducing Toxicity, Front and Behind the Scenes” 为题进行了特邀报告分享。荷兰癌症研究所John Haanen教授以“Learnings from TIL in melanoma for next generation cell therapies”为题开展了特邀报告。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进行了题为“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monitoring to guide adaptive treatment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特邀报告。此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周圣涛教授、上海细胞治疗集团荣丽洁博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广西医科大学赵永祥教授分别进行了简短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题论坛五:肿瘤微环境

11月9日下午,在研讨会的肿瘤微环境分论坛,古斯塔夫·鲁西研究所Caroline Robert教授围绕“Targeting mRNA translation in Melanoma”的主题进行了特邀报告。巴黎西岱大学Guido Kroemer教授以“Elevation of a stress hormone before cancer diagnosis” 为题进行了特邀报告分享。古斯塔夫·鲁西研究所Laurence Zitvogel教授以“Links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tumor immunosurveillance”为题开展了特邀报告。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Scott W. Lowe教授进行了题为“Visualizing the benign-to-malignant switch”的特邀报告。此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弩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胡海教授分别进行了简短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9日下午,Cell Symposia:Hallmarks of cancer专题研讨会落下了帷幕。会议通过主旨报告、特邀报告、简短报告以及墙报展示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了癌症生物学与临床肿瘤学的融合发展,展望了重塑癌症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的未来。

在中山大学成立100周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成立60周年以及Cell Press成立50周年之际,来自全球的报告人和学者相聚广州,共同探讨学术进展和未来挑战,探索肿瘤治疗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