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则消息在业界备受关注:11月13日,信达前研发高管刘晓林创立的普米斯生物技术公司(以下简称“普米斯”),宣布与德国药企BioNTech达成股权收购协议。

条件非常不错:BioNTech将以8亿美元(约57.81亿元)预付款收购普米斯100%已发行股本(可根据惯例对收购价格进行调整),支付方式主要为现金和部分美国存托股份(ADS)。此外,BioNTech将在普米斯达到双方约定的里程碑条件时,额外支付最高1.5亿美元(约10.84亿元)的里程碑付款。

受此影响,美股开盘后,BioNTech股价涨幅超过4%。近三个月来,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接近30%。

业界关注的原因,除了两家公司自身相关的利益方,还在于自2023年底,中国本土Biotech开启了被MNC收购之路。据医趋势统计(详见下表):从亘喜生物被阿斯利康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始,成为第一家被MNC完整收购的中国Biotech;有多家中国Biotech被跨境并购,均为专注于早期研发、尚未进入商业化的创新药企;并购方除了大型跨国药企,还有一些此前并不为国内所熟悉的跨境买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些管线或者研究领域是在这个资本寒冬里的香饽饽?买家们下重注买下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项目的前景又会如何呢?

01、双抗,中国Biotech的新福地

普米斯生物总部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是一家专注于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抗体新药发现和开发的临床阶段生物医药公司。
本次交易完成后,BioNTech将获得普米斯候选药物管线及其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开发平台的全部权利,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的业务范围;普米斯珠海将作为BioNTech中国研发中心开展相关R&D研究;符合国际标准的普米斯南通生产基地将为BioNTech未来的全球产品生产和供应做出贡献;逾300名普米斯研发、生产和支持职能部门员工加入BioNTech。
而此次并购宣布之前,BioNTech与普米斯生物就双抗和单抗管线达成过两次合作。2023年7月,BioNTech将获得普米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一款临床前研究阶段双特异性抗体和一款临床研究阶段单克隆抗体的全球独家选择权;2024年11月BioNTech以5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超10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和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销售提成,获得普米斯抗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PM8002)在全球(大中华区除外)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
PM8002是普米斯生物的核心管线之一,现已在国内开展针对TNBC、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宫颈癌等多个瘤种的多项临床研究。今年3月,PM8002被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针对适应症为联合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一线治疗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
PD-L1/VEGF双抗是近年来的热门。康方生物是PD-L1/VEGF双抗的先行者,其PD-L1/VEGF双抗在与Keytruda头对头一线治疗NSCLC三期临床中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研究终点,令市场对PD-1/VEGF双抗充满期待。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依沃西(AK112)已于今年获批上市,并在上市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实现了1.03亿元的销售收入。
普米斯生物也不是唯一在PD-L1/VEGF双抗达成对外授权合作的中国Biotech。今年8月,宜明昂科将双抗管线IMM2510(PD-L1/VEGF)与IMM27M(CTLA-4和ADCC加强型)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及商业化权利授权SynBioTx Inc.,潜在总交易金额高达20亿美元。
双抗已成为当下生物医药的热门领域。双抗在机制上可以有很多组合,带来更多差异化设计的突破机会。国内公司有丰富的单抗研发及商业化成功经验(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百济神州的百泽安、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等),在Fc工程、亲和力优化等关键技术平台已经相当成熟,从而使双抗的工艺和技术有较强的实力,例如结构优化和提高半衰期等技术手段。而快速迭代和并行开发、快速筛选和验证不同的双抗结构设计,也是中国公司非常擅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眼全球,2024年上半年,全球双抗药物市场规模达到60亿美元,而2023年全年该数据为80亿美元,可见双抗药物市场发展迅速。

02、并购风吹向中国Biotech

中国的创新药企目前的发展阶段需要长期、持续、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众所周知的原因,使得Biotech公司募资的途径变得狭窄。缺钱,使得并购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之一。那么,为什么这些并购案中,买方都是跨国公司,而国内企业却很少出手呢?
这波跨境并购潮的特点鲜明:全现金交易、可观的溢价空间,以及买方强大的科研和商业化能力,都让并购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被收购企业多集中在创新疗法、前沿肿瘤与自免疾病疗法开发领域,显示出跨国药企对中国Biotech创新能力的认可。
这波并购潮不仅为处于寒冬中的中国Biotech企业开辟了新的出路,更预示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正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生态。然而,这种并购模式也折射出当前中国医药产业的困境。国内大部分制药企业受制于集采压力,既缺乏消化优质Biotech的能力,也难以支撑高额的并购成本。这使得跨境并购成为创新药企业更优的选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下半年起,国内医疗行业的并购也逐渐升温。部分收并购重组事件包括:

- 11月,中国生物制药控股子公司拟以“协议+要约”的方式,收购IVD公司浩欧博约55%股权

- 11月,康缘药业宣布拟2.7亿元收购中新医药100%股权,后者是聚焦于代谢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生物药研发公司

- 10月,港股上市公司嘉和生物与亿腾医药共同宣布了合并计划,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命名为“亿腾嘉和”,其中原亿腾医药股东将持有77.43%的股份,而原嘉和生物股东则持有22.57%

- 10月,A股上市企业新诺威确定了重组方案,计划以76亿元的高价收购石药百克生物100%股权

- 8月,华润三九拟收购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股份,转让价款合计为62.12亿元

- 7月,远大医药宣布以7.4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以及以2.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百济制药100%的股权,深化在心脑血管急救板块和鼻喷制剂板块的医药布局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相较于过往单纯的规模扩张,目前的并购更强调创新能力的优势互补。还有一些并购案例显示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嘉和生物与亿腾医药的合并是港股18A第一例反向收购案,为中国Biotech企业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资产的重组,更打造出了一个创新研发与商业变现循环的新样本。
政策层面上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通过优化并购重组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等举措,为创新医药企业松绑,释放了政策红利。而证监会《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的意见》则进一步强化了并购重组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从程序简化到定价机制的优化,为企业并购扫清了政策障碍。
但国内医药并购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真正能推动行业创新的强强联合还未充分展开,但随着国内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与并购市场的发展成熟,更深刻的变革即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