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彭茜
4年前,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双新村村民肖红常站在永宁河边叹气,眼前成片的麻竹林无人打理,竹笋小、长势慢,一年到头辛苦活干了不少,但收成基本谈不上。
4年后的今天,每次来到这个地方,肖红便止不住地抿嘴笑——村里这片竹林不见了,原地建起了纳溪“天仙红橙”柑橘示范园。树上各个品种的橙依次成熟,满园橙香。
走进双新村,看到的不仅是丰收的果园、整洁的道路、林立的小楼,还有多样的村集体项目。谁能想到,这里原本是村民口中“四无一有”(无特色资源、无主导产业、无集体经济、无项目支撑,有遗留问题)的小山村。如今,从竹林到甜橙,从负债到收获,从传统农业到农旅融合,双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欣喜。
成熟的甜橙挂满枝头。周菁摄
“苦”笋变“甜”橙 黄泥地上建起观光小道
“那时候土地流转每年每亩500元,我家流转了3亩,就是1500元,但竹林基地经营不善,我钱也收不到。”2021年以前,村民肖红在村里原麻竹基地帮工。对他来说,当时村里的竹林产业算得上是“看天愁、望水忧”,麻竹基地10多年无有效管理,成片生长得参差杂乱,村民们帮着挖竹笋,需一路踩着黄泥巴入林,辛苦挖到的竹笋量少、个头小、口感差,在市场上卖不起价,基地连续3年都无法支付农民土地流转费用。此外,土地又因竹子丛生无法有效利用,村民们意见很大。
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双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强有自己的想法:发展产业绝不能再重蹈麻竹基地的覆辙,一定要为老百姓重新寻找一条长远可靠、稳定增收的新路子。
2021年,双新村成立村集体公司,村上将300亩竹林遗留下的“活儿”全部揽下来,组织人挖竹林,处理竹笋和竹竿,将地里的竹根挖起来后就地深埋沤肥,原有土地上,取而代之的是成片栽种的“天仙红橙”。
如今,在双新村的土地上,成片的柑橘树望不到边,而以前村民口中的黄泥竹林地也改建为园区水泥观光小道,道路两旁果树飘香,还有月季、黄梨花等鲜花可观赏。园区中有鱼塘,远处青山环绕,永宁河就在园区旁静静流淌,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由此展开。
“以前竹林没砍时,视野全被挡住了,我都不知道村里这片这么美,现在这里就像雾散了、窗透了,空气中都带着香味。”村民陶志林说,以前她很少进竹林,没想到这里依山傍水,还能有如今这番新景。
差异化发展甜橙 带动全村从“负”到“富”
“村里总有人要带头大胆干点什么,种橙子,就是我们改变全村面貌的第一个思路。”李强是“天仙红橙”基地的带头人,他说,刚成立公司时,面对原有麻竹基地的“负债”和“一无所有”的发展困境,自己也思考了许多,双新村要想有新的发展,必须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敢于“无中生有”,闯出一条发展新路。
在李强看来,天仙镇不缺水果,枇杷、猕猴桃、黄金梨等水果的产能早已占领市场,并有了响亮的品牌口碑。而对于双新村来说,沙地适合种什么成了考虑的重点。观察来看,当时镇上种植的果树大都在上半年产出,下半年产出的却很少,而甜橙的产期集中在下半年,且保质期也相对其他水果更长一些,利于长途运输和保存。于是,种甜橙成了当时最好的选择,也让村民对看得见的收获有了动力和盼头。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李强和党员群众代表前后5次到重庆、眉山等地考察学习,13次召开群众大会听取意见建议,与8家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商谈,综合考虑土壤气候、错位发展等因素,与“天仙硐·美丽谷”旅游开发公司合作种植甜橙,获得了村民普遍支持。李强笑着说,在村集体公司发展初期,只有一块牌子和一个公章,但已经吸引了25位村民主动入股,到后来增加到45位村民入股。村民的认可,坚定了基地发展的信心。
改土、选苗、栽种、灌溉……2021年3月,为了抢在月底最佳栽种期前把果树栽下去,村民们都行动起来,300亩果树苗仅用20天就完成栽种,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后来村民连片发展了700余亩甜橙。2023年,利用低产林改造栽种珍稀林木桢楠的同时套种500亩,“天仙红橙”基地发展到了1500亩。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天仙红橙”是指品牌,不是水果的品种。从2021年开始,示范园内先后栽种的甜橙包含有爱媛、媚红、夏橙、血橙、耙耙柑、红灯笼、沃柑等10多个品类,产期从当年10月底开始,到第二年4月结束。
“家里的农活干完了,我就会来基地帮忙,每天多一份额外的收入,还是挺不错的。”10月底,示范园进入成熟采摘季,漫山遍野的爱媛已完成糖分的最后积累,果农们穿梭其间,忙得不亦乐乎。
49岁的村民吴进华说,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下,村民除了收到土地租金,还能在家门口上班,帮忙管理果园,每月还能领到工资,收入比以前多了,感觉干活也更有动力了。
据统计,“天仙红橙”柑橘示范园如今带动村里200多人就近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果子。杨理摄
从“天仙红橙”到农旅融合 全村放手大胆干
经过不断地努力,双新村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集体经济“从弱到强”、群众心气“从怨到顺”的转变。盛果期时,一棵树结果80斤,按每斤5元计算,一棵果树就能带来400元的收入,一亩就能收入2.4万元,这与其他农作物相比,赚得更多。截至2023年底,集体经济收入已达43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到2.6万元。李强说:“村党总支的组织力提升了,办事有底气了,村民心气也顺了,大家同心协力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借着“天仙红橙”柑橘示范园顺利实施的势头,村里还谋划出一条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如今,在双新村村委会附近,建起了一座带有小桥庭院的天仙红酒庄,这让村里又有了一番新景象。
双新村不产枇杷,但背靠万亩果园,不产酒但纳溪酒多,李强和村民们合计,决定借势借力发展枇杷酒。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村集体公司向村民扩股融资的想法由此而生。为了提振信心,李强率先带头入股5万元,并作出每年资金利息不低于18%的承诺,带动党员和村民入股85万元,启动资金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2021年,双新村泡制并销售首批枇杷酒、黄金梨酒6000斤,实现收入40余万元,挖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2022年,泡制果酒2万多斤,更是成功销往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果酒收入突破200万元。2023年,泡制生产果酒5万斤,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果酒成为了村上集体经济增收的主引擎。
目前,“天仙红”酒厂已改建完毕,并成功引进一条鲜果洗选和果酒配制、灌装生产线,彻底解决了果酒生产、包装难题。同时,天仙红酒庄也于2023年12月底落成,开门迎客,酒庄作为产品展销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大幅提升果酒产业附加值和销售额。酒厂附近,拥有天然晒场的酱油厂也建好了,双新村有了自己的酱油品牌产品。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双新村,村里还搞起了户外拓展项目,游客来村里游玩,可以进行户外运动、摘鲜果和钓鱼体验,还能品尝刨猪汤、烧烤、臊子面、柴火鸡等美食。聚餐、聚会和团建,所有休闲活动项目都能量身定制,今年的双新村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模样。这还不够,目前,双新村还在计划着引进竹筏观光等水上项目,并引导创新创业者打造鸟巢、乡村别墅、露营基地等特色民宿,让更多创业能人走进双新村,共谋发展。
在青山绿水的小山村中,村民们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老旧的面貌,守着土地,以创新、创意和创造大步谋发展、强经济,“天仙红橙”鲜果也去到了北京、上海等地,更多的人品尝到来自泸州纳溪的这份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