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发表文章,曝光了合新铁路多家施工单位为节省成本,以次充好,违规将“三元乙丙橡胶弹性垫层”偷换为不符合铁路行业标准的“再生胶仿制品”,存在安全隐患。

11月14日,有媒体人爆料,《经济参考报》调查记者王文志、程子龙在去项目现场追访时遭遇袭击。一张图片显示,王文志的手上有擦伤,身上有泥土,疑似在扭打中倒地。

另一视频显示,一名自称是工地负责人的男子承认是自己手下打的人,手机也是自己扣下的,而且坚持不让记者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袭击记者,抢夺手机,限制人身自由,这样的事件发生在央企和央媒身上,让人难以相信。此后双方彼此较量的结果是由当地警方介入,涉事人员被带局里处理,记者手机退还。

11月15日深夜,当地警方发布通报,称项目部有关人员抢夺手机并限制人身自由,致记者右手掌根部轻微伤,对五名违法人员分别处以7日、10日、12日、13日、13日行政拘留。

随后涉事公司中铁七局也发布通报,称服从当地警方的处理决定,并对项目分部的三名管理人员以及标段的党工委书记、副书记就地免职。同时启动内部问责,欢迎媒体监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挨了打,打人者挨了罚,这一事件,就此结束。

但这件事真的能就这么算了吗?

单就记者挨打这件事,这件事的处理结果也大致如此了。虽然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尤其是这次被打的王文志还是新华社的记者,曾经多次新闻奖,还是经参调查室主任,但在法律面前,他也是普通人,挨打了按照《治安条例》处罚,没毛病。

问题是,这次事件的背后,最核心的问题是记者曝光的问题如何处置?王文志此前曾报道过多起涉及铁路重点工程偷工减料的报道,比如去年的山东莱荣高铁被举报事件,也是出自他手。

和之前他人提供的线索不同,这次是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了弹性垫层“一割就开”“一扯就断”,有视频有真相。但面对这显而易见的问题,无论是涉事企业中铁以及代建单位皖赣铁路安徽有限责任公司都没有做正面的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至目前,各方的行动还处在成立调查组,查询手续完备情况阶段。对这已经形成的事实,却没有人向公众解释,那个“一割就开”的弹性垫层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善后,毕竟这小小的垫层事关高铁运行安全,甚至旅客的人身安全。

如果涉事企业通过殴打新华社记者的方式给媒体立威,让这件事从此没有别的媒体敢参与,那么企业付出这么点代价,可谓移花接木,四两拨千斤。自然可以想到,最终的结果无外乎大事化小,不了了之。

还是希望新华社这次不要怂,挨打的事放一边,继续把问题追到底, 彻底把工程问题曝光开来。这才是一个央媒应该有的担当,才是舆论监督的职责所在。

王冕之王如果被拳头打退,那这个“王”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