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更三年,归来仍是顶流。11月12日,李子柒带着两部视频作品重回大众视野,立即引发全网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李子柒的国民度和话题度并未因此前的商业纠纷和账号停更而减弱丝毫,甚至强势逆增长,成为“顶流中的王者”。在瞬息万变的今天,网红犹如过江之鲫,李子柒为什么能够“长红”且如此受欢迎?

翻看她之前的视频作品,称得上是短视频平台的一股清流:她从不跟观众“谈心”,也不跟风热点话题,更不会怕观众没耐心看完而缩短时长;她的作品题材总是围绕四川绵阳乡村生活的衣食住行展开,或展现传统手工艺、还原传统美食制作,或表现农耕生活的劳作乐趣。镜头下是李子柒亲自操作、细致完整的手作全过程,四季流转的魅力、与自然为伴的惬意令人心驰神往。在她的作品里,既有文房四宝制作、木活字印刷、蜀绣、蓝染等复杂工艺,又有传统美食的制作,还有种豆、种水稻、劈柴烧火等农家日常。镜头下,是乡村的鸟语花香与山明水秀,是不急不躁的诗意田园生活,还有大多数城市人触及不到但倍感新奇的“技艺盲区”,看李子柒的视频,既是科普也是慰藉。而视频中传递出来的坚守传统的人文情怀,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李子柒团队的作品画面精美,节奏温和缓慢,与当下普遍的快节奏视频形成鲜明对比。这种 “慢” 像是对生活本质的一种敬畏和追求,让观众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视频中的美好。在特写镜头、微距镜头下,李子柒手作细节和动作表情等状态被一一记录、娓娓道来;食物和物件的纹理和变化也能清晰展现。而全景、远景镜头极佳地展现田野山峦等大环境风貌,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可贵的是,这些记录田园牧歌的视频,总是风格统一,不靠博眼球的技巧和公式攫取流量。李子柒更像是一位匠人,而非单纯的网红,始终以优质的作品和内容,赢得市场和大众的尊重。她此次复出的作品,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为主题,生动展现了中国漆器的工艺美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称自己在制作漆器过程中,与团队成员经历了几个月的过敏期,最后不得不到医院打抗敏针,也曾因制作失败破防大哭,但最终作品还是成功记录了从立夏到大寒,从割漆到雕漆的制作过程,观众看到了一个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依然如初的李子柒。而另一条她搭建“森林衣帽间”的视频中,从扛木头、搭竹墙到钉钉子、上房盖屋顶,一整套搭建流程亲力亲为,难怪网友表示“还是熟悉的味道”。这种不做“花架子”的执着和“死磕”的真挚,使得李子柒内容与形象高度统一融合,延续了观众对李子柒这个IP的信任感、忠诚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古风美食制作到广域的传统文化挖掘,再到如今展示非遗技艺并成立“非遗工作站”,或预示着李子柒从单纯的记录乡村生活,向非遗技艺传承人、守护人身份的转变。随着李子柒IP的成功树立,她的模仿者也越来越多,李子柒在采访中表示,“我觉得一枝独秀并不是好的,应该各美其美。很多非遗文化像极了一个垂暮的老者,它站在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回望。所以它需要被很多人看见和关注,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需要更多的人。”这段话道出了非遗技艺在今天面临断层、失传的困境,以及保护非遗文化的必要和迫切。同时,从李子柒携手非遗出圈的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或许换一种思路,非遗就能在网络时代焕发新生。

网络巨大的传播力和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可以助力更多小众的非遗技艺被看见被了解。当越来越多的“李子柒”从幕后走到镜头前,拿起手作工具,向世界展示非遗之美时,必然会辐射和影响更多非遗文化爱好者、从业者聚集和加入非遗传承,带来新创意、新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回归后,李子柒所承载的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意义显然更为多元丰厚。

(大众新闻记者 宫小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