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摄石琪
我一直认为东北人不爱吃冰糕。试想,气温经常在零下徘徊,那儿的人一定恨死见缝插针的冰凌了。吃冰糕?要里应外合,冻死自己啊!
大学时期的一个舍友就是东北人,他就对冰糕不太感冒。很多次舍友们买了花花绿绿的降温食品,在脸盆里堆得满满尖尖,美其名曰“敞开供应”。他总是从上铺抬起眼,扫视一番,然后打个哈欠做梦去也。
我问他为什么如此“高风亮节”,他怜悯地看看我,问道:“你们吃完了是否很口渴?”我不假思索地点点头,心想从小吃冰糕不都这感觉吗?而且是越贵的越渴得厉害,应该是糖放多了吧。
他叹了口气,轻轻说了声“马迭尔!”我当时听成了“my dear”,还以为他又在犯花痴。谁知这完全是另一个意思。
头些年,流行东北人去海南过冬,南方人到东北度夏。父母领着我也去感受了一下哈尔滨的异域风情。
哈尔滨北站宽大无比,巍峨的穹顶,望不到头的斜梯,足球场大的大厅,就是比北京西客站也不遑多让。而且这里的建筑更有特点,两栋金色的高楼中间缀着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只巨大的晶面大表。这多么像童话里国王头上的“黄金王冠”啊!
中央大街上可以看到许多人都穿着背心和衬衫。和我们那里相比,唯一的不同就是没人穿短裤,都是牛仔裤或者长裙。这也许就是文化差异导致的吧。这里的地面非常干净,不是那种扫过后“强颜欢笑”的干净,而是种大家闺秀从娘胎里带来的清洁。每走不远就有一个小喷泉在吐玉飞金。风一吹,就会有星星点点的水珠洒到脸上,带来丝丝凉爽。我甚至觉得这些喷泉会不会定时泛滥,所以才把街道冲洗得如此干净。
让我特别喜欢的还有它的路灯。你放心看吧,一条街上绝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处。或是如仰莲,或是如覆碗,或是竖着几根中世纪的权杖,或是形如珍贵的“圣诞彩蛋”。怪不得王刚老师当年因《夜幕下的哈尔滨》一剧爆红。被这些构思奇巧的路灯所照亮的地方,一定会透着入骨的神秘与浪漫。可惜,那是夏天,并非雪季。如果漫天飞雪被路灯镀上金光,那就更美不胜收了。当然,若果真是雪季,怕冷的我们也就不敢来啦。
就在我闲逛之时,突然一抬头,遇到了舍友口中的“马迭尔”。对,就是我从舍友那儿听来,而且还听错了的“马迭尔”。原来前边是一家“冰吧”的外墙,它上边挂着许多商铺的名字。什么“六合居”啊,什么“巴洛克酒店”啊,简直像一锅中西文化的大杂烩。中间是用不锈钢焊成的一行大字“我们也喜欢马迭尔”,其中的“尔”字还特意用了繁体,害得我差点没认出来。
“这回,我一定要弄清楚它的含义!”我咬牙切齿地走了进去。
从前台知道,原来这是一款雪糕的名字,来自英文的“摩登”,即“modern”,浪漫之意。买了几根尝尝,发现就是普通的奶糕。不过方方正正,形状古朴,上边印了“马迭尔”三字的商标。吃完以后,觉得唇齿留香,别的也没什么,于是便接着去逛街。走出好远时突然停住脚步,折回去又买了几根继续吃。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完雪糕而不口渴的!它里边一定有魔法,一定要吃个明白!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雪糕秉承了百年前的传统,只放牛奶、鸡蛋、白糖,至于令人口干的“增稠剂”是一点不放的。
我轻轻松松地将包装纸扔进垃圾箱,才发现里边已经堆满了蝶衣般的“马迭尔”包装。看来大家也是这么认为的!
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在我眼里更加美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