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政坛风云变幻之际,石破茂再度脱颖而出,成功连任日本首相一职,并迅速确定了其外交行程的首站,然而在对华政策上却出现了显著的转变,这一动向无疑释放出了重要的政治信号。那么,石破茂在“梅开二度”之后,究竟有何打算?又为何特别提及中国呢?
据新华社报道,11月11日下午,日本特别国会经过两轮激烈的角逐,最终见证了自民党总裁石破茂战胜最大在野党党首野田佳彦,再次稳固了其首相的地位。
此番胜选后,石破茂迅速行动,不仅重组了内阁,保持了第一届团队的稳定性,还宣布将出席即将在秘鲁举行的APEC峰会及随后在巴西举行的G20峰会。从行程安排来看,秘鲁作为APEC峰会的举办地,极有可能成为石破茂第二届任期外交访问的首站。
值得注意的是,石破茂在首次当选后,选择老挝作为外交首访地,当时正值东盟领导人峰会在此召开。如今二次当选,他依然紧跟国际热点,这反映出他倾向于通过参与区域和国际性组织来提升日本的影响力,进而寻求多元化的合作机会。
这种策略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显得尤为明智,既避免了因过早站队而可能带来的风险,也符合日本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尽管石破茂被归为右翼鹰派,但他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时却展现出了相当的灵活性。在拜登任期即将结束、特朗普对盟友态度不明的背景下,石破茂选择了一条更为独立的道路。
他此前曾公开反驳美国对日本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阻挠,暗指美国未给予日本应有的盟友待遇,并提出共同管理美军驻日基地、派遣日本军队前往美国驻军等建议,这些都体现了他对日本主权的强烈意识。
在对华政策上,石破茂的态度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10月初当选时,他曾在老挝与中国代表会晤,表达了日本无意疏远中国、希望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意愿。在11月11日胜选后的记者会上,他却突然转变口风,指责中国和俄罗斯军机“侵犯日本领空”,并强调需要加强海空自卫队的力量以应对安全挑战。
这种无端指责显然与事实不符,中俄的军事活动均在国际法框架内进行,从未侵犯他国领空。
石破茂这种态度的转变,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一方面,作为曾任防卫大臣的他,深知炒作中俄威胁对于推动日本军国主义复辟和军事扩张计划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由于执政联盟席位减少、政治决策受限,他不得不考虑在野党对中国的反对立场,从而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一定的摇摆性。
石破茂毕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他深知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和需求。因此,在胜选后强硬对华表态的第二天,他便通过日本官房长官林芳正透露,希望在秘鲁的APEC峰会上与中国最高层会面。
这一举动既体现了他对华政策的复杂性,也反映出他在寻求平衡和妥协的努力。
总之,石破茂在对华政策上的“既要又要”态度,既是他个人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日本当前政治现实的反映。这种态度的转变和不确定性无疑给中日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