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随着大将罗瑞卿的离任,总参谋长的职位空了出来。这个职位要管理军队、制定战略战术、组织后勤补给,不可或缺,非同小可。于是,中央开始慎重考虑接任者人选。
杨成武和群众
由谁来接任?叶剑英元帅推荐了一个人选——开国上将、时任副总参谋长的杨成武。杨成武文武兼备,担任副总参谋长十多年,对总参谋部的工作十分了解,是担任总参谋长的最佳人选。
当叶帅把这个提议拿到军委会议上讨论的时候,毛主席表示同意。新中国成立后,杨成武多次陪同毛主席出国访问、视察全国各地,负责保卫毛主席安全。对于他的能力,毛主席是非常认可的。
不过,参加会议的林总有着不同意见。他认为杨成武当总长可以,但前面必须加一个“代”字,是为代总长。杨成武欣然接受,以代总长的身份坐镇总参。
为什么是代总长呢?主要还是因为杨成武资历浅、军衔低。在他之前的几任总长,徐向前、聂荣臻是元帅,粟裕、黄克诚、罗瑞卿是大将,杨成武只是一位上将。
因此当任命下来的时候,杨成武有些不安,向中央提议说:“我能力不够,恐怕难以胜任,如果真让我干,建议提王尚荣为副总长。”
那么,王尚荣是什么人?为啥被杨成武如此倚重呢?
跟随贺龙参加革命,21岁当红军师长
王尚荣,湖北石首人,1915年出生。和大多数开国将帅一样,王尚荣出身贫农家庭,小时候吃尽了生活的苦,年仅13岁就被送去瓷器店当了学徒。店老板根本不把他当人,动辄打骂,肆意欺压。
也是在王尚荣当学徒的这一年,贺龙、周逸群领导的石首年关暴动打响了。暴动虽然失败,却在石首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挣扎在生死线的王尚荣也深受影响,产生了革命的想法。
1931年,王尚荣离开家乡参加红军,成了红三军9师的一名战士。红三军军长是大名鼎鼎的贺老总,9师师长则是“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
王尚荣在军中进步很快,得到了军长贺龙的关注。一次贺龙到基层部队视察时,发现王尚荣举手投足间有一种非凡的气势,干练沉稳,于是把他调到司令部当了作战参谋。然而到1933年,王尚荣被认定为“改组派”分子,差点被拉出去枪毙了。
后来,王尚荣被送回红9师当挑夫,负责给师政委陈培英抬担架。结果有一次,王尚荣因为体力不支,把政委从担架上摔了下来。因为这件事,王尚荣被撵出了部队。他在荒野露宿了一整天,第二天又回到部队,哭着说:“我以部队为家,不怕打不怕杀,就让我留下来吧!”
王尚荣终于被留在了红军,参加了红二、六军团的长征。到1936年,年仅21岁的他升任96师师长,已是红军的高级干部了。
创建大青山根据地,激战冀中
抗战全面打响后,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王尚荣任120师358旅715团团长,奔赴山西前线作战。在一次战斗中,王尚荣亲临前线指挥,不幸负伤,到后方医院休养了两个多月。他的伤口还没有痊愈,就又回前线打仗去了。
1938年4月,根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指示,715团组建大青山支队,前往绥东大青山开辟根据地。部队刚到大青山,就在王尚荣的带领下连打两场胜仗,重创盘踞在绥东地区的日军。日军集结重兵进攻绥东时,王尚荣虚晃一枪,又率部进入绥西,在包头截击敌人。
王尚荣到大青山不过四个月,就将几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大青山根据地初现轮廓。
1939年12月,在大青山执行任务的王尚荣接到贺龙命令,前往冀中大地打破日军的“大围攻”计划。王尚荣迅速决断,留在3营坚守大青山,主力部队直奔冀中。
冀中地区一片大平原,不利于八路军进行游击作战,715团到冀中的第一仗,打得就很艰难。1939年2月,715团2营与500名日军在大田庄一带遭遇。2营数次与1营联络,均被日军拦截。2营孤军奋战,与日军激战9小时,被迫撤出战斗。
战后进行总结时,王尚荣意识到,只有依靠群众,依托村落,在夜间歼敌,才能对付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不久后,715团和独立4支队合编为独1旅,王尚荣任副旅长。在4月进行的作战中,王尚荣展现出杰出的指挥才华,全歼日军王牌部队吉田大队,独1旅在冀中地区站稳脚跟。
1940年,王尚荣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后进入陕甘宁边区,执行保卫党中央的任务。
49年接到来信:你是我儿王九斤吗?
1947年,国民党胡中南集团进攻延安,王尚荣所部被编入西北野战军,归彭德怀指挥。在彭总的领导下,王尚荣的指挥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到1949年初,西北野战军改编为一野后,王尚荣已经是第1军副军长兼2师师长了。
1949年10月,王尚荣进军青海,与军阀马步芳展开决战。战斗间隙,坐镇军部指挥的王尚荣收到一封从石首老家寄来的信件,王尚荣打开一看,顿时热泪盈眶。
信的大致内容如下:王军长,我是在报纸上看到你的名字的。18年前,我儿子王九斤参加红军,至今未归,不知道你是否认识他?有人说你就是王九斤,我儿,真的是你吗?
王九斤正是父亲给王尚荣起的小名,王尚荣出生时正好九斤,长得白白胖胖的,父亲王光尧才给他起了这个名字。时隔18年,再次听到父亲的呼唤,怎能不让王尚荣热泪盈眶。可是战况紧急,全国解放尚未完成,他又怎么能回去呢?
于是,王尚荣提笔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证明了自己的身份。1951年,时任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的王尚荣到北京开会,接到军委通知到南京军事学院深造。回去交接的时候,贺龙嘱咐他:“现在离开学还有段日子,你回老家探亲去吧!”
王尚荣很感动,立马带着妻女、警卫员出发,一路风尘仆仆回到了石首老家。听说“王九斤”在青海当了大官,村民们纷纷前来围观,将院子挤得水泄不通。警卫员担心出状况,准备驱赶,王尚荣连忙制止,说:“大家都是相亲,来多少我们接待多少,哪有主人赶客人的道理?”
第二天,王尚荣大摆流水席,请乡亲们吃饭。因为时间紧迫,王尚荣不能多住,临走的时候送给父亲一件皮袄,还有100元钱。
杨成武提议当副总长,9年后终于上任
1965年,杨成武出任代总参谋长,点名推荐王尚荣当副总长。杨成武如此看重王尚荣,是因为王尚荣是总参的“老同志”了,与杨成武共同工作了十多年。
1952年初,王尚荣在南京军事学院深造期间,新的任命下来了:担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
王尚荣到总参工作,是院长刘伯承元帅推荐的。这年年初,刘伯承到北京汇报军事学院工作时,周总理找他谈话,问他:“能否从这批学员中挑几个高材生,到总参作战部工作?”
“王尚荣!”刘伯承不假思索 ,脱口而出。
就这样,王尚荣被调到总参,具体负责作战部工作。1954年张震将军前往军事学院深造,王尚荣接过职务,任作战部部长。当时杨成武是副总长,分管作战部,是王尚荣的直接领导。王尚荣每项任务都完成得出色,深受杨成武信任。
这也是杨成武推荐王尚荣任副总长的原因。王尚荣虽然只是中将,但军队地方都干过, 又在总参工作多年,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对于杨成武的提议,中央表示原则上同意,准备让王尚荣出任副总长。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1965年12月,王尚荣突然被叫去上海,参加了批判罗总长的会议。半年之后,王尚荣也被牵扯其中,停职反省。
王尚荣被迫与妻女分离,临别的时候,他对妻子黄克说:“如果真有那天,你要做到三点,一是相信我们没问题,二是照顾好这个家,三是相信我们终有团聚的那天......”
不久后,王尚荣被带去了北京卫戍区,妻儿则去了“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妻子得知他身体不好,写信反映情况,王尚荣终于得到了住院治疗的机会。
更让王尚荣高兴的是,1974年7月29日,毛主席亲笔批示:王尚荣、杨成武等人一定要参加八一建军节,而且要见报。
总参作战部办公室副主任李锡德前来传达毛主席指示时,王尚荣夫妇激动坏了,感慨说:“这么多年,终于盼来这一天了!”
1974年11月,王尚荣“解放”,被中央正式任命为副总长,此时距离杨成武推荐已经过去了9年。
因为刚被“解放”,王尚荣只能在总参第三招待所办公。邓小平得知后很生气,严肃地说:“身为分管作战部的副总长,怎么能让他在这里办公!”很快,王尚荣就搬出招待所,搬到三座门二楼办公。
1988年,王尚荣正式离休,于2004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