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当时
民族体育项目知多少?
今天介绍黑龙江代表团参加的
表演项目“鱼皮球” 竞赛项目民族健身操
1
鱼皮球
“鱼皮球”是在赫哲族中广为流行的传统体育活动,有着很强的竞技性、娱乐性和渔猎生产实用性。
▲“鱼皮球”
“鱼皮球”这项体育活动,最早是有“鱼皮部”“鹿皮部”之称的赫哲族少年儿童,用大马哈鱼、鲤鱼等鱼皮制成圆球进行的一项游戏。早期的鱼皮球活动形式只是儿童在宅院或广场上用木棍或冰崩子(捕鱼用具)随意拨打争抢滚动的球,经过赫哲族后人的挖掘整理,如今的“鱼皮球”活动,已经成为一项隔网争胜负的体育项目。
“鱼皮球”运动,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已越来越显现出它强健体魄、锻炼敏捷性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运动价值与功能。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赫哲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它深受赫哲族青少年的喜爱,是赫哲族民族节庆和民俗活动中广受欢迎的比赛、表演项目,也是赫哲族地区中小学校传授赫哲族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
2
民族健身操
民族健身操,顾名思义就是融合多民族舞蹈动作的健身操。这项运动以健身为第一要素,把民族舞蹈的柔美与健身操的力度相结合,实现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健身运动的完美融合。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青海代表队带来的民族健身操。(民族画报资料)
2007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作为表演项目首次亮相。2013年国家民委组织创编了民族健身操套路,并向全国推广。2015年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贵州代表队带来的民族健身操。(民族画报资料)
民族健身操套路,共有56个八拍,寓意56个民族是一个共同体。具体包括:预备式,第一节喜迎朝阳,第二节万马奔腾,第三节欢舞迎宾,第四节载歌载舞,以及结束式,总时长约3分30秒。健身操音乐改编自歌曲《我们共同的家》,节奏欢快流畅,律动感强。整套健身操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56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健身操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大舞”。《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南宋朱熹《通鉴纲目》、罗泌《路史》等史书中均有“阴康氏”“教民制舞”的记载,“大舞”一词便出自《路史》。
远古时期,中原地带水道堵塞、地面潮湿,先民们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易患风寒湿痹之疾。为疏筋骨、祛湿滞,发明“大舞”。“大舞”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健身操,其功能就是锻炼身体、预防疾病。
春秋战国时期,“大舞”发展为导引术,并已非常普及。《庄子·刻意》载,“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其中提及的“熊经鸟伸”,被称为“二禽戏”。
秦汉时,导引术进一步发展,并形成完整体系。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共有44幅小型全身导引图组成,分四层排列,展现了屈伸俯仰、行卧倚立等各种运动姿势。该图为西汉早期作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卷健身运动的工笔彩色帛画。
▲西汉·帛画《导引图》(复原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东汉时,华佗在导引术的基础上,创造了“五禽之戏”,传承至今。《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安徽省亳州市“全民健身日”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健身爱好者们展示华佗五禽戏。(中新社发 刘勤利 摄影)
时间来到宋朝,出现了八段锦,亦源自导引术。南宋洪迈著《夷坚志》载,“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古人喻其为“锦”,意在动作舒展华美,因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八段锦”。
▲《八段锦册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明朝时,出现了易筋经,共有十二势。其并非传说中的“神功秘籍”,实为活血化瘀的健身之法,源头也是导引之术。经考证,易筋经为明朝天启四年天台紫凝道人宗衡托名菩提达摩撰写,凌廷堪《校礼堂文集》、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周明和周稔丰《易筋洗髓经(修订本)》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等书中均有记述。
如今,民族健身操与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健身运动一起,成为各民族强身健体、共有共享的体育运动,成为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互鉴融通的鲜活实例,也成为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
部分内容来源于国家民委
编辑丨陈佳玉 校对丨王子铜
责编丨呼立明 总编丨丛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