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全国航运物流中心、‘一带一路’港航合作重要节点城市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宁波篇章。”11月13日,随着《国务院关于〈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公布,我国面向2035年规划蓝图再下一城。
2023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省份及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陆续获得国务院的批复,各省份也渐次批复地市及县的国土空间规划。至此,一张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发展蓝图逐步绘就完成。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国土空间规划在确定“三区三线”的同时,更是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等五大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国土空间规划既是发展红线,同时也是发展的舞台,需要各地读懂吃透,在全国蓝图上发展好各地产业。
正在建设中的雄安新区初具规模。图/IC
五级规划,绘出面向2035年发展蓝图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全国整体规划提出的要求。
2022年,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正式印发实施。
2024年10月14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指出,全面落实“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等要求,两部门制定了《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该计划要求以标准化手段不断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建设新三年行动。
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引领全国各地发展的一张蓝图,经过近年来的精细绘制,逐渐成型。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从2023年7月以来,国务院已经对江苏、广东、宁夏、海南、江西、山西、山东、福建、湖南、安徽、河北、吉林、内蒙古、广西、浙江、贵州、青海、黑龙江、四川、云南、甘肃、陕西、重庆、河南、辽宁、西藏、新疆、天津等省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出批复,再加上2016年、2017年对北京市、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到目前我国内地仅剩湖北省的总体规划尚待批复。
同时,广州、深圳、成都、沈阳、杭州、大连、济南、青岛、南宁、宁波等重点城市,以及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区域的总体规划也得到批复。
此外,各省份已开始对地级市及县的总体规划展开批复。
至此,我国已经形成区域-省域-重点城市-地市-县五级规划体系,面向2035年发展的一张蓝图绘制成型。
全国布局,从国家战略确立地方路径
“此次多个省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复,一方面体现了国家整体战略的协调性,让各省份的总体规划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战略,另一方面体现了各地的特殊性,充分尊重地方的资源产业优势,服务高质量发展。”秦尊文说道。
秦尊文表示,当前我们的国家战略包括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发展等四大区域协调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五个区域重大战略,以及改革开放和生态文明两大国家课题。同时,还要兼顾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重大生产力布局等主题。
因此,除了4个直辖市有不同中心的定位外,河北、浙江、江苏、安徽等地,首要职责是服务于区域协调战略,而四川、江西、辽宁等地则要服务于区域发展战略,一些沿边省份则要服务于对外开放战略。
在改革开放和生态文明方面,秦尊文表示,改革开放是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重要方面,包括今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都是对外开放的结果,这也成为江苏、山东、陕西、宁夏、甘肃等省份总体规划中的重要考量。而山西、贵州等省份要把生态文明列为重要的发展规划内容。
这就要求,各个省份在不同的国家战略,以及改革开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中来把握自己的定位。
秦尊文认为,在直辖市之外的多个省份中,广东最为特殊。“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这个定位显得层次更高。当前,湖北的总体规划还没有批复。这反映了,对于这么一个在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地位的华中大省,需要从区域发展的全局综合考量发展定位。
正在发展中的成都市龙泉驿区一角。贝壳财经记者 白华兵 摄
地方发展,需把约束条件变成创新舞台
此次对于各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批复,特别强调了“三区三线”,明确了各地的耕地、生态、城镇、用水等方面的具体指标。
“三区三线”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空间所对应的区域,以及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三条控制线一旦划定,就不能突破。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在这个框架下进行。虽然可以对线内的具体规划进行细化,但不能对‘三区三线’有突破有违背。这就要求全国一张图,大家都按照规划来实施。”秦尊文表示,这首先是对地方在国土空间利用方面的严格约束,是需要各地守住的底线。
与此同时,秦尊文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有了全国、不同省份的总体规划,市县就不需要规划了,相反这需要立足大的规划,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经济环境特征,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发展,更好地规划自身的城市空间、产业格局、生态特色。把约束条件变成创新舞台,该发挥的发挥好,该管的坚决管住。
在具体执行上,需要做到有统有分。遇到区域协调的,就需要打破行政地域限制,推动区域大协同,遇到可以独立推动的,则要把握好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发现其比较优势,发现域内特色,积极与外面联动,从而取得发展优势,推动产业的崛起。
秦尊文认为,要发挥不同区域的优势还得考量城市群布局、城镇化推进、生态承载、水资源供给、产业优势等众多条件,避免走不分主次、没有重点的发展老路,厘清规划的重点,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路,引导投资建设有的放矢,引导人口资源的合理流动,推动产业科学布局。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