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几个将要毕业,到美国留学的青年专门赶到广州,拜见李大钊。他们向李大钊虚心请教,自己到了美国,应当学习什么?又该如何帮助祖国变得富强。

忙碌了一整个白天的李大钊在临近深夜时接待这几位青年,他的脸上并没有任何被青年们打扰休息的不悦,反倒耐心告诫青年们:“到了美国,别忘记初衷,所做一切都是为了祖国。要留意美国的情况,结合祖国的现状,学习对人民有用的知识。”

数日后,这群青年又在一位旅长的介绍下,来到孙中山的府邸,谒见孙中山。孙中山同样在百忙中特地抽出一些时间,见了这群青年。

其中一位青年看着孙中山慈祥和蔼的面容,问了一个有些冒犯的问题,他说:“先生百年后,革命又该由谁继承?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是需要思考的。”

孙中山面色不改,笑着给青年解惑:“要想为人民追求平等自由,则必须牺牲自我的平等自由,听从号令和指挥。假若能办到这一层,组织就有力量。牺牲个人意志和自由,成全组织集体的意志与自由,力量便会空前强大,基础也很难动摇,哪怕失去领头人,也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孙中山的话,让青年们生出颇多感触,他们顺着这个话题,又问了孙中山有关统一和人生观等问题,孙中山皆一一耐心答复。

两个多小时后,因又有人来拜访孙中山,青年们不得不中断谈话,向孙中山告辞。孙中山明显很欣赏青年们,不忘叮嘱他们,日后若有什么其他疑惑,都可以写信来问他。

而孙中山的谆谆教诲亦更加坚定青年们的报国信念,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

同年秋天,那位率先勇敢向孙中山提问的青年按照原计划,千里迢迢奔赴大洋彼岸的陌生国度,进入斯坦福大学深造。

学校所在旧金山是一座华侨集中的城市,这位青年亲眼目睹同胞在此处饱受各种歧视的处境,愈加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为了什么。

转年,他在报纸上看到“美共”积极支持华夏人民的种种行动,决定加入共产组织。

他在那个夏天,专程到西雅图迎接同伴罗静宜等人,和他们召开一个简短会议,确定加入共产组织的目标,一边继续学业,一边参加革命活动。

他们利用在世界各地熊熊燃烧起来的“五卅”烈焰,展开爱国宣传。为了让大半广东华侨听懂内容,几个青年认真向出生在顺德的罗静宜学习粤语,鼓励罗静宜趁着华侨学生帮她接风洗尘的机会,以方言向大家介绍帝国主义的恶劣行为以及华夏同胞英勇斗争的事迹,引起大家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这位青年和罗静宜共同加入“美共”组织,是华夏留美学生中首批“共产”组织成员。他们秘密在美洲成立第一个“中共组织”,将在美华侨及留学生有效联合起来,积极进行各种革命活动。

很多年后,曾和青年共事一段时间的雷洁琼回忆当初种种,说:“我很佩服他,很尊敬他……他不只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活动家……他时常组织留学生和华侨,讨论国内外形势、国际问题等等……经常去三藩市华人学校作报告……”

周培源也说:“1927年夏天,他和我等几个人参加斯坦福大学夏令营集会,向同学们详细介绍“四一二”事件的真相……很多人的革命启蒙都是从那个夏天开始,包括我。”

1928年,即将完成在美学业的青年在组织安排下,秘密前往古巴和加拿大进行建党工作。在此期间,曾有别有用心的人向青年发出警告,要求他在24小时内必须离开古巴境内,否则后果自负。

但青年根本不惧,圆满完成组织交予他的任务。

次年秋天,青年如愿来到莫斯科深造,他一边担任翻译工作,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理论,对共产主义又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

他在海外的种种革命活动产生广泛影响,惹来某些人员的敌视。那一年,北平相关发出的通缉黑名单上,赫然出现青年的名字,他在老家的房屋也遭到对方查抄,并被取消公费留学的待遇。

但即便如此,青年还是接受组织的安排,选择在如此危机四伏的时刻,毅然回到阔别许久的祖国,只为更好帮组织做事!

他就是中共早期战士,将生命无私奉献给解放事业的施滉。

施滉出生在一个清贫的诗书世家,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养成爱国思想。他的童年平静又幸福,5岁那年,施滉跟着父亲去到乔后上学,与母亲长期分离。

他在乔后读了8年书,小学毕业,又和父亲去到昆明,入读某军事学校,接受军事化管理。

彼时,昆明街头常常有别国难民出现,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给施滉留下深刻印象,令他不由自主关注起家国兴亡、民族命运等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6年,当施滉以第一名的成绩争取到保送天津某高等学校深造的机会后,现实向他浇下大盆冰水,让他第一次体会到那个世道的不公,一个家室富裕的同学凭借家中权势顶替他的名额,使他被迫失学。

但施滉并未就此颓废,他再接再厉,于第二年再一次夺下第一名,成为清华园的插班生。

在父亲的陪同下,施滉跨越大半个华夏,来到北平。他顺利通过面试,用自己的力量击碎某些人的阴谋,生出要改造社会的愿望。

因为家里经济实在拮据,为了维持生活,施滉不得不到学校图书馆兼职。他在清华读了7年书,所穿衣服鞋子,多数是同学们救济他的。他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十分用功刻苦,成绩名列前茅。

业余时间,施滉非常喜欢阅读进步书刊,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在清华园成立首个进步社团,鼓励大家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逐步跟上新时代的潮流。

“五四运动”中,施滉曾参加清华园内“三赶校长”的斗争,出任《清华周刊》的编辑,先后发表很多改革相关的文章。他和同伴们在校园内举行秘密宣誓活动,立志要学习孙中山、列宁等革命先辈不屈不挠、勇敢无畏的斗争精神,改变华夏旧时社会,实现革命目标!

在毕业离开清华园时,施滉还写了一封给广大学弟学妹的公开信,鼓励大家担负起解决国家问题的使命和接触学习中外文化,介绍中外文化两个使命。

之后,他便如前文所言,去到广州请见李大钊、孙中山二人,接受二人教导,远赴美国深造,积极参与国外革命工作。

重回华夏后,施滉先后出任秘书、翻译等工作,将身心全部投入革命事业,几乎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1930年,施滉在前往香港途中,惨遭敌人逮捕,和蔡和森等人陷入牢狱之中。蔡和森被敌人残忍杀害,壮烈牺牲;施滉则在组织及父亲的积极营救下,逃过一劫。

随即,施滉回到上海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3年,在北平召开会议的施滉又一次由于某人出卖,落到敌人手里。但他仍旧坚定不移,坚决和敌人展开斗争,使得敌人恼羞成怒,于1934年将他杀害在雨花台。

那一年,施滉只有34岁。

很多年后,施滉唯一的女儿施琦生向来访者讲述她和父亲的故事,说她这一辈子,只见过父亲两面,但父亲留给她的精神财富却是无比富足的。她从父亲身上学到坚韧不拔的品质,学到节俭廉洁的作风,从不追求物质生活,在平凡岗位上无私默默奉献一辈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参考资料:

《节俭和廉洁是他留给我的最大财富——女儿记忆中的施滉》

《生于大理的中共河北地下省委书记施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