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富丽娟 刘艺琳 寇雅楠

“你好,呼和浩特,你的埃及朋友路夏!”来自埃及的记者马赞·伊斯兰姆在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用中文倾情留言。近日,来自欧亚及阿拉伯19个国家的21名记者,以及人民网多语种中外记者共30余人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亲身体验呼和浩特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有魅力。

走进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新能源商用车、生物技术及低空经济让外媒记者们赞叹不已;在大青山脚下的敕勒川草原,外媒记者骑马、喝奶茶、试穿民族服饰,沉浸式感受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见证一杯奶的智慧生产......

在活动中,外媒记者用笔触、镜头讲述呼和浩特故事,传播呼和浩特声音,对外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呼和浩特实践。

向新而行:更绿色、更智能,新奇体验引外媒关注

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透过明亮的玻璃,智能化的生产线映入眼帘,现场的“科技范儿”给外媒记者带来新奇体验。

产好奶要养好牛。解锁完一杯牛奶蕴含的“智慧密码”后,外媒记者们走进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

应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场运营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可实时监控牧场各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可自动调节牛舍的温度、湿度、气体、光照等,让奶牛生活更加舒适。俄罗斯记者伊万·沙普金说:“自动挤奶的设备可以解放很多人力,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看到先进企业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媒记者走进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丁根厚摄

打好科技牌,以科技“突围”拓宽产业赛道。

来到呼和浩特市经济开发区和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外媒记者被呼和浩特市工业经济的“高新”指数惊艳。

无人驾驶的氢燃料牵引车在一辆氢能重卡牵引车的引领下,缓缓行驶在内蒙古圆速蒙泰智能氢电商用车有限公司的园区内,通过云控平台,一位驾驶员便可同时“驾驶”两辆车。

黎巴嫩记者法乌兹·布·迪亚卜感叹道:“这些先进的造车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不仅能够降低成本,也对清洁能源应用、创建绿色城市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媒记者体验乘坐氢能重卡牵引车。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在易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陈列了不同型号的无人机,适用于各个场景。除了用于航拍摄影的无人机,还有用于农业播种、喷洒农药的无人机……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巴特尔·列杰波夫感叹道:“我对于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作用很感兴趣,通过远程操作,就可以对于在农作物上的害虫进行治理,很神奇也很便捷,我觉得在我们国家也可以很好地利用。”

随着低空经济在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呼和浩特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积极加快推进低空空域改革,打造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低空经济“蓄势腾飞”。

目前,呼和浩特市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现代化工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突破90%。同时,全市也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谋划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壮大、未来产业的布局。

向绿而行:风光无限、碧波荡漾,“生态美”令人赞叹不已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曲《敕勒歌》唱出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

而曾经的大青山前坡土壤沙化、一片荒芜,敕勒川成了乱石滩。外媒记者们走进呼和塔拉会议中心的巨型蒙古包群落,了解呼和浩特的城市概况和敕勒川草原的生态修复,在蒙古包门前的展板上,外媒记者看到了曾经黄沙漫天的荒石滩,到如今塞上又现好牧场,纷纷伸出大拇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媒记者体验骑马。人民网记者 苗阳摄

修复后的敕勒川草原多种植物、动物陆续回归,干草产量、固碳量、释氧量均提高近12倍之多,已然成为“美丽青城”的“天然氧吧”。

乌兹别克斯坦的记者米尔哈比布·赛义夫拉耶夫骑着马,神情愉悦飞扬,他说:“敕勒川草原非常棒,这里和我的家乡有点像。乌兹别克斯坦也有这样的草原风光。我很喜欢马,小时候家里也养了马。没想到在这里骑了马,现在心情非常好。我觉得游客们会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在敕勒川草原,他们能得到很好的休息。”

北部敕勒川,南临黄河湾。在秋日的暖阳下,中外记者乘船穿梭于老牛湾的碧波之中,体验了“天下黄河第一湾”的自然奇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媒记者乘船游览老牛湾黄河大峡谷。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阳光映照在波澜壮阔的河水上,眼前的美景让埃及记者马赞·伊斯兰姆感叹:“我特别幸运能够坐船游览黄河,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他说,“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我们国家的母亲河是尼罗河,两条河流虽处在不同地方,但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河流传扬国家的历史文化,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历史文化,意义非凡。”

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内文物古迹众多,正在积极努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和旅游体验,让世界各地游客充分领略老牛湾黄河大峡谷秀美风光。

美美与共:传统与时尚碰撞,沉浸式感受“文化青城”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件作品是《和谐之环》,这座雕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合作共赢,正面采用同心圆的设计,象征着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展示了各国之间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媒体采风团来到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琳琅满目的雕塑作品令人目不暇接。穿梭在雕塑作品中,摩洛哥记者赛义德·莱哈尼不断地拍照记录,展现“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历史佳话的作品《草原母亲》和着色艳丽表现累累硕果的作品《成果》让他印象深刻。

来到大盛魁博物馆集群,外媒记者们立刻被这里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所吸引,饶有兴致地体验了茶文化、雕版印刷术,观看了晋剧表演,聆听了马头琴演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依博现场对外媒记者进行马头琴演奏指导。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在参观现场,来自南柴火市街小学四年级的小学生范依博现场进行马头琴演奏指导,法乌兹·布·迪亚卜学得非常认真,他说:“在黎巴嫩,我们拉小提琴,拉的时候要把琴弦压下去,而在拉马头琴的时候,琴弦是抬起来的。很不一样的体验,非常有趣。”

在昭君博物院,外媒记者们就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物、古迹遗存、汉代文物、昭君民俗艺术品所吸引,随着讲解,仿佛穿越历史,仔细聆听着这段历史佳话背后的故事。记者们现场在老师的指导下,书写汉字“和”字,进一步领略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家被这里浓厚的文化内涵所感染,表示愿将昭君出塞的故事、和平发展的中国理念传递给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媒记者体验书法。人民网记者 苗阳摄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打造“一廊两轴三带”文旅发展格局,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能级,不断提高首府旅游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