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4月27日,对于殡葬行业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休息的间隙,一份《倡导实行火葬》的呈报文章递到了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的毛主席手上。
倡议书历数了土葬的历史和弊端,简明扼要描述了火葬的优点和倡议。作为共产党员,是不能有任何宗教信仰的,自然也就不信什么转世轮回之说。
毛主席看完倡议书,满意地点了点头,挥笔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大字,表示赞同这一决定,力主在党内推行火葬。不过到了改革开放年代,有一人就违背了这一决定,他就是南京军区的许世友将军。
步入八十年代,年老的许世友也渐渐感到身体出了毛病,腹部时常会隐隐作痛。妻子和儿子都劝告父亲,让他去南京军医院检查一番。起初,许将军执意不肯,或许是不愿服老。等身体再也坚持不住了,才由亲人送到了南京军区总医院。
躺在病床上的许世友满头白发,身上的英气早已褪去,唯有两只黑溜溜的眼睛还很明亮。几天之后,医生手拿一份医学化验单,走进了病房,对许将军说:“首长,还是要恭喜你,你没有任何癌症的迹象,只是肝脏出了问题,有些硬化。以后千万不要再喝酒了,咱不似当年了。”
众所周知,许将军爱喝茅台,这是他的爱好。以往身体强健,没有人敢劝告他,任由他的性子胡来。这次得病之后,家人才敢说几句,军区首长了解了许世友的病情,也打来了电话。聂凤智更是亲自登门,劝说自己的老上级:“首长,咱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了,你我都老了,不服不行,这是天理。”
聂凤智和许世友是多年的好朋友,好知己,两人共事多年。早在红军时期,聂凤智就跟着许世友。许世友当团长,聂凤智是手下的连长。等许世友当了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聂凤智就是该军的副团长。在许世友看来,聂凤智和自己脾气相投,是为数不多能说说掏心窝子话的自己人。
抗日时期,聂凤智和许世友一起东征山东,创建了根据地,聂凤智还是鼎鼎大名的“老虎团团长”。新中国成立之后,许世友驻防南京,是军区司令,聂凤智升为副手,协助许世友,完成军事训练任务。
听了聂凤智的劝告,许世友的确有所收敛,喝茅台也是一滴一滴地滴到嘴里,尝尝酒味。可好景不长的是,许世友终究是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聂凤智接到讣告,肝胆俱碎。
在追悼会上,中央的王震将军来到南京慰问了许世友的家人。临走之前,王震嘱咐道聂凤智和向守志(南京军区司令):“你们的老上级逝世了,要给他写一篇文章,这也是一直以来的规矩。”
在文书的笔下,悼念文章情真意切,客观翔实。聂凤智亲自翻阅,认为写得很好。向守志看了看,也觉得不错,便提议在文章结尾要加上许世友的老部下徐深吉和罗应怀的名字。他们二人,常年作为许世友的秘书,也应该署名。
听到向守志的建议,聂凤智也很赞同这一观点。于是,聂凤智就派人联络徐深吉、罗应怀二人,他们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回到南京,聂凤智却得知向守志不愿在文章上署名,但也没有丝毫办法。
聂凤智明白,向守志作为军区首长,不该出面签名。主要是许世友还是土葬,违背了官方定下的调子。在位者,遇到此等尴尬之事,还是要避嫌。然而,即便署名文章交给了军区,军报也迟迟没有刊登、转载。
这下,窝火的聂凤智再也忍不了了,找到军报的负责人,怒骂道:“你们是不是搞人走茶凉那套,到底是对许司令意见,还是对我有意见,不妨直说。”后来,在向守志的干预下,文章还是刊登在军报上,风波也平息下去。
参考资料:《在向守志将军身边的日子》 铁军 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