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正在热播中,庄家二老的偏心眼,拿老大庄超英一家做血包,让网友们的愤怒几乎要溢到屏幕里去。
庄家小儿子庄赶美学习不好,父亲就让他进厂顶替工作,为此他们老两口让本不应该下乡的女儿,弄去了偏远的贵州。
老三结婚,父母用尽自己积蓄还有大哥常年交的工资,甚至还想拿黄玲的嫁妆去给老三,办得风风光光。
老太太在家操持家务,帮他们带孩子,可谓尽心尽力。
可老三本事没有,不伺候老的,自私自利,对于当年替他去下乡的姐姐也是冷漠至极。
姐姐和外甥,在他家一晚,也是各种不愿意,觉得碍着自己家的事。
庄家二老看到也当没有看见,明明小儿子这么不孝顺,庄家二老为什么还这么偏心小儿子?
偏爱的孩子在父母眼里是最好的
庄家三个孩子,父母重男轻女,女儿从小就不受重视,在他们眼中以后嫁人就是人家的人。
两个儿子,一个老实,孝顺,学习好,从小被他们灌输,要少吃一口,让父母和弟弟可以多吃一口。
庄母最善于做面子,从小对大儿子进行驯化,以便今后让他做血包。
小儿子老两口最喜欢,恨不得将最好的东西给到他。
他们两人私心是养儿防老,小儿子一直在自己身边,他们觉得以后老了,还得靠小儿子。
小儿子的各种不负责的行为,在父母眼中,都不是问题。
因为小儿子工作一般,总是遇到困难,是弱者,父母自然要操心,帮他解决。
小儿子从小就养成了会诉苦的性子,不会隐忍,什么困难都要父母帮忙解决。
于是老太太脚崴了,庄赶美和老婆都不想管。
老两口自然想到了老大庄超英,反正他好说话,牺牲一下,在父母眼中没有什么。
庄老太太居然要十岁的孙女白天上学,晚上照顾她,庄超英居然不敢有意见。
黄玲不得不承担起照顾老太太的任务,当然庄老师也要一起帮忙,让这个孝心外包的男人也一起感受下。
二老习惯在遇到家庭矛盾,或问题时会牺牲大儿子,成全小儿子。
多年后即使庄赶美儿子们要结婚,庄家父母居然还厚脸皮,要伯父给侄子们买房子。
其实庄超英家里没有什么积蓄,更不要说儿子女儿也没有房子,
杨绛先生曾说:"当一个家庭一碗水端不平时,只有牺牲最善良的那个,才能让家庭风平浪静。"
愚孝的孩子最需要得到父母的肯定
庄超英从小被父母洗脑,要牺牲自己成全大家。对庄家父母言听计从,几乎不会拒绝,也不管对错。
父母都是欺软怕硬的,面对小儿子的各种恶劣态度,二老却对出钱出力的大儿子儿媳指鼻子瞪眼。
庄超英是个有文化的人,看社会问题有真知灼见,用心培养两个孩子。
但是遇到家里的问题,他就变成了乖宝宝,什么都听父母的。
他从工作开始,就将工资交给父母没补贴弟弟,他没有怨言。
直到结婚他还是如此,但是孩子出生,光靠妻子的工资养不起,于是黄玲逼着他去要回工资。
要回工资必然父母要责怪他,让他更加愧疚,甚至将这份怨恨转移到妻子身上。
在庄超英的潜意识中,他给父母钱,就会得到父母的爱,得到好口碑,成为亲朋好友口中的孝子。
中国传统社会中,维护大家族安定团结,是一个男人光荣的任务,他还自鸣得意。
庄超英就是这样一个自欺欺人的性格,父母的德行他是知道的,就是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庄超英和妻子工厂一个月没有发工资,他去父母家,告诉他们不能给钱了。遭到了父母劈头盖脸的责骂,甚至父亲都不认他了。
这让庄超英好几天没有恢复,对自己的付出产生怀疑。
隐忍和讨好得不到父母的理解
庄家父母是自私的,有自己的盘算,大儿子出钱,小儿子养老,他们是最得利的。
即使宝贝小儿子对他们态度不好,他们也可以用孝道,绑架大儿子为他们养老,这样他们晚年就可靠了。
长孙也被他们教育,要为大家族出力,在他们心中,拿老大一家钱补贴弟弟一家是应该的,反正都是一家人。
老人也是欺软怕硬,大儿媳黄玲变得强硬起来,他们就不敢欺负她了。
女儿的孩子向鹏飞要从贵州回来,小儿子自然不肯接受这个外人,他们只好将这个负担扔给大儿子。
黄玲为了儿子庄图南高考,不允许向鹏飞以及两个侄子住到家里。
为此黄玲彻底撕开了庄家一家人虚伪的面目,彻底将要面子的庄超英的脸皮撕破。
黄玲从此破罐子破摔,不在乎老两口和庄老师的面子,只管自己,这样反而过得好,没有心理负担。
庄家父母将小儿子一家保护得太好,成了一窝废物,只是窝里横。
庄超英用牺牲自己小家庭利益,去讨好父母,也并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还让他和自己的家庭越走越远。
中年的庄老师被家人孤立,他的家人越来越不需要他了,这种失控让他非常痛苦,不得不专注在自己的小家庭。
庄家父母心中像明镜一样,知道小儿子不好,但自己喜欢的孩子,就是要给他最好的,不要麻烦他,他高兴了,他们晚年才有保证。
被偏爱的孩子是养不成孝子的,父母竭尽可能的讨好,也是为了晚年的保证。
但往往晚年父母都会被钟爱的孩子抛弃,因为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小家,父母老了没有了利用价值,就是累赘。
庄家父母的这种教育,下一代也看着,自然也学样,最后的烂摊子只能大儿子来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