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在铁路上和火车头打了半辈子交道,焦见斌走南闯北,赶过的路见过的桥也有不少。然而,最爱的还是,家乡小村边,月芽河上的桥。她流淌在时光里,融汇在血脉中,那么风华隽永缠缠绵绵。
今年秋天,58岁的他再回故里。抬眼,崭新的沥青平平整整,连接到村里的主路,桥体宽敞靓丽舒展硬朗,与清澈蜿蜒的河流相映成趣。他惊喜,村前的月芽河上又多了一座桥,这已是小河上的第四座桥了。
焦见斌的家在山东省日照市西湖镇小岭村。这里有美丽怡人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被誉为“山水相映,景赛西湖”。村东是一座平山,村西大河经水库流入大海,村南弯弯的月芽河绕村半圈,是村东部山区排水至海的唯一河道。
小时候,月芽河上只有村东边一座五十年代修建的五米宽的石拱桥,是村民收获耕种去往山里方向的主要通道。而出村就没有可以过河的桥了,村民只能靠几个石墩子涉水过河,冬天还好,如果夏天遇到暴雨,河里涨水,大家就只能留在家里。
家乡气候宜人,既有南方空气湿润的特点,又有北方四季分明的特征。小伙伴们在潺潺的河水里打闹嬉戏;在软软的沙滩里捡鹅卵石;在青青的河坝上逮鸟捉蝉,玩得那叫一个开心惬意,月芽河伴他成长,让他流连。1976年,大队集体疏通加宽了河道,筑好了大坝,修建了一座5米宽的水泥板桥。从此,乡亲们结束了出门靠淌河的历史。
1978年,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村民利用富余时间打工经商,摩托车、农用拖拉机及农业机械多了起来,石板桥已经满足不了生产生活。1992年,一座8米宽的的水泥钢筋预制梁桥应运而生,成为一条连接村庄与外界的致富路,踏着它结实的桥面人们走出去富起来,用汗水和智慧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进入新世纪,村村通工程及小流域治理的新风吹到了月芽河,他们村进行了整体改造,将原来的错综复杂的村庄统一规划成每四户一排,每单元四排的田字格标准村落,河堤加宽加高,河坝也进行了硬化,原来的水泥板桥也拆掉换成了10米宽的水泥钢筋预制桥。
月芽河上的桥简单朴素,虽没有雕刻精美的纹饰,不像城市大桥的雄伟庞大,但它能带给村民亲切和温馨,让进出村的道路更加快畅方便。白天,闲来无事,人们在桥上或谈笑风生、或悠闲垂钓;夜晚,散步纳凉,大家在桥头或听书拉呱、或引吭高歌。
新时代十年,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农民生活翻天覆地。村口建成了广场,健身器、篮球场、停车场一应俱全。手里有钱了,家家户户开上了小汽车,村里的桥又不够用了。于是,一座能够轻松会车的15米宽的钢筋水泥整体预制桥在今年国庆节前如期开通。
小河无言,时光如歌。月芽河的一座座桥,如同一首首静谧的诗,见证着四季的更迭,承载着奋进的故事。桥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宽,民越来越富,国越来越强。
(本文作者系国铁济南局济南西机务段职工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