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距离上次李子柒更新视频,已经过去三年多的时间,人们想念她,等待她。终于,就在四天前,带着自己崭新的漆器作品,李子柒再次回到了大众的视野。而归来的她,依旧不改初心,也让我们看到了成功,还有另一种独特的面貌。
文丨庄晓 编丨Lulu
李子柒回来了。
两天三更,第一条一条《雕漆隐花,雕出紫气东来!》的视频,发布仅三个小时,多平台播放量直接破亿;海外平台十分钟内,评论也达到了惊人的5000条……
接下来她又连发两条视频,送给所有知道她名字的人。
大家都说,这是“子柒东来”。
“看到你和奶奶一切安好,我流下了欣慰的眼泪。”
“顶流归来还是顶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慢节奏的李子柒。”
“全世界都在为你的回归感到高兴,没有任何争吵和歧视,你值得一个诺贝尔和平奖。”
可以说,在这个网红迭代迅速,文字、视频都越来越短的时代,她的出现不仅成为了当下的一股清流,一份独一无二的存在。
也让我们看到了成功的另一种可能性。
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好文凭,但人生也能可以跳出内卷,过上大女主般丰富、潇洒的人生。
深造于社会这所大学
没有学历的成功
当我们定义何谓成功时,我们通常会以常规路线作为模板,那就是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
但,这就是成功的全貌了吗?
《优秀的绵羊》就中提到,很多藤校生最终也是沿着前人的成功道路走下去,拿着金字文文凭,做一份金融或咨询的高新工作,却没有想象力、勇气或内心的自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道路。
不得不说,横空出世的李子柒,能成为如今的顶流创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人生也能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旷野。
在李子柒的视频里,很多人都惊叹她无所不能。但她在新华社采访中说,没有谁生下来就什么都会,她也是在一路成长过程中慢慢积累的。
在多次节目中,她都曾提起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很多人眼里,清贫和流浪成了她成长的主旋律。
因为父母早早离去,年幼的李子柒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然而五年级时,爷爷不幸离世,为了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14岁的李子柒选择辍学去打工。
她露宿过公园的椅子,也曾连续吃了两个月的馒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月工资300元的服务员工作,却因打碎一个杯子、盘子,赔完钱,到手只有两百出头。
为了工资高点,李子柒后来还去和师傅学打碟,并不是因为喜欢音乐,纯粹就为了能活下去。
不出意外的话,李子柒,或许会像纪录片《十八岁的流水线》中的那些孩子,随波逐流,却无力挣脱。
但李子柒的传奇之处就在于,她没有陷入生活的琐碎里,而是把每一份经历都当作宝藏,让它们成为成长的养分。
哪怕身高还不到灶台的高度,但当时只有6岁的李子柒,就已经懂事地站在一边,帮着做乡厨的爷爷烧火、递盘子。
再到后来切菜、配菜、再慢慢上锅蒸东西,五年级不到,李子柒就已经在日常劳作中,一步步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在餐厅做服务员的时候,李子柒也能在不停上菜、介绍菜品、端盘子、洗杯子的琐屑中,不断吸收对于饭菜的理解。
比如不同的菜品是什么味道的?有哪些主料、配料?如果她来做一桌饭菜的话,她可以如何更好来准备?
这些技能和对日常工作的思考,无意间成了李子柒日后内容创作的起点。
在做DJ时,李子柒学会了简单的编配、乐理知识。这些,也让她后来在视频创作时,能自如地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更好地匹配自己想要呈现的内容。
虽然生活很苦,但回头重新审视那些过往的经历,李子柒也能从生活历练中,看到那些人生的甜。
在和新华社记者的对话里,她说,“你没办法去判断到底哪一步对你最重要,因为这一路不论是荆棘还是鲜花,都是你人生的积淀。”
简简单单一句话,无疑也暗合了乔布斯的“连点成线”的著名演讲——站在当下,你或许不知道现在所经历的会带来什么,但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它们就会连点成线。
要相信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李子柒显然学到了这种珍贵的能力,并且尽最大努力来提升自己。而她也是这样鼓励身边的朋友。
“我不希望问孩子以后想干什么,他们说自己想当网红当明星。
我希望他们能够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好好念书,能够真正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够抓着每一个机会的人。”
快节奏下的理想与坚持
走出的每一步都不可复制
当然,成为李子柒,不仅仅靠她这些在社会中学的经验。
在她停更的这三年,挤入“田园牧歌风”赛道的创作者层出不穷,每一位都想成为下一位李子柒,但鲜有人能复制她的成功。
原因之一,是她选材的独到眼光。
2016年,那时的美食视频已是创作的热门领域。但初出茅庐的李子柒,敏锐察觉到一些不同之处:大多是拍摄切菜、炒菜,很少拍摄厨房以外的东西。
考虑到家中自产的丰富蔬果,李子柒想到,正好自家种了许多蔬菜瓜果,如果能够让城里的朋友看到吃的东西是怎么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上的,那应该会很有意思。
于是,经过最初的摸索后,李子柒出品了一系列的家常菜,包括兰州牛肉面、巴蜀盐排骨、火焰醉鱼等在内的早期视频,一下让人她火出了圈。
为了追逐流量,不少人热衷于制造猎奇、刺激的内容以吸引眼球,但李子柒在内容上始终如一,保持着自己的定力。
在她眼中,世界非但不单调,相反,像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果子、冬天的雪,尽管年年相似,但又年年不同。而自己“只需要当好那个讲故事的人就好了。”
在“一物一生”系列视频中,李子柒就用影像真实记录下玉米、水稻、香菇、油菜等20多种作物的一生。
为了不错过每一次植物的成长,李子柒还需要算好每一种作物生长的时间,感觉它要冒芽了,就提前把机器架在作物旁,拍摄延时镜头。
像这些生动又珍贵的镜头,都被她按照不同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分门别类地放进了系列文件夹中。
这组系列视频,李子柒整整拍摄了一年,贯穿了季节交替,也经历了一整年的日出日落、风霜雨雪。
但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吃的食物是从哪里来,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李子柒甘愿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放慢自己的脚步。
这也是一种对极致的追求。
为了拍出满意的镜头,李子柒可以重复拍摄几十次;而她视频中那些让人流连的空镜,也是她日复一日的积累。
如果得知第二天会起雾,她和团队都会早早起来守着镜头,只为捕捉禾苗上的露珠。
至于那些视频中展现的传统技艺,更是体现了李子柒一次次不远万里拜师学艺的真诚和决心。
为了在视频中展现东源木活字印刷的魅力,李子柒不仅跨越近2000公里,找到传承人王法万,向他学习;
还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八点到工作室,到晚上十点甚至更迟才离开。
但李子柒从来没喊过苦,说过累。
在告别王法万时,她已经能用毛笔,熟练地在1.1厘米见方甚至更小的木块上,书写标准的老宋体反字,并手工篆刻,印出来得到正字。
而视频中,李子柒指甲缝里的木屑和墨迹,也都是长时间做手工活的印记。
而让人感动的,还有李子柒视频中,对于美的向往和追求。
她的视频里,总与鲜花相伴。
在木兰花的映衬下,她会身穿红袍,信马由缰地从稀薄的晨雾中走来;
也会在三月桃花开了,酿壶桃花酒,再将三两枝桃花,别在奶奶的发间;
或是将老宅的旧木板,也能搭配旧石槽,打造成独具中式美感的洗手台……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曾经书本上学的诗句,在李子柒的视频里,也有了真实感。
在外网,李子柒也是不折不扣的顶流之一。回归视频发出不久,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前来问好,甚至感叹“今夕是何年”。
尽管在YouTube开设频道,一开始是为了维权,但李子柒的全球走红仍然有迹可循。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评价说,李子柒的自我定位很清晰,是站在一个地球人的基础上,让全世界都能感受到美好。
她的视频内容看似家常,打谷、舂米、酿酒;蜀绣、蜡染、造纸……但是在一个生活越来越高科技的时代,城市人口迅猛增长,我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倒越发强烈。
这种情绪是跨越国家、文化、民族的,是全人类共通的。李子柒的视频不仅给全世界观众带来了情绪价值,还潜移默化地传递了中国文化。
“李子柒是在和全世界唠家常。这种唠家常大大缩短了中国和世界的距离。”
难怪一位网友评论道,“李子柒的视频,传递的不是焦虑、不是压力,是清新自然,是心灵回归,是每个人心中的净土。”
这也是世间纵有千千万万的复制品,至真至纯的李子柒始终无可取代。
成为照亮他人的那道光
顶流博主,也是社会清流
每年都会采访30至50位北大学生的北大教授刘云杉,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顶尖高校的精英大学生们,从小就训练习惯去看明晰、可达成的目标,来提升自我效能感。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看向外在的世界。“年轻的眼睛里只有目标,也只有他自己。”
而在李子柒的视频里,我们总能看到太多的东西。
有时是奶奶的身影,陪着李子柒做事,或是看着她做事,偶尔两人之间会来一两句对话,平凡的生活场景,也涌动着浓浓的温情。
有时是串门邻居一起干农活,或是相互地几句吆喝,在浓浓的人情味里,看到了人和人最本真的互动和交往。
在木活字的视频里,她雕刻了一段话:“柴火的温度,奶奶煮的清粥,田边的野鹤,还有地窖的老酒,这是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现在,我想把它们都带给你——李子柒”。
逆境生花的李子柒,总能对一切向善、向美的力量,都报以开放和接纳的态度。
因为曾有人为她打伞,所以她更要为其他人打伞。
听说奶奶身体不好,已经有了DJ稳定工作的李子柒,立刻辞职回家,专心照顾奶奶。“到了取舍的时候了,可以慢一点都没关系,要陪好我想要陪的人。”
当妇联的工作人员招呼她吃鸡蛋,李子柒想到家里的鸡蛋从来要存着卖钱,至今都记得当时的感动。因此,当她打工每个月工资仅有几百元的时候,她还坚持资助绵阳平武的一个孩子读书。
她说,“我的世界有人给了我一束光,所以我知道这束光能给别人带来多大的温暖。”
若以创造价值的视角来看,如今,李子柒的视频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像回归的首条视频,她就为大家一步步讲述了大家所不熟知的非遗大漆工艺。
从爬树取胶、制漆、雕刻、上漆,再到揩清的每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
哪怕因为生漆过敏起了浑身的疹子;也遭遇了第一次的作品,在即将完成的最后一步惨遭失败。
但李子柒还是选择了重新来过,花了三个月的时间,重新制作了“麒麟回首百病消”。
视频的最后,李子柒特意留了8秒和奶奶在窗口看雪的镜头。“这样的日子如果能长一点,再长一点,就特别好。”
这句话说的是奶奶,但又何尝不是在说她自己在非遗传承这条路呢?
“很多传统文化像极了一位垂暮的老人,但我想给这位老人注入更年轻的血液,想让他能够跟着时代一起继续往前走。”
在停更的这1000多天,李子柒外出上百次,走了20多个省,拜访了100多位非遗文化传承人,学习手艺、深度对谈,深耕研究民俗文化。
考虑到部分传承人年龄大,不熟悉互联网,她又想办法让他们和年轻的互联网创作者互帮互助,进行直播或拍摄短视频,也请年轻的设计师给出年轻化的设计。让传统手艺,能真正在时代的大浪下焕然新生。
当新华社主持人问,三年蛰伏后,会担心自己的视频不再独树一帜吗?
李子柒面带笑意地答道:“如果只是我一个人,是不可能会形成今天这样的局面。至于我的作品是否独树一帜还重要吗?
我认为不重要了。因为它已经成了一个方向我反而希望能够朝着这个方向走的人越来越多。”
一直以来,她想要的都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
费孝通曾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李子柒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海阔天空的可能。
在成长的教育的路上,家长们的担忧很多,但归根究底是希望孩子能够过得开心、幸福。只是在通往世俗成功的路上,太容易迷茫,容易陷入误区。
而李子柒,从默默无名到红遍全球,真切地展示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
在积攒实力之外,还能一直保留初心和纯真心性。从打开小我,到走向更大的世界,让自己的内在变得充盈。
这才是她的“大女主剧本”经久不衰的秘密。
参考资料:
1.李子柒微博
2.《对话李子柒 | 正面回应质疑:很幸运那么多人看到我的努力》——B站人民日报
3.《新华社对话李子柒:热爱可抵漫长黑夜》——B站新华社
4.《新华社独家专访李子柒:归来依旧热爱》——B站新华社
本文图片皆来自李子柒视频。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