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华尔街之狼》里,大佬教育刚入行的菜鸟说:“成功的关键是思维的鲜活,而大脑兴奋的关键是每天撸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清水健老师在他那本倾注了职业荣誉感的《AV男优SHIMIKEN教你厕式深蹲:练爆性福男子肌力》里也极力主张小撸怡情。
清水健老师教育我们,业精于勤荒于嬉,身怀利器要防锈,不用的功能会衰退。
因此,他每天要发射两次,其中的手段便包括手段。
我十分怀疑这俩人都是功成名就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忽悠,我不求有助于战斗力提升,只求舒缓我生存的压力,照着这个法子,我特么差点儿灰飞烟灭!
我发现,我的视线模糊了,走路开始打飘了,然后压力更大了。
如此解压,杀敌八百自损一万,这个手段我现在基本不用,除非压力大如读完李泽厚先生所著的《论语今读》。
这本《论语今读》今读之所以让我困惑,并不仅仅因为它结合了中西方哲学、文化、思想上的比较与分析。
坦白地说,很多内容我都看不懂。
真正让我困惑到不得不采用自残手段来解压的是这本书延续了人人都可以把《论语》“轮”一遍的实用主义精神,即《论语》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按需解读,怎么有利用价值就怎么解读!
李泽厚先生是大文化家,康有为也是,朱熹也是,董仲舒也是,但这不妨碍我这个视线模糊的读者不屑于他们轮×《论语》的行为。
我不明白,为什么《论语》的解读就一定要服务于现代人?或者说,为什么要以服务于现代人的目的去解读《论语》?
也许是因为《论语》就是一个饭碗和工具,《论语》里的孔子到底有没有某些意思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取悦或打击现代人的饭碗或工具,他必须有某些意思。
譬如“君子不器”这句话,请问它有多少种理解?
这么说吧,“器”它有多少含义和特点,这句话就有多少种解读。
你可以解读为君子不能把自己局限于某个具体的行业和技能,你也可以理解为君子不能气量狭窄,你也可以理解为君子不能沦为别人利用的工具。
这都是当前比较流行的解读。
那么,按照“器”的铸造特点,既然大器晚成,这句话又是否可以理解为孔子在教育学生不要追求成为大器。如果服务于现代人,又是否可以理解为孔子在鼓励大家珍惜时光,考什么大学,读什么研究生,请早点工作做贡献,请不要把美好的青春浪费在厚积薄发这种操作上!
你可以批评我这是没有证据的胡说八道,孔子的“君子不器”肯定不会有这意思,但问题是,其他的解读难道就有证据?
“君子不器”这话的唯一权威证人——孔子早已作古,我相信孔子说这话的时候应该有明确的固定的意思,他老人家总不至于有预测千年的能力,故意整出一句又一句可供无数解读的话,让后人拆盲盒。
关于《论语》的如此众多的解读,我不敢说只有一个是符合他老人家本意的,但总不能都是对的吧。
这跟滥竽充数还不一样,滥竽充数是一百个里有那么一两个唬弄犯,而《论语》的解读则是相反,因此它才可以成为更多人的饭碗和工具。尽管自圆其说往往就是自欺欺人,但如果你不服,毕竟可以动用武力和洗脑。
《论语》里大概有教我们诚实做人的精神,可这种当作饭碗和工具的解读,其基本精神就是怎么有用就怎么干。这本身就很不诚实!
都什么年代了,还不放过《论语》!
有些人到底是热爱传统文化呢,还是热爱传统文化这个饭碗和工具呢?
压力好大,好想朝闻道夕死可以地撸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