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益群教授“作为工科博士,学术科研不仅仅只为了发表几篇论文,这样很没有意义,工科的学生,做科研必须要面向工程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工科博士。”他的导师范益群教授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他。右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一篇文章的痛苦经历之后,到目前为止,在化工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七篇(其中2019年ESI高引论文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论文一篇,以学生第一完成人申请发明专利三项。多 更好为什么邹栋的同学在今年6月份就毕业了,而他明年6月份才能毕业呢?“其实在我研二的时候,我的导师也鼓励我转博,当时我很困惑,和很多同学一样我不知道我毕业后能干么,所以当时选择了去找工作。”每年学校组织的各种研究生科技论坛上,也活跃着他的身影。在去年的华东地区膜科学与技术研究生论坛上,他获得优秀报告奖;在今年的南工大举办的“贺利氏杯”科技论坛上,他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这些活动,提高了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和同领域中同学的信息共享。”他说。

他,在硕博期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篇

申请专利3项

他,获得校级及以上荣誉50余次

他,是2019年大学生年度人物

他,是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他,就是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

博士研究生邹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句话,影响了他的科研生涯

科研 他

“现在给你一个博士学位你敢用吗?”范益群老师在邹栋大三的时候这样问过他。自己在追求结果的时候,有没有真正锻炼到自己,自己的学历和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邹栋在进入范益群教授课题组进行硕博学习时,常常会用这句话来反省自己,激励自己努力前行。

在2019年度大学生年度人物的竞选中,他也反问了同学们:现在给你们学士学位,或者硕士学位,亦或者博士学位,你们敢用吗?他也希望通过这个问题告诉同学们,不要一味追求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真正锻炼自己,过程往往比结果更为重要,只有让自己匹配的上自己的学历,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研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尽管有时工作学习遇到挫折,你感觉是在原地踏步,但是高度已经变了,境界和眼光已经是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影响邹栋的第二句话,来自金万勤老师。2018年,在和金万勤老师一起参加在美国匹兹堡举办的AIChE会议时,邹栋感受到了与国外博士生在科研上的差距。“他们不管是语言表达能力或者是科研上的成果,都让我感到比较自卑。”

邹栋第一次在美国大会报告厅中讲学术报告时,金老师提前坐在观众席上听他讲报告,并且用科研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的这个道理来鼓励他。这句话,为邹栋扫除了科研路上的困惑迷茫,肯定了他的努力成果,同时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他积极参与实验室的小试,中试及其在公司的放大过程研究,努力将自己实验室做的小样放大,创造实际价值,并且努力解决工程化问题。在2018年江苏省第三届科协青年会员创新创业大赛中,他以“江苏四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获得了省二等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能够为祖国的绿水青山做贡献,这比我发表论文更值得骄傲和自豪。”他感慨道。

200 论文

第一篇论文,200多次修改

修改 一

从2014年9月起,邹栋开始了他的研究生生涯,从事的陶瓷膜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过程的研究。

研究生的初期阶段,主要是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学习的态度对学习的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一直本着勤奋刻苦的原则认真上好每一次课,记好每一次笔记、做好每一次作业,打好专业课的基础。在平时的科研中,更是勤奋努力,在范益群教授的指导下,高标准完成了学校的任务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邹栋的科研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第一篇论文从最初的实验,到最后论文的接收,整整花了2年时间,经过靠近200多次的修改过程。“我那时候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搞科研,但是现在回头看看,我现在很感谢第一篇论文的投稿经历,让我在英文论文写作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

“我最初的论文就像个实验报告,存在格式问题并且里面还存在很多语法问题。”在导师的指导下,邹栋经过多次的修改,论文有了合格的样子,终于可以投稿了。但是由于他对期刊杂志收录论文的内容不是很了解,被很多期刊频频拒稿,“我当时真的很崩溃,导师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对科研重拾起了自信,坚持了下来。”在导师的指导下,邹栋经过两次大修,他的论文最终被膜科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收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他积极参与学术界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十余次,足迹遍布美国、韩国以及中国的六个省份,几乎每次会议,他都能带着举办方授予的优秀报告奖满载而归。

曾获2017及2019年中国化工年会优秀墙报奖,2018年膜科学技术研究所优秀例会主席奖,优秀口头报告奖,2017全国膜与膜过程优秀论文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江苏省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协同创新奖学金,中圣奖学金,校三好研究生,研究生学业特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这也让他成了师弟师妹崇拜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重身份,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

选择 自己

他,现在是化工17博士班班长,曾担任党支部书记,学习部部长;他,喜欢拼图,旅行,健身;他,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

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上乐享其中也能够更好地工作。由于做化工实验一直是997的工作模式,需要长时间在实验室写论文,邹栋的体重从读博前的115斤体重一路飙升到140斤。在小伙伴的带领下,他坚持去健身房锻炼的“减肥工程”,从今年2月份开始,到目前为止体重已经成功恢复到120斤。“现在虽然谈不上有肌肉,至少把一箱十斤重的苹果从快递中心拎回实验室不大喘气了。”他笑着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择工作的他拿到了很多外企和国企的offer,但是慢慢地发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想继续做科研来实现自我价值,于是准备读博。“当时转博时间已经过了,我只能硕士毕业后通过全国统考才能读博,就这样耽误了了一年。”谈及这一年,他并不后悔,“正是这一年的辗转思索,才能更知道我想要什么,才能让我在读博期间遇到困难更有信心去面对。”他感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邹栋虽然即将毕业,但仍然坚持着997的工作模式,每天都可以在实验室看到他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