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我们家来了个不速之客,一个七十岁上下的外地老人,拖着行李出现在我们家门口,探头探脑地看着,还屋前屋后到处打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原本以为是外地来我们村访友的客人迷了路,于是便好心上去询问。老人家一开口竟然是我们的方言,只是夹杂着北方口音,他小心翼翼地问我说:请问这里是黄范生的家吗?

黄范生是我的父亲,虽然也是七十好几的人,可一辈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为什么眼前这个外地人会知道他的名字呢?

得知我是黄范生的儿子,老人激动地放下手里的行李,走过来拉住我的手说:你是范生的儿子啊,那你得叫我一声叔叔……

我这才明白,眼前这个陌生老人,竟然就是我父亲很多次和我说过的叔叔黄凡生,赶紧把他让进屋请坐,然后去卧室请午睡的父亲起来相见……

我是湖南益阳的农村人,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虽然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也硬着肩膀皮把我送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像同龄人一样远走高飞去城市发展,而是回到了老家的镇上,当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公务员。虽然收入不高,但陪着越来越老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也心满意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爷爷奶奶生下他们两兄弟后,一直叹息自己没生个女儿,等将来老了,连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也没有。

幸好父亲和叔叔两兄弟慢慢长大之后,都表现得非常的孝顺,虽然年龄不大家里也穷,但从小就很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在孝敬父母方面,还真没有半点瑕疵,也是当年湾里有名的好青年。

那个时候的农村,教育水平相当低下,我爷爷奶奶都是大字不识的人。但爷爷早年还当过大队长,带着乡亲们干活也确实“身先士卒”颇有好评,就是因为自己不识字,连公社下发的通知都看不明白,于是才主动退位让贤。

自己有了那份教训,爷爷奶奶便一直希望两个儿子能读书有出息。

我父亲是大哥,叔叔比他小了两岁,刚好60年代上学不是那么严格,两兄弟便凑在一起同时上学。用爷爷奶奶的话说,那就是两兄弟有个照应,大哥能照顾弟弟不被别人欺侮。

父亲和叔叔感情很好,但感情好不等于成绩也好,他俩的成绩顶多也就是中等水平。高小毕业后要上初中,家里的条件也负担不起,爷爷奶奶让两兄弟自己商量谁回家种地谁继续读书。

我父亲便主动选择回家,说自己是大哥,作为长子当然得负担起养家的责任,让弟弟继续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叔叔的成绩其实也不是特别好,两年中学读完,按成绩说其实也可以上高中,只是刚好又遇上那几年,于是,他也不出意外地回家种地了。

十六七岁的父亲,带着十三四岁的叔叔,两兄弟基本负担起了家里的田土,爷爷奶奶也算是“享了福”,得以更多在家轻松一些。

按照他们那代人的想法,等过几年两个儿子都到了成家的年龄,给他们娶门亲成个家就算完成了任务。

那样的平和日子过了三四年,也就是有人给我父亲说媒那年,征兵的通知来到我们公社,读了初中的叔叔马上就和爷爷奶奶说:

我们家两兄弟,都留在家里种地肯定没啥前途,反正大哥马上就要成家了,我就参军去,如果能在部队混出点出息,也能更好地照顾家里。

叔叔的说法合情合理,爷爷奶奶很爽快地同意了,我父亲更是亲自陪着叔叔去了公社参加体检。

就成分来说,我们家当然是根正苗红,再加上叔叔又读过初中,在当时的农村算得上少有的读书人了。

于是,他很顺利地通过了所有的审查入伍,73年11月,他离开老家,去了西北戈壁滩上服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叔叔参军之后,家里的一切就都落在了我父亲头上。奶奶还算好,虽然是个小脚妇女,但家里的事操持得有条有理。

但爷爷就不同了,早些年在河里撑毛排的缘故,他落下了很严重的风湿病,大夏天一双脚也像冰棍一样凉,还经常痛得话也说不出来。

我父母也是在叔叔参军那年成亲的,母亲过门之后,基本把家务丢给了奶奶,自己一个女人家,一直跟着我父亲出工,干一把湿一把地过。

而爷爷这个家主,全家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不那么疼,不需要专门人照顾就行了。

叔叔刚刚参军那年,确实经常给家里写信,信里面说的都是自己在部队的情况,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老家父母、对兄嫂的思念和惭愧。说自己也是儿子,不能够在父母膝下尽孝,把两个老人都丢给大哥一个人,实在是心有不安。

每当收到叔叔的来信,父亲就会一板一眼地给他回信,无非就是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你在部队不要挂念,一定要听组织的话,好好表现争取将来能提干。

但从第二年开始,叔叔的家书就明显变少了,有时候连续几个月都没有消息,我父亲写过去的信就像石沉大海一般。

直到年底才收到半张信纸,叔叔在信里告诉家人,他在部队一切都好,训练也很重,所以才没有时间写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爷爷奶奶这才安心一点,只有我父亲隐隐觉得,自己的弟弟,心思开始有了某种变化。

那时候的义务兵,第三年就可以争取回老家探亲的机会。但叔叔显然没有这个想法,我爷爷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经常和奶奶说,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还能不能见到小儿子一面。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不仅是爷爷,甚至连奶奶都未能再见到他们的小儿子。

四年服役期满,家里早就知道叔叔在部队没有提干的可能,父亲甚至早就在旁边给他建了两间新房。

毕竟,参军四年的叔叔回来就已经22岁了,已经到了要成家的年龄,其他条件不好说,总得给他准备住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